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治文风会风抓党风

2010-11-06 06:42黄海客陈进之
支部建设 2010年22期
关键词:文风领导干部

■黄海客 陈进之

从整治文风会风抓党风

■黄海客 陈进之

我党历来重视改进学风和文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整治”二字显然已经具有了“剑指”的意味。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谈到文风问题时,要求克服“长、空、假”,倡导“短、实、新”,受到党内外广泛关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从这一系列的举措不难看出,中央开始从整治文风会风入手,抓好党风建设。

文风会风流行的十种“话病”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国政坛开始流行“八股式”的文风和会风,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长话、狂话、洋话、绝话、雷话盛行,为社会诟病。现在我们有必要对十种“话病”进行一次深刻剖析。

假话。这是目前官场上流行最广、流毒最深、受害最多的病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一说成二,黑白颠倒,这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发病原因有点儿相似。这些人也许是假话说多了,脸一点儿不红,可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问题是,尽管是假话、瞎话,但有市场、有人听、有人信,还管用,于是何“假”而不为?假话泛滥成灾,正如社会上所言:连造假都造不过他人,还有何本事?

大话。和假话是孪生姊妹,凡有假话的地方就有大话的踪影,它的特点是“吹牛皮”现实版的说大话者几乎俯拾皆是,多见于统计数据和发言以及汇报材料,最常见的典型就是“拍胸口、拍脑袋、拍屁股”式“三拍”干部,豪言壮语牛气冲天,说大话者几乎没花任何成本。

空话。人们常把“假、大、空”三者连在一起,前两个是“假大姐”,那么它就是“空小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妙语连珠,华而不实,言而无物,这些话浪费时间、浪费纸张,用在地里打不来粮,用在战场打不赢仗,用在企业创不了利,用在科研闹饥荒,老百姓给它画像为:“卖藕跟卖葱——谈空”。

长话。一些官员认为,只有讲话长、文章长才能显示出领导能力和理论水平,因而有意无意地将讲话、文章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短文长作。结果是“离了稿子不会说,交流性的话不会说,举例说明不会

说”,它的特征是旁征博引、东扯西拉,说了一、二、三,还有甲、乙、丙,最后再强调三点,半小时能讲明的事情结果拖了半天,也许正应了“胸无点墨说话就长”,听了半天不得要领,基层怎么去落实?

套话。它的特点是人云亦云,典型是被人们批评的“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讲话也好、材料也罢,只要换几个名词,几乎能用在所有行业上,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话”,缺乏真知灼见。“套话”吃香,反映了“有些话能说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却不能说”的官场“政治生态”。

官话。现时能当官的,就必须具备做一手“官样文章”的能力,否则就进不了“小圈子”,成不了“小兄弟”,拿不到“小利益”,这已成官场不二法门。“官话”连篇,官气十足,官僚霸道,形成了恶性循环,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发文件,一层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虽然说法有点尖刻,但也折射出“官话”的一种社会现实,难道还不足以令人反省吗?

狂话。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在面对群众、接受采访或处理民生等问题时经常口出狂言,甚至话带威胁,比如“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你敢在网上曝光,我就叫它关闭”;“记者证在我们这里没用的”。狂话出自狂妄,来自权力产生的幻觉,习惯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问题,以为“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认为“只要出政绩,手段不重要”。

洋话。时下少数官员学会几句洋话或洋专业名词、术语,就四处炫耀、八方抖活,讲话时动不动就夹杂些洋字母,写文章时不时就引几句连自己都没搞懂的洋名词,结果让人听着如坠云雾,不知所云。他们故作高深,乱造新词,刻意追求字的张扬、词的飞动、排比的声势,好像不加工“洋包装”一番,就赢不来眼球、动不了人心似的。

雷话。互联网造就了一批批网络“红人”,雷人不断涌现,一浪接一浪的雷话被“娱乐化”。平民百姓的雷人演出挑战的或许只是大众的审美情趣,而手握公权的人,他们出格的雷话往往被当作“官方表态”,并非纯粹的个人行为。官员雷话虽然偶发,却往往直触社会底线,受到民众的猛烈炮轰。为何有的官员一张嘴,网民就被雷倒一大片?少数官员低估了网络时代的放大镜效应,官员当慎言慎行。

绝话。这种现象虽然现在不太多了,但也值得注意。往往非常小的一件事,被某些官员的一句绝话讲出来,就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公共性事件,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导火索。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官员也是人,也可能说错话,关键要看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文风背后的“官场心态”

时下,官场之所以会出现不良文风,很重要的原因是官场的生态和一些干部为官、从政的心态出了问题。不能正确地看待上级与下级、前任与后任、进退与留守等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带有较强传染性的官场“不端心态”。对此,新华社在多篇文章中归纳为六种心态,直陈文风时弊,值得引起重视。

