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贤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由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所以,几十年的语言实践证明,《审音表》确实也有值得调整的地方。其中迫切需要修订的就是加大“统读”的步伐,少迁就一些“文白异读”,尽量减少轻声、儿化的数量,尽快加大人名地名的审音。果真如此,则汉语语音单音化的速度大大提升,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速度和质量将大大提高!本文拟就多音词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单音化的趋势作个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根据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明晰原则”和人们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的心理,人们希望使用语言尽可能地简便易行。汉语语音的演变也是遵守这个规律的。张一舟列举了一定数量的事例,[1]强调了单音化的倾向。笔者拟依据近年汉语实践情况进一步说明这种倾向性。
冠:在“冠心病”中应读“ɡuān”,在“冠军”中读“ɡuàn”。但现趋向于读“ɡuàn”,如2003年4月28日央视一套《东方时空·采访战斗在抗非前线的病毒专家祝庆余》,主持人多次把“冠(guān)状病毒”说成是“(guàn)状病毒”。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其中“冠”字教材注音为“ɡuàn”。
给:在“供给、给养”等中应读“jǐ”,在“给他一本书”中读“ɡěi”。但是现趋向于读“ɡěi”。如:“给予”, 2004年9月5日9:5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娱乐新干线”,主持人说:“那种美丽不是任何化妆品能给予的”。将“给予”念成“gěi yǔ”,而《审音表》注为“jǐyǔ”。
载:有zǎi和zài两音。现在绝大多数使用电脑的人开口闭口就是说“下zǎi”,而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对“xià-zǎi”这个读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9年10月1日晚7:00《新闻联播》时,播音员说的是“载(zǎi)歌载(zǎi)舞”。现倾向于读“zǎi”。
创:有chuāng和chuàng两个音。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倾向于读chuàng。如:2009年4月4日,央视新闻台《共同关注》主持人说:“这件事在高秉涵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其中将“创(chuāng)伤”说成了“创(chuàng)伤”。2009年4月13日央视十套《人与社会》主持人就将“心灵的创(chuāng)伤”说成了“心灵的创(chuàng)伤”。2009年7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主持人说:“……抚平心灵受到的创伤”,将“创伤”读成了“chuàng伤”。周建设说:“如果统读作‘chuàng’音,并不会影响意义上的表达。”[2]
兴:在“兴奋”中应读“xīnɡ”,在“高兴”中读“xìnɡ”,现趋向于读“xìnɡ”。如:2008年10月13日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主讲人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多次将“兴(xīng)奋”说成“兴(xìng)奋”。喻大华教授虽然不是播音员主持人,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发音的代表。
荫:虽然《审音表》规定统读为yìn。但是老百姓不买账,一般情况下老百姓都说成yīn。岂止老百姓,2008年中央电视台多套节目很长一段时间广告画面字幕是“别克,林荫大道”,并且配音是“别克,林荫(yīn)大道”。另外,学术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这个音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审音是不成功的。
症:有时候读“zhēng”,有时候读“zhèng”,现倾向于读“zhèng”。2003年“非典”期间,医务工作者差不多都是说成“zhèng状”,2009年6月1日央视十套《走进科学》,主持人说:“现在所有症状都对应起来了。”将“症状”说成“zhèng状”。
血:有时候读“xiě”,有时候读“xuè”,现倾向于读“xuě”。这个音在广大老百姓口中差不多都是读“xuě”,广大医务工作者更是发“xuě”音。如2009年2月24日,央视十套《绿色空间》主持人说:“随时准备对小熊猫抽血化验。”其中将“抽血”说成“抽xuě”。2009年4月11日央视十套《人与社会》主题是谈论东北虎受伤流血的情况,嘉宾自始至终都是发的“xuě”音。
此外,以下这些异读音也都正在朝着单音化倾向发展。
论:在《论语》中应读“lún”,在“议论”中读“lùn”,现倾向于都读“lùn”。
识:在“标识”中应读“zhì”,在“认识”中读“shí”,现倾向于都读“shí”。
弄:在“里弄、弄堂”中应读“lònɡ”,在“玩弄、摆弄”读“nònɡ”,现倾向于都读为“nònɡ”。
