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坚
(广东省佛山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佛山 528000)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它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我院采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09年4月收治的湿疹患者5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标准[1]:皮损增厚、浸润棕红色或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鳞屑,可有不同程度苔藓样变,外周可有丘疹、丘疱疹;自觉症状瘙痒;具局限性,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病程呈慢性;排除心、肝、肾疾患、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皮肤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9~58岁,平均41.5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涂于患处薄薄的一层,轻揉按摩2 min左右,每日2次。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用法同观察组。对所有患者每周随访1次,疗程为3周。
在患者就诊当日及每周随访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进行评分,各个指标分别按照4级评分法进行。
症状(瘙痒)、体征(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浸润、苔藓化等)评分: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根据评分结果判定疗效[2]:治愈为疗效指数≥95%,显效为疗效指数60%~94%,好转为疗效指数20%~59%,无效为疗效指数<20%。治愈+显效=总有效。
本组数据均代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观察组2例患者于用药5 d后出现患处局部发红、有灼热感,对照组1例于用药3 d后患处刺痛,症状均自行缓解,无需停药,不影响治疗。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3-4]。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致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压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5]。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6-7]。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
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是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化学结构上修饰产生的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其亲脂性大大增强,外用时能与人体皮肤组织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很好地结合。丙酸氟替卡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与孕激素、雌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性[8]。丙酸氟替卡松具有抗感染、止痒、血管收缩作用,以及独特的靶向抗感染作用。丙酸氟替卡松局部抗感染活性是二丙酸倍氯米松2倍,是二丙酸地塞米松及其有效代谢产物的3倍,是氟尼缩松、氟轻松的10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66.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与之前的报道一致,例如,谷梅等[9]对73例神经性皮炎和湿疹患者分别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0.1%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结论为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侯绍蔚[10]将86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对照组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结果显示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用治疗皮炎、湿疹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综合以上论述,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
[2]郭志丽,顾军,温海,等.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31.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
[4]刘军.改性几丁质喷雾剂治疗外耳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6-77.
[5]王强,孙杰,宋文军.复方强庆软膏治疗批复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8):62.
[6]颜艳,鞠梅,于建斌,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27.
[7]陈菁.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85-86.
[8]吴文育,付雯雯.丙酸氟替卡松乳膏[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5):332.
[9]谷梅,顾有守,钟山,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91-1092.
[10]侯绍蔚.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