心态一:调研多走样,“好话”人不怪。调查研究是做决策、指导工作的一种常用手段,调查研究的生命在于掌握实情,听到实话。但现在,基层逐渐琢磨出应付调研组的“技巧”来,即主要领导在高速路口笑脸相迎,在调研组下榻的宾馆高高挂上“热烈欢迎某某一行莅临检查指导”的标语,然后就是座谈会、汇报会、欢迎宴会等轮番上场。最后,调研组搜集了厚厚一摞各部门的汇报材料带回去,并依此撰写出一本厚厚的调研报告。中原某个县的主要负责人坦言,曾遇到过一两个比较认真的调研组,专门是冲着了解问题来的,比如拆迁问题,因此说多了不好,加上当地老百姓对拆迁也有不少意见,因此县里千方百计阻止调研组与群众接触。同时,县里把座谈会的时间拖得长长的,让他们没有机会与群众接触。为了防止调研组晚上突然袭击,就使劲劝他们喝酒,“喝多了,自然就不好意思再去与群众聊天了”。

心态二:真话最危险,虚话最安全。“说真话,谁那么傻,真话最危险,虚话才最安全呢。”苏北某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机关”说出了自己的“说话心态”。这名“老机关”曾经多次列席市里的会议,据他观察,在集体研究干部事项或做某项决策时,基本上是谁分管谁说话,不分管的领导干部很少开口,开口也只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虚话。“谁要是多提问题,谁就容易被理解为与分管领导过不去,都是局中人,今天讨论你分管的事,明天讨论我分管的事,大家都落得个顺水人情。”在一把手民主意识不强、作风武断的班子里,要说真话还真有一些危险性,有时候不得不说一些违心话。

心态三:讲话不费神,“枪手”来操刀。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舒服到家了,只要在公开场合,无论是作报告还是作个简单发言,都需要秘书班子把讲话稿写好。这些领导干部非但不认为自己的文风有什么问题,相反还认为这是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政治待遇,即讲话稿有班子来操刀。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开会多、讲话多、应酬多,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去研究问题,更没有时间去研究讲话稿,一般都是自己大致说出个主要想法,然后由秘书班子去查资料、找依据,最后形成一个讲话稿。领导往往只在开会前才匆匆看一遍,然后就上台去讲。这些由秘书代笔、自己没有很好消化的讲话,其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时领导干部匆忙中把页码放错了,竟也将错就错地念下来,闹出不少笑话。

心态四:场面“普通话”,场下“私房话”。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说话人格分裂”现象:台上说话一本正经,冠冕堂皇;台下,特别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满嘴都是俏皮话、“私房话”,热衷于传播黄段子、荤段子,甚至讽刺、挖苦的段子。这样的领导干部是典型的“两面人”。长期在这两种语境中穿梭,其文风就缺少灵魂,给群众的感觉是,他们的讲话像是在逢场作戏,没有魅力和说服力。当遇到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这些领导干部就傻了眼,再多的道理群众都难以听进去。因为很难辨别他说的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这里不是说领导干部都要板起面孔来说话,而是说领导干部台上与台下说话都要有一个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语境,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不断释放出清新感、真实感和正义感。

心态五:讲“大道理”多,管用道理少。一些领导干部陷入一种心理误区,就是认为“大道理能够唬人”。习惯于张口闭口都是大道理,仿佛他就是大道理的化身,不管群众感不感兴趣,不管场合是否合适,也不管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大道理在合适的对象、场合、时间来讲,不仅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还会让人入脑入心。现在的关键是,一些领导干部只会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而不会灵活地讲实道理、讲管用的道理。比如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十分关注,少数领导干部只会说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而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通常视而不见或者束手无策。现在农民工普遍反映工资待遇太低,但一些领导干部只会说“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能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究竟能够做些什么?

心态六:不做“出头鸟”,愿意随大流。部分领导干部把官场哲学琢磨得很透,一不做出格事,二不说出格话。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许多领导干部从文风到作风都出现了明哲保身的倾向。突出表现有三种:一是讲话左顾右盼,看看前任是怎么说的,看看分管领导是怎么讲的,看看上级是怎么交待的,结果讲话随大流,做事随大流,做个太平官;二是明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着手来解决,但仍犹豫不决,能拖则拖,实在躲不过去,就简单应付一下,不愿意碰钉子;三是老好人主义盛行,前后左右的关系都不错,遇到矛盾时把原则丢一边,遇到尖锐问题时左推右挡,谁都不得罪,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这种领导干部虽然不会多事,但会碍事,最终还会坏事;虽然不会成为矛盾的焦点,但最终会留下一大堆矛盾。

有多少官腔靠“打断”来打败

当官员发官腔、讲废话已成风气,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实在是无可奈何的。6月21日,江西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堤发生决口,当晚,央视主持人邱启明连线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询问汛情,结果发生了令人惊愕的一幕。平其俊在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之时,主持人打断说:“平主任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但平其俊又开始介绍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等领导的“重要指示”。主持人再次打断:“平主任,我是非常想了解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洪水滔滔,人命关天,十万火急,要知道,截至22日10时,唱凯堤溃决现场已转移6.8万人,还急需解救、转移1.2万人,这是天大的事;然而,这种天大的事,竟然在我们的官员嘴上要排队,以至于要跟在“上级指示”的后面。这是遭到社会强烈炮轰的活生生的事实,也是官场文风典型之一。