着:在“着力、着落”中应读“zhuó”,在“着凉”中读“zháo”,现倾向于都读“zháo”。
角:在“角色、角斗、角逐”等中应读“jué”,在“牛角、角度”等中读“jiǎo”,现倾向于都读“jiǎo”。影视作品以及人们平常的口语中经常说成“jiǎo色”。
吓:在“恐吓”中应读“hè”,在“吓唬”中读“xià”,现倾向于都读“xià”。
蔓:有时候读“wàn”,有时候读“màn”,有时候读“mán”,而意义上没有本质区别,现倾向于读“màn”。
色:《审音表》审订文读为“sè”,口语读“shǎi”,现倾向于读“sè”,尤其是年轻人更是乐意读sè。
虹:《审音表》审订文读为“hóng”,口语读“jiàng”,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单说“jiàng”,现倾向于读“hóng”。
供:有时候读“gōng”,有时候读“gòng”,现倾向于读“gòng”。
以上所列异读词大都在《咬文嚼字》等刊物中讨论过,都是一些很有争议的而特别容易出错的异读词。
笔者认为正在进行的读音变化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张一舟认为:一字多音(绝大多数也是多义)现象使得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给学习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多音词单音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从而给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便利。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时候,只需记住它的不同的意思即可,而不用再费时费力去记它的不同读音了,这样自然就减轻了一部分的负担。
汉语一字多音使广大老百姓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毫无辨义作用的多音词更是没有任何意义,以致有网友呼吁“让那些无聊透顶的多音词见鬼去吧”。②闲人有月博客http://blog.sina.com.cn这里有一段话可以测验一下广大读者对多音词掌握的情况:
刚进门母亲就埋怨他回来太晚,唠唠叨叨说了他一通,边和面边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尽管觉得下午和盖老师发生口角没有啥错——本来就忒无聊嘛,“捋胡子”“捋虎须”都是弄胡子,怎么“捋”字的读音就不同?——但他并没有吐露实情,糊弄几句,就借口出去找小解。他漫无目的地走,无意间走进一个特别的胡同,禁不住四处张望。前面有一辆小车把道路叉住了,他看见一位警察叉着腿站着,时不时对着司机挥动着胳臂,司机的模样竟然有点像盖老师……
读者朋友,你能保证全部读正确吗?正确答案是:
刚进门母亲就埋(mán)怨他回来太晚,唠唠叨叨说了他一通(tòng),边和(huó)面边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尽(jǐn)管觉得下午和盖(gě)老师发生口角(jué)没有啥错——本来就忒(tuī)无聊嘛,“捋(lǚ)胡子”“捋(luō)虎须”都是弄胡子,怎么“捋”字的读音就不同?——但他并没有吐(tǔ)露实情,糊弄(hùnòng)几句,就借口出去找小解(xiè)。他漫无目的(dì)地走,无意间走进一个特别的胡同(tòng),禁(jīn)不住四处张望。前面有一辆小车把道路叉(chá)住了,他看见一位警察叉(chǎ)着腿站着,时不时对着司机挥动着胳臂(bei),司机的模(mú)样竟然有点像盖老师……
上文的“通”,很少有人还知道有另外一个音“tòng”;口角的“jué”更多的人是说“jiǎo”;“捋(lǚ)胡子”和“捋(luō)虎须”,“吐(tù)”和“吐(tǔ)”的区分都是很困难的。
“盖”字作姓gě,说电影演员盖(gài)丽丽大家都知道,但说盖(gě)丽丽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知道了。“小解”中的“解”作姓时读xiè,读成“小姐”就闹误会了。而要读准“叉”字就得费点神,“鱼叉”的“叉”读chā,交错的意思也读chā(本文的解释、注音皆引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十版),如:他叉着手站着;张开的意思则读chǎ,如上文的“警察叉着腿”;堵塞的意思则读chá,如上文的“把道路叉住了”。而“臂”在“胳臂”中读“bei”,其他读“bì”。
这种人为的差别除了让人感到累赘外,能给我们的汉语增光添彩吗?难怪有些语言学领域之外的人讨厌我们这些搞语言研究的人。我们尽给别人添乱,别人能喜欢咱们吗?虽然我们的学术学问不一定要人人都喜欢,但是至少我们规定的语言文字的读音应该兼顾“学术性、群众性、民主性”。[3]
所以,当余秋雨先生在为“青歌赛”做点评,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发音为“Lè”时,遭到了网友的炮轰;③http;//www.china.com.cn易中天先生在央视十套讲《品三国》时,连续两次将“力能扛(gāng)鼎”的“扛”发成了“káng”音,也遭到网友的批评。④新浪论坛http://cache.baidu.com另一个教授在《百家讲坛》将“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读作“shǎng”时也有人在网上对他进行批评⑦http://bbs.cctv.com.。我觉得易中天也好,余秋雨也好,或古典文学教授也好,其实都是有苦说不出。试问有多少文化人知道“扛”还有“gāng”音?“衣裳”的“裳”还有“cháng”音呢?余秋雨先生依照《审音表》规定的音来读,何错之有?
