李德东
(无锡市人民医院 外科急诊,江苏无锡214023)
中小面积烧伤(<40%)患者在外科急诊中较常遇见,除Ⅲ°度烧伤一定住院治疗外,部分Ⅰ°~Ⅱ°烧伤患者选择非住院治疗。但由于创面肿胀、渗出、水疱形成和水疱破溃易引起感染,疼痛等,减少创面肿胀、渗出,防止水疱形成或破溃便成为治疗的关键。因而采用某种方法使烧伤后72h内创面消除肿胀,减少渗出,减少水疱形成、早结痂,减轻疼痛,增加舒适度,避免水疱破溃带来的感染风险,缩短愈合时间,成为中小面积烧伤治疗探索的一个方向。为此,我们在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尝试用甘油果糖静滴,配合外敷湿润烧伤药膏治疗32例,取得了一些疗效。此法,迄今尚少有文献报道。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6~85岁,平均35.8岁。烧伤面积2%~35%不等。
1.2 烧烫伤部位 手、前臂(Ⅰ°—Ⅱ°烫伤5%~15%10例),小腿、大腿(浅Ⅰ°—Ⅱ°烫伤7%~20%8例),躯干和臀部(烫伤面积10%~28%5例),头面颈部(浅Ⅰ°-Ⅱ°烧烫伤6%~15%9例)。
1.3 临床情况 本组32例生命体征平稳,无低容量性休克。
1.4 创面 创面Ⅰ°—Ⅱ°深度不等,有红斑,有创面湿润,创底艳红,点状出血点或细小血管支,水肿,有水疱大小,剧烈疼痛或感觉过敏。
1.5 治疗方法 在烧烫伤病人就诊后,立即给常规创面清创,外敷湿润烧伤药膏(本品为市售成品)。层厚一毫米,每天涂1~2次,同时在烧烫伤后30~48h内给甘油果糖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3d(依创面渗出情况而定)。
1.6 本组病例 头面颈部创面采用暴露疗法9例;四肢和躯干创面暴露疗法16例,四肢包扎疗法7例。
2.1 本组32例,经采用甘油果糖治疗后,均在当日或次日内,创面肿胀消退,渗出减少,水疱减少或萎陷,创面痂皮形成,8~12日痊愈。
2.2 本组病例用甘油果糖治疗后,无输液过敏反应,无水疱破溃引起感染,检查血常规正常,电解质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3.1 烧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3.1.1 无论烧伤的深浅面积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体液渗出。在中小面积的浅度烧伤,体液渗出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水肿,即使有时渗出体液过多,经人体的代偿可不影响有效循环血量。导致体液渗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烧伤区及其周围或深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自血液循环深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自创面渗出[1],局部水肿或水疱形成。其水疱液含大量蛋白质,主要是由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2]。体液渗出持续时间为36~48h,严重烧伤时可延至48h以上甚至72h[1]。治疗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或防止渗出[1]。
3.1.2 本组病例正是基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水肿和渗出,以积极的治疗态度,采用甘油果糖静滴,局部外敷湿润烧伤药膏,消肿减渗,烧烫伤后早期应用,使创面早期结痂干燥,为病程缩短,提前愈合打下基础。
3.2 甘油果糖合剂成分及药理特点甘油果糖、β-七叶皂甙钠和地塞米松三种药物组成,采用静脉静滴方法。
3.2.1 甘油果糖液 甘油果糖为复合制剂,由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g组成250ml的溶液,浓度为20%,山东临淄制药厂出品,国药准字H200230 38。
3.2.2 甘油与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同属渗透性脱水药。而甘露醇适用于治疗脑水肿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引起的水肿[3],甘油果糖注射液是一种新型高渗性脱水剂,渗透压是生理盐水的6倍,药理作用主要是高渗脱水[4],所以也同样适用于治疗脑水肿及烧烫伤引起的水肿。作用机制有降低颅内压及消除水肿的作用,能很好的通过血脑屏障,起到降低颅内压的功效。能改善脑微循环,增加其血流量并提供一定热量。最终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肾影响较小,对电解质亦不大。作用时间为6~12小时[5]。静脉滴注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通过促进组织中内含有的水分向血液中移动,使血液得到稀释,降低了毛细血管周围的水肿,改善微循环,使脑灌注压升高,脑血流量增大,增加缺血部位的供血量及供氧量。本药对血浆渗透压及尿渗透压无明显影响。与甘露醇相比约长2h,旦无反跳现象,无明显利尿作用。甘油在体内可参与代谢,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利尿排出体外;果糖不需胰岛素即可被代谢利用。无肾功能损害,无电解质紊乱,无溶血等特点。甘油果糖液,除具有高渗透性脱水作用外,也由于是溶液而成为其他药物的载体。
