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瑛,代翠婷,张虹云,李自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奎屯市 833200)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但因其不良反应(ADR)较多逐渐被阿奇霉素所取代。阿奇霉素以其疗程短、易耐受、化学结构稳定、抗菌力更强、血药浓度高、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ADR较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对于病情较重及口服困难的患儿来说,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不失为一条良好的途径。但阿奇霉素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共同的ADR——胃肠道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影响了阿奇霉素在患儿中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患儿难以忍受而终止治疗。笔者对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与用药时间关系进行分析,找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最佳时间,以期减轻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收集我院门诊2009年1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X射线检查显示肺部体征显著。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儿治疗前无肺外并发症和肝脏疾病,排除饮食影响因素。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每一位参与试验的患儿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取得同意后,发放特殊治疗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
2组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进食2 h内和2 h后将阿奇霉素1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胃肠道反应情况。为获得准确结果,2组均在应用其它药物前应用阿奇霉素,排除联合用药后出现的症状淆混,避免药物相关性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标准,对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作出评价。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的ADR分析标准,即:(1)开始用药的时间与ADR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2)所怀疑的ADR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ADR的类型;(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4)再次接触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的反应;(5)所怀疑的ADR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的临床症状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采用以上标准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反应。
将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 1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ADR between 2 groups(n)
由表1可见,试验组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患儿因不能耐受终止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含氮的半合成15元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仅对呼吸道细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有效,而且对恙虫病、伤寒等疾病亦有显著疗效[1]。阿奇霉素还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可用于喘息性疾病[2]。在儿科,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过敏,特别是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其首选药物。然而,儿童又具有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肾脏排泄能力差,对药物作用敏感性高,代谢与消除速度慢,ADR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的特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只有分布、代谢和排泄,没有吸收过程。其中,代谢需要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的参与,而人体在饥饿状态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可使酶系中的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下降,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其次,阿奇霉素50%以上的药量以原型经胆道排出[3],4.5%给药量以原型随尿液排除。在人体中,分子量在300~500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阿奇霉素的分子量为847,本身排泄相对较慢,饥饿时,胆汁分泌减少,更不利于药物中不良成分的排泄。再次,儿童的饮食结构以流质、半流质为主,消化快,加上独有的用药特点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生胃肠道ADR,而且危害比成人更严重。笔者通过试验得知,患儿在进食2 h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造成的胃肠道ADR较轻,且ADR发生率也低,此时间段,患儿处于温饱状态,进入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增加了肾脏的滤过和分泌,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正常,药物代谢速度没有受到影响,胆汁分泌也增多,排泄比空腹时加快,药物中的不良成分在体内滞留时间缩短,排出速度快,毒性减轻,所以ADR减少;2 h后静脉滴注造成的胃肠道ADR较重且ADR发生率也高,此时,患儿体内的食物大致排空,基本上又处于饥饿状态,随着上述不利因素增加,胃肠道ADR也相应增多加重。
综上所述,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是可行的,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使用方法,重视儿童合理使用阿奇霉素与胃肠道ADR之间的关系,加强监测工作,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患儿胃肠道ADR的发生,使其耐受治疗,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同时,注意能够口服用药的绝不静脉使用,如需静脉滴注给药则须正确选择溶媒并掌握药液浓度,建议护师适当控制输液滴注速度[4],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尽量减少胃肠道ADR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用药时和用药后的反应,如发现严重的ADR,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1]徐凤玲.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1997~2007年国内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6):540.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
[3]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41.
[4]徐洪华.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