任何语言,会讲能听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语音本该是最具大众特质的,它不应该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上个世纪80年代公布的《审音表》,受到普罗大众的广泛欢迎。——大量的多音词变成了单音词,由繁而简,世界没乱,不亦乐乎!所以曹先擢先生说:“这些异读词的消除,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特别是社会交往带来了很大的方便。”[3]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审音表》里审定的部分异读词仍然成为人们学习普通话的绊脚石,受其困扰最深的莫过于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中小学教师、中考高考考生、普通话测试员甚至律师等这样一类群体,这些人如果读音出错,或被扣分被扣钱,或影响考试测试成绩,甚至出现“一场引人注目的官司”,⑤http://blog.sina.com.cn或者一不留神就堕入语言“陷阱”,⑥1995年11月6日《重庆晚报》头版头条《一场引人注目的官司》。因为“还(huán)欠款xx元”和“还(hái)欠款xx元”而打官司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些异读词的读音毫无规律可言,无法类推,无法记忆。因此播音员也好、主持人也好、考生也好、测试员也好,每每提及之,无不摇头表示无可奈何!
关于语音的单音化问题,上个世纪60年代吕叔湘先生主张“应该尽量减少异读词”;[4]王力先生也撰文主张,“似乎可以多搞一些‘一律’和‘不取’,少迁就一些文白异读”。[5]
赵元任先生说:“如果一个字有两种读法,其一是常常听到的,另一个只在书面上见到,那么,中等文化程度的人,由于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第二种发音,就会随便读熟悉的一个音,从而走上一字一音这一趋势的轨道。”[6]
李宇明先生说:从理论上讲,应当根据学理来制订规范和标准,但是,一旦某些现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又有悖学理时,就已经“习非成是”,应当“从俗从众”。[7]这就是说,尊重学理而不拘泥于学理。又说:审音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不同时期审音的指导思想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而不同的指导思想往往会有不同的审音结果,因此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进行再修订。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说:“有几个音改来改去,我都弄不清楚到底该读成什么样子了。每当我拿不准的时候,我就去问李瑞英、罗京,好在我们主持人不用照本宣科,我遇到特别拿不准的字词时,我就换一个词儿,这样也很消极。……,肯定是语言现象在前,研究在后,规范在后,但是这个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了。”[8]
苏培成先生认为:词语的语音要求规范化,每个词只能有一种读音,不能有几种读音。[9]异读词的存在使词语的语音缺乏明确的标准,因此要对异读词的读音加以审订,消除异读;晁继周先生说:“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是语言规范的基础,也是检验语言规范的唯一标准。”[10]许嘉璐先生说:语言规范大致有两个方向相反而作用相同的运动:自下而上的约定俗成和自上而下的制定、推广规范。[11]
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先生说:语言规范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规范,绝不是为规范而规范。[12]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最终目标要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能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张拱贵先生说:“一字一音符合文字的功能原则,因而也是深入人心的趋势。[13]异读字的两个读音之间如果没有意义上或用法上的差异,或者有差异而不妨碍理解,形式受内容的影响,不同的读音就会逐渐趋于一致,走上赵元任先生所说的一字一音的道路”。杨华先生说:“多音字的几个音项中,使用频率高的很少出现误读,而使用频率低的却经常被误读”。[14]王敏说:“求简和趋同的心理使得人们常常将不熟悉的音项合并到常用的音项上”。[15]
语言文字专家们对异读词存在的学理研究应该都是很清楚了,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些专家们都在都在呼吁:异读词应该尽量减少,多音词应该尽量单一化。
现在《审音表》里规定的读音很多已经明显与语言事实不符合,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启动新世纪的审音工作,《审音表》颁布使用二十多年了,我国的语言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影响或制约语音发展的《审音表》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就出现《审音表》的规定读音与广大人民群众读音不和谐的现象,比如:“血”的读音、“荫”的读音、“薄”的读音等等之类的发音规定老百姓基本上是不买账的。所以就出现了“堰塞湖”的“塞”究竟怎么读,为难了中央台众多播音员主持人的现象。⑦http://bbs.cctv.com.语言规范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规范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简化语音,国家有关部门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迈快一点,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是总得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能总是一拖再拖。简化以后,可能有少数个别音不同地域的人听读起来有点不顺口不顺耳,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从长远的眼光看待语言的发展,要用国际化的眼光看待。某个地域的人痛苦一点,但全国其他人不痛苦,这个时代的人痛苦一点,下个时代的人则快乐一点,外国人学习汉语则快乐一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才能为我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做好前期工作,从而为汉语走向国际世界作出贡献。
[1]张一舟.从某些多音词的单音化倾向谈起[J].语文建设,1996, (10).
[2]周建设.现代汉语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曹先擢.说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4]吕叔湘.语文常谈[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5]王力.王力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7]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J].语言文字应用, 2001,(2).
[8]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9]苏培成.现代汉字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晁继周.树立正确的语文规范观[J].中国语文,2004,(6).
[11]许嘉璐.汉语规范史略序[A].李建国.汉语规范史[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12]詹伯慧.再论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3).
[13]张拱贵.异读和异读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14]杨华.多音字误读与语用频率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3, (2).
[15]王敏.从“堰塞湖”谈文白异读的读音确认[J].语文建设,20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