3.2.3 β-七叶皂甙钠 β-七叶皂甙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干燥成熟的种子提取的一种含脂键的三萜皂甙。药理上为消肿抗炎药,具有抗渗出及增加静脉张力,消肿、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β-七叶皂甙钠是1960年问世的抗渗出药,经国外4000例以上临床观察和药理学研究,被证明有消肿,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消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它对脑水肿引起的脑功能失常和由外伤、烧伤或手术导致的水肿以及静脉回流障碍造成的疾病有确切的疗效[6]。文献报道适合于烧伤早期应用[7~8]。3.2.4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炎症都有抗炎作用。它能提高抗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降低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表现。对于烧烫伤,能使小血管收缩,提高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的致密度,使液体渗出减少,有利于炎症消散和红肿、热痛的缓解,抑制细胞液渗出作用,与抗致敏淋巴细胞在与抗原相互作用后所释放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有关;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减少细胞损伤后溶酶体内酸性水解酶的释放,阻碍炎症反应的扩大和加重[9]。
3.2.5 栾氏报道[10]深部大面积烧伤病人常常合并有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时,首选20%甘露醇注射剂,次选甘油果糖注射剂。本组病例脱水剂未选用甘露醇,主要是考虑甘露醇有致急性肾功能损害[11]过敏[12]、诱发痛风发作[13]和外渗致上肢硬肿并水泡形成[14]等副作用。
3.2.6 有文献报道使用甘油果糖脱水起效时间为0.59±0.39h,2.23±0.46h作用为高峰,维持 6.03±1.52h[15]。本组病例情况显示与文献报道相似。
3.3 甘油果糖应用评价
3.3.1 本组病例使用情况显示,甘油果糖静滴,具有抗炎减少创面渗出,减少水疱形成和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减少感染机会,加快中小面积烧烫伤愈合的消肿减渗作用。
3.3.2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剂,而厂家产品说明书所列病种偏重于脑部脱水和降低颅内压,未明列治疗烧烫伤。实质上,由于甘油与甘露醇同属高渗性脱水剂,都具有全身性脱水作用,而非单单降低颅内压。在本组32例使用中,不乏有创伤者,都证实该药有消除头、面、颈、躯干、四肢的创伤肿胀的作用。甘油有全身性脱水作用,这一点在使用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
3.3.3 使用甘油果糖前提是患者无低容量性休克。一般而言,小面积烧烫伤本身无血液循环紊乱,中面积烧烫伤因应按烧烫补液公式计算补液量,边补边脱在无低容量性休克下,用甘油果糖。
3.3.4 使用甘油果糖静滴治疗中小面积烧伤,同时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局部创面外敷湿润烧伤药膏。综合性治疗才能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本组32例病例通过静滴甘油果糖+局部外敷烧伤药膏,显示出在烧烫伤早期应用,具有明显消肿减渗,减少水疱形成,减轻疼痛,增加舒适度,提前愈合的肯定疗效。此法不失为一种可选用的的积极治疗中小面积烧烫伤的方法和探索。真正赋予推广价值,仍需要进一步大综病例的循证和研究。
[1]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47.
[2]魏文汉.病理生理学(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社,1984.430-431.
[3]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十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70-471.
[4]覃华宏.复方甘油注射液临床应用评价[J].临床荟萃,2000,15(23):1098-1100.
[5]付宏文.新编医院药物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586.
[6]吕恒顺.β-七叶皂甙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1994,13(2):71-72.
[7]李毅.β-七叶皂甙钠治疗烧伤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0):751-753.
[8]陈旭林,卫永杰.β-七叶皂甙钠在烧伤早期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2):99-100.
[9]叶雨文,卞如濂.基础药理学[M].浙江:浙江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14.
[10]栾国君.深部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中利尿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2)35.
[11]王丽.急性脑血管意外应用甘露醇引起肾损害4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5A):582.
[12]王赣江.甘露醇过敏1例[J].中国药事,2003,17(6):350.
[13]吴锦英.甘露醇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3,29(4):243.
[14]刘守红.静脉输注甘露醇外渗致上肢硬肿并水泡形成1例[J].护理研究,2003,17(9B):1057.
[15]于振国,娄飞云.甘油氯化钠注射液降低颅内压52例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