危机四伏瞬息有变的洪灾汛情都改变不了一些为官者的官样文章,须臾变化的生死营救进不了一些为官者的话语体系,这样的“抗灾场景”,并非自平副主任始。长期以来,弥漫在我们不少政治空间的官腔,有时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不久前,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批评部分干部讲话长、空、假,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风不正的危害:损害党的威信,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对照中央要求,平副主任明显不及格。对照这个标准,还有太多的官腔官话需要被打断。

打断官话的例子,早已有之,但多见于上下级官员之间,或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官话开炮。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任副市长的时候就曾当场呵斥“官话官员”。寻常百姓,想要对官腔说不,恐怕机会不多,就算有机会胆气也不足。作为堂堂央视人,当然应该有“邱启明”式的性子。问题是,改变官员说废话套话的老毛病,“打断”真的有用吗?平副主任镜头前被打断,镜头后难道就不继续诵念上级指示了?指责一个平副主任易,让所有的“平副主任”在任何时候都学会正常说话难。

“务实求理”改进文风

新华书店最近热销李瑞环同志的新书“务实求理”。李瑞环同志的讲话群众爱听,文章群众爱看,其中一些名篇广为流传,许多哲理掷地有声,奥秘何在?从这本书的书名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如果说改进文风的要害在改进作风,那么改进文风的功底在“务实求理”。文风绝非小事。特别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其文风不仅关系个人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

改进文风先治“语言的排场”。“语言的排场”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贪长,二是贪大,三是贪全。这种现象,在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到了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程度。“语言的排场”是一种不良文风和作风,于领导干部个人形象不利,于工作和事业更不利。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只能是“装腔作势、面目可憎”,这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领导干部整体形象的评价。同时,在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形势下,“长大全”的讲话和文章不但浪费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往往使听众和读者不得要领、难以落实,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贻误发展机遇,必须好好的治一治。

务实求理才能改进文风。首先要用心务实。好文章、好讲话,大都是写给群众看的,说给群众听的。要对着群众聚焦,讲出来的是群众的白话,喜欢用的是百姓的套路,要表达的是畅晓的思想。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寄理于情、寓庄于谐。其次要用心求理。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全局指导上想办法。求理,一是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要“硬着头皮去读,咬紧牙关坚持”。二是“满腔热忱,眼睛向下,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而认真地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三是“善于琢磨,学会分析综合,认真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四是善于总结,“实践可以产生理论,但并不等于理论,如同木头可以做成桌子,并不等于和桌子一样。要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而这个过程就是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今年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这与当下高校日益行政化的趋势以及一些高校领导千人一面、说话千篇一律的现实相比,自然让人眼睛一亮。我不会把振兴教育、改变毕业即失业的希望寄托在16分钟的演讲上,但“根叔”讲真话的魅力还是让人激情澎湃——“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它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央视新闻1+1栏目还以此为由展开文风对话。

构建文风党风政风一体机制

中央党校教授、党建专家叶笃初指出,在我们党的辞典中,不但不把文风、话风、会风截然分开,甚至认为文风、党风、政风本为一体,且与国家道德精神互相关联。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应当把保持自身优良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作风,视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高度严肃的政治使命。

执政党的党风,对社会的影响岂能轻视?从根源上讲,现时存在着不良文风、话风、会风,其实是“官风”的表现,是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少数领导干部“做官当老爷”积习的派生物。如果领导干部不能真正懂得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官气不改、官风不改,树立良好文风的任务就会非常艰巨,这不是危言耸听。弘扬优良作风、倡导良好文风,党中央、国务院率先示范,已经为各部门、各地方作出了榜样。密集地到现场、到基层、到事发地点的调查研究,已在社会各个层面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属于“短、实、新”的讲话,或许可从中窥见一斑。现实生活中的若干俗语、外来语和大众媒体使用较多的时尚语言,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层讲话中,如警惕权力“寻租”现象蔓延,党的纪律中碰不得的“高压线”,将有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在阳光下运作”,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等,还有许多鲜活的话语表述是朗朗上口。可见,一个政党,其伟大生命力不但表现在行动中,同时还表现在话语中。

端正文风是端正党风的重要途径。文风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为文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党风的折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就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端正文风,有助于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坚持求真务实、勤政为民。

端正文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有效手段。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及时总结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做法、新经验,并将之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

端正文风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以什么样的文风面对人民群众,不仅反映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是否具有群众观点,而且直接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好的文风有助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们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有利于把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经验融入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中去。

端正文风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不良文风,窒息自由思想,泯灭创新活力,必然束缚思想解放、阻碍改革推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优良文风,善于把握、研究、解决那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端正文风对端正党风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端正党风则对端正文风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努力端正文风,扎扎实实构建起管用的文风、党风、政风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促进党风进一步好转,神州大地吹遍一股文明新风。

猜你喜欢
文风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