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用人理念

2010-08-15 00:51束文
支部建设 2010年22期
关键词:个人利益用人曹操

古代的用人理念

我国古代的许多用人理念,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借鉴意义。

“不以前过为过”。楚汉之争中,刘邦争取到韩信等一大批楚营人才,为灭楚建汉立下不朽功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善于从敌营中发掘人才,他对“仕之者”实行“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聘元朝之才为己用。古人还有为国举才不计私仇之传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为袁绍写檄文痛骂曹操,但曹操击败袁绍后,仍委之以重任。东晋郗超,不忌家仇私怨,荐举谢玄,淝水一战使晋国转危为安。

“不非小疵”。战国初哲学家杨朱认为:“将治乱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后汉书·陈宠传》有谓:“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曹操用才不避偏短,唯才是举,在《求贤令》中,赞赏负有“盗嫂欺金”之名的陈平仍得到汉高祖的重用。唐初政治家魏征也认为:“夫虽君子不能无小过,苟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

“不论出身”。古代一些明君贤臣多认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定不得可用之才。墨子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曹操部下的大将张辽、徐晃,皆选自战俘,张郃则是官渡之战的受降者。

“不拘资格”。荀子在《王制》篇中主张:“贤能不待次而举”,意为德才兼备者,不必循通常官阶次序而破格提用。曹操在《取士勿限年诏》中则曰:“郡国所选,勿拘老幼。”朱元璋曾三令五申,用人要“勿拘资格”,“庶官之有才能而居下位者,当不次用之。”

(束文)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统领着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归根到底人才是第一实力。靠资源竞争、靠资本竞争、靠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产业、开发新项目上走在前列。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

领导干部与其他百姓一样,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且必要的个人利益是党员干部维持生存、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但是,领导干部不能把追求金钱、权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人民利益。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吕日周

面对一些干部四平八稳慢步子、瞻前顾后干工作的状态,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心结,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没有思想的真正解放,就不能实现劲跑;只有甩掉思想包袱,冲破一切路障,才能抓住机遇,实现新跨越。

——中共侯马市委书记 马彪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用人曹操
心动杀人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山鸡舞镜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漫画哲理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