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琴
(河北省承德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近年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骨折伤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43.2%[1]。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肢体制动,可引起局部静脉、淋巴管回流障碍,血流缓慢形成血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降低DVT发生率的更佳途径,笔者对承德市中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需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承德市中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腰椎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长时间卧床、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8.6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8.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及手术方法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骨伤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观察组患者除采取骨伤科手术后护理常规外,同时予以系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根据护理措施制订护理计划表格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情况、预防性人血白蛋白治疗、术后功能锻炼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系统性的护理包括以下内容:
1.2.1 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向患者讲解下肢骨折的病情、本病特点、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讲解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2-3],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引起患者的重视。讲解DVT常见症状及术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让患者初步掌握本病基本知识。
1.2.2 饮食指导 讲解饮食与DVT形成的关系,禁烟酒,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告知患者多摄取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避免使用含维生素K的食物;保证日饮水量2000~3000 ml;每天做腹部顺时针按摩,速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1.2.3 功能训练 鼓励患者尽早作踝关节的早期及被动屈伸运动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调动肌泵的功效,促进血液回流,其方法是让患者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反复20~30次。避免患肢过度外展,保持患肢外展15°~30°,向患者讲解正确体位摆放和翻身,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2.4 预防性抗凝治疗 输入人血白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水平,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1.2.5 观察患肢的反应 注意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患肢皮肤温度与健侧肢体相比不超过3℃。若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发绀应警惕包扎过紧或新的血栓形成的可能。
1.2.6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10、30 d分别记录双小腿最大周径,双侧髌上10 cm大腿周径,并行双下肢彩色B超检查,记录双下肢是否形成血栓。
应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通过系统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知识,积极避免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可以降低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深静脉血栓易患因素及发生率比较[n(%)]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uo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下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4]。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5]。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而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受限、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可以引起血流过度缓慢,血流速度缓慢可使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致内膜损伤,而激活凝血系统[6];手术创伤可以引起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激活凝血系统;长期卧床可以引起便秘,用力排便可以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以上因素均可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输入人血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蛋白含量,改善血液循环,改变纤维凝块的结构,提高血栓的易溶性,可有效地预防DVT。
本研究将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系统护理及传统护理。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较更具医从性。观察组78%的患者更加主动地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保持大便通畅,只有11%的患者发生便秘。同时更加积极输注人血白蛋白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只有40%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饮食等方面不够重视;36%的患者发生便秘,对预防性治疗不够积极;只有24%的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DVT危险因素降低,观察组DVT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2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护患之间更好地沟通,通过耐心的解释,使患者明白各项护理措施的作用及发生血栓的危害性,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增加他们的依从性,消除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降低DVT发生率。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更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
[1]张啸飞,程显声.心力衰竭、脑卒中、肿瘤及骨伤病下肢静脉血栓行成及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19(5):206-208.
[2]何文霞,徐雪梅.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2):1388.
[3]赵霞.住院病人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88.
[4]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
[5]Rice KL,Walsh ME.Minimizing venous thromboembolic complicalions in the orthopaedic patient[J].Orthop Nurs,2001,20(6):21-27.
[6]巴广玲.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