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安全性研究

2010-05-30 09:39孔红涛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流程化脑血管病急性期

李 姝,孔红涛,何 蕴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开封 475000)

国内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的报道不多,其安全性尚缺乏研究,影响了脑血管病急性期流程化康复治疗的推广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脑出血(包括微创锥颅术后)、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患者;②年龄18~85岁;③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2分以上;④接受临床常规治疗;⑤志愿参加本研究项目者。

1.2 排除标准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有严重心肺疾病;③严重营养不良。

1.3 一般资料

将2008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符合上述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发病1~10 d开始康复治疗),共112例,其中,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61.01岁。B组为对照组(发病16~25 d开始康复治疗),共102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平均年龄60.6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A、B两组康复前情况比较(x±s)

1.4 流程化康复方法

康复流程及治疗开始、终止指标采用日本医院2006年临床应用的标准[2]。首先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其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皮下SpO2应符合康复开始指标。A、B组依据康复流程表中诊断与病情,按照相应流程进行训练。对训练前已自行坐起的患者,对其体位评定后套入相应流程日期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床上两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促通技术应用、呼吸训练(肺部感染者),坐起、坐位、站位、行走训练,需要时配合电疗、电针、湿热治疗等。

1.5 观察指标

1.5.1 观察时间 两组患者均从康复治疗开始观察30 d。

1.5.2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每次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意识、血压及脉搏变化情况,需要时观察ECG和SpO2变化情况。如出现以下情况则定为不良事件,①意识:GCS评分恶化1分以上;②ECG:脉搏增快或减慢30%以上,或出现有意义的ST-T改变;③SpO2降至90%以下;④Br-stage:1个阶段以上下降;⑤血压:血压波动超出表2所规定的范围。

1.5.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在康复前,康复第7、15、30天分别评定患者的ADL。

表2 终止康复活动时血压波动范围(mm Hg)

1.6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同时期两组间ADL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期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10例出现血压增高、2例出现SpO2降至90%以下、心率变化8例,共20例(17.86%)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8例出现血压降低、1例出现SpO2降至90%以下、2例出现心率变化,共11例(10.78%)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B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目前国内对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实施康复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都已普遍认可和接受。卒中后康复医疗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急性期脑血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 h开始[3-4]。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患者恢复达到顶点[5]。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

表4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

尽管我国专家也提出应尽早开始主动性康复训练,以便尽可能预防废用(包括健侧),尽早促进功能恢复。目前国内急性期康复介入,根据病情和发病天数实施坐起训练等流程化治疗,尽早离床者不多,开始离床的时间也不同,尚缺乏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流程治疗的安全性研究。在发达国家虽有早期、超早期(<24 h)康复治疗和有关安全性、可行性的研究,但为数甚少[6]。

本研究中,两组均未出现意识状态恶化、有意义的ST-T改变及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者;血压波动是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情况,观察组患者中,有10例出现血压增高,均出现在练习坐或站的过程中,考虑与早期患者训练过程中肌肉明显收缩、全身肌张力增高有关。对照组患者有8例出现血压降低,考虑与B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晚、卧床时间久、血压调节功能下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有关。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SpO2降至90%以下,考虑与患者年龄大、肺功能差且伴有轻度肺感染有关。观察组有8例、对照组有2例心率变化,分析与患者情绪紧张或卧床后体质下降有关。两组均未出现因不良事件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者,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是安全的。康复治疗前两组ADL能力无明显差别,在康复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380.

[2]橋本洋一郎,米原敏郎.腦神經疾患醫療計劃[J].Brain Norsing,2003,2:15.

[3]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9.

[4]王利花.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89,93.

[5]张昕红.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4,25(7):29.

[6]贾子善.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

猜你喜欢
流程化脑血管病急性期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