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博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东北地区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医学院校当为“滨江医学专门学校(今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滨江医专)。当年,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以下简称防疫处)的创建者、总办兼总医官伍连德博士,林家瑞副医官有感于东三省、哈尔滨缺少西医人才,尤其是检疫、防疫人才,于是共同筹划,在防疫处和滨江医院的师资、设备基础上,建立一所医学校。伍连德充分发挥了他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多方奔走,组织董事会、筹集资金、延聘教师……。1926年9月8日举行开学典礼,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宣告成立。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有专著问世。[1]由于年代久远,原始文献缺乏,建校之初的史实往往论述不清。新近发现的黑龙江省档案馆收藏的二份档案,[2]记录了筹建滨江医专的原始信息及防疫处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二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校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弥补了东北防疫史研究的不足。
这二份档案是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致黑龙江教育厅公函,内容是筹建医学校,时间分别为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函一)、八月十一日(公函二)。
公函一:迳启者:
敝处为造就医科专门人才,现拟附设医学校一所,招生五十名。
相应检同简章十份函请
贵厅通告各学校,俾有志者前来应考,以广招罗,至为纫感。
此致
黑龙江教育厅
附简章十份
哈尔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
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公函二: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公函
迳启者:
查敝处为培养医学人才起见,拟附设医学校一所,曾检送简章函达。嗣经召集哈埠绅商学董会议,佥以北满一带土地博大,人口蕃增,有举办医专学校之必要。遂将简章修改,遵照部定医专章程办理。先办本科一班,四年毕业,学额五十名,男女兼收。定于八月十六、七日举行入学实验,惟以哈埠一隅学童有限,程度犹虞不足。东三省土地相连,无分彼此。兹拟优待东省学生起见,每省定学额四名,男女各二。
倘由贵厅选送前来,免收学费。如能额外多送,概免复试,惟学费不免。以至九月壹日以前为限,相应检同新订章程五本函达。
查照并希
见复为荷
此致
黑龙江教育厅
总办哈尔滨等处防疫医院事务兼总医官之关防
中华民国十五年八月十一日
“公函一”所附“滨江医学校简章”申明,“本校以造就医科专门人材,并教授最新医学各科大要,且以备东省改良医业,,及办理公共卫生之急需为宗旨。”显然,滨江医专所要培养的既是临床医生,又能从事检疫、防疫等公共卫生事业的医学人材。这也体现了防疫处兴办的医学校特色。
两份公函,主旨均为筹建医学校,前后内容有所不同。
甲:校名前为“滨江医学校”、后为“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乙:学制,前为三年,后为四年。
丙:招生范围由本省扩大到东三省。
丁:考试方式由单一考试改为考试与保送两种方式。
戊:修订章程,将原订招生简章修改,重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章程。
这些变化是由“哈埠绅商学董会议”决定的,按照192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壬戌学制”规定,大学学制四—六年,所以,重新拟定滨江医专学制四年,以造就高层次人才。由此可见,当年滨江医专创建者们的初衷是创办一所三年制的专科医学校,经过集思广益,而决定遵照“部定医专章程”创办四年制的本科医专学校。课程设置亦按照“部定医专章程”医学48门,药学31门的规定,对原招生简章设定的课程做了相应调整。为保证生源质量,招生范围也由本省扩大到东三省,并给每省各四名保送学额,免试、免收学费,从而罗致更多优秀学子。在原订招生简章基础上,重新制订了正式的规章—滨江医学专门学校章程,
对学制、课程设置、考试,包括校服、校徽等,都一一详细罗列。
这样,滨江医专办学伊始即处于较高的起点,为后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致黑龙江教育厅的两份公函落款不同,“公函一”钤:“哈尔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印鉴;公函二钤:“总办哈尔滨等处防疫医院事务兼总医官之关防”。落款处钤盖印信不同,并无特殊用意,当年防疫处文案人员的无心之举,却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历史佐证。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滨江医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是“三位一体”的,而滨江医学专门学校脱胎于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也即防疫处是滨江医专的母体。追本溯源,研究滨江医学专门学校的校史,要从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的历史开始。
“东三省第一次肺鼠疫大流行”(1910~1911)期间,清政府委派伍连德博士为东三省防疫总医官,组织领导东北的防疫工作,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辛亥革命后,1912年11月,北洋政府委派伍连德为总医官,到哈埠筹办防疫医院。“在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大黑河、满洲里等处各设防疫医院一所”,[3]平日应诊、疫时防治。哈尔滨为总院,其他为分院。[4]当时委任伍连德的职衔是“哈尔滨防疫院总医官”,后来授予的关防为“总办哈尔滨等处防疫医院事务兼总医官之关防”,这一冗长的职衔显然承袭了前清遗风。防疫机构成立后数年间,机构名称几经变更,哈尔滨防疫院(1912)—哈尔滨医院(1913)[5]—北满防疫事务管理处(1914~1915)—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1916)。而伍连德职衔:“总办兼总医官”始终未变,关防也未随机构名称变更而改变。两份档案的落款印证了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的历史沿革。
1926年9月8日上午10时在道外水晶街滨江医院内,举行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开学典礼。[6]招收新生60名,男女兼收。按英文程度,半数编为预科(即第二届,增加一年学习英文)。任命伍连德为校长,林家瑞为教务主任,何邦瑞为总务主任。教师主要由滨江医院中外专家兼任,少数教师外聘俄国人的北满铁路医院等处专家担任。1928年1月1日启用“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新校名[7],学校划归东省特别区教育厅接办,每年拨付办学经费四万四千八百元哈大洋,从此学校经费有了稳定的来源,1928年10月30日学校迁到秦家岗原道胜银行旧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伍连德辞职,防疫处、滨江医院十余位中外专家随同伍连德南下上海(在海港检疫管理处工作至上海沦陷)。医专校长由李希珍接任,1934年7月李希珍辞职,阎德润继任。1936年日伪当局派来日本人担任校长,逐步操控了学校,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光复后,人民政府接收哈医大,1949年4月与延安来的中国医大第一、二分校合并,从此哈尔滨医科大学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迄今已走过83年风雨历程。
[1]姒元翼.老哈尔滨医科大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1—35
[2]黑龙江省档案馆.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致黑龙江教育厅公函[A].中华民国十五年,全宗70目录1卷号862
[3]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都督府稿[A].中华民国元年,全宗64目录1卷号350
[4]伍连德.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报告大全书[M].第六册.哈尔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1928,110.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滨江医院开办礼单(1912年)[A].六七九/2129
[6]滨江医专开学式.滨江时报[N].民国十五年,九月十号.第六版.
[7]哈尔滨医科大学要覧[M].康德七年调制,第一章: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