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徽,徐 奇
(国家大剧院 舞台技术部,北京 1000031)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这颗“水上明珠”中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剧场,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戏剧场观众席本身的形状取自于外部的椭圆形,而厅堂内部的装饰尽可能避免冷漠的感觉,旨在创造出亲近温馨的气氛。池座和楼座的曲线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拉近,观众席池座的几何形状与伸出式舞台台口的活动坐席浑然一体。戏剧场的舞台设计结合了镜框式和伸出式两种舞台的使用形式,既满足演出对于舞台前端的特殊需求,也有效符合厅堂容积、贵宾坐席、声学设计和视线设计的相关要求。
环抱伸出式舞台的观众席,呈阶梯状缓慢延伸放射出去,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舞台上,伸出式舞台是整个剧场的中心,在伸出式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观众大厅内全部的观众,这种演员与观众近距离的交流会使演出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8年,国家大剧院工程正式启动后,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组织了多次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广泛征求文化部各演出团体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内外舞台工艺专家、舞台机械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多次探讨,不断地完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等几个专业剧场的舞台机械工艺配置方案。1998年6月,根据各剧场的使用要求,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向奥地利瓦格那·比若公司、德国SBS公司、英国Glantre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德国BBB、德国Rexroth等国外舞台机械厂家和国内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总装备部特种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征集舞台机械工艺设计方案。上述8家国内外舞台机械设计单位或厂家,为国家大剧院提供了各剧场的舞台机械工艺配置方案和设备技术参数,大多把重点放在了歌剧院,而戏剧场的则比较简单。国家大剧院舞台设备部的技术人员对国外配置转台的剧院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详细的归纳、分析、提炼,提出两套戏剧场舞台机械工艺配置方案。两套方案中,台上设备布置大同小异,舞台前区台下设备布置兼有镜框式和伸出式两种舞台的使用形式,舞台中央台下设备布置则形成了升降台+车台和鼓筒形转台+车台两种方案,见图1、图2。
第一种方案与歌剧院的“品”字形舞台有雷同的嫌疑,但主舞台区域设置棋盘格式的升降台群,每1台小升降台可以单独或成组升降,方便、灵活地形成各种台阶,对于使用有更多的灵活选择;位于后舞台的车载转台可以一直开到伸出台区域,在观众席区域形成旋转的效果。升降台群四周设置有相应的微动补偿台,舞台左右两侧设置车台,可以满足布景在主舞台区域的迁换。这种方案的欠缺是舞台中央区域设备不能同时满足既升降又旋转的效果。
第二种方案是比较传统的鼓筒形转台配置方案,转台中设置了2台升降台,在舞台中央区域设备能同时出现既升降又旋转的效果。2台升降台与侧台的车台、微动台配合使用,可以满足布景在主舞台区域的迁换。舞台没有后舞台,舞台面积较方案1紧凑,这种配置方案在当时设置转台的国外剧场有很多案例。
1999年1月22日,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的戏剧场舞台机械配置方案,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召开了戏剧场舞台配置的专题研讨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实验话剧院的导演、舞美专家、教授们和国内的舞台技术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上,从话剧、戏曲使用的角度确定了戏剧场台下设备为带有多个升降台和升降块的鼓筒式转台的设备工艺配置方案,在会议后形成了实施的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机械工艺配置。
同时,国家大剧院舞台设备部的人员翻译了西班牙巴塞罗那里舍大剧院、新加坡滨海剧院舞台机械国际招标文件的技术卷,并与国外多个舞台机械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在剧场舞台机械配置、单项机械设备性能指标、电气控制系统、操作方式上进行了广泛而又详细的研讨。各厂家从国外近期新建和改扩建剧场的经验、舞台机械设计的角度,对国家大剧院各剧场舞台机械配置、技术参数确定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a.平面图
表1 戏剧场各项设备使用情况及调整后技术参数统计(a表)
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还组织了对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剧场和舞台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考察。实地了解国外新建、改建剧场的舞台机械配置情况,剧场演出运营期间舞台机械的使用、维护及各舞台机械生产厂家的经营状态和生产能力。期间,确定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作为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工程技术咨询和监理单位,经过各方一年多的大量工作,最终确定了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工艺配置方案和国际招标文件的技术部分。1999年12月4日,进行了中国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国际邀请招标工作,最终的戏剧场舞台机械配置方案见图3。
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从技术指标、设备性能、运营管理、建筑设计的配套等方面综合考虑,德国SBS公司和博士—力士乐联合体成为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机械的承包商,实施方案见图4,建成后的效果见图5。
从2007年12月22日 ~ 2009年6月30日期间,戏剧场共安排剧目116个,演出了330场,涉及的剧目类型包括话剧、京剧、地方戏、儿童剧、舞蹈、晚会等几大类。戏剧场舞台机械设备使用效果良好,整套机、电、液系统稳定,设备操作方便,剧场的使用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者的预期设想。
戏剧场近一年半的演出活动,基本以接团演出为主,通过对各个剧团、剧种使用设备的习惯和规律的详细了解,戏剧场舞台机械团队的同志们不断摸索总结和进行多次试验,根据装台演出时的实际使用需求,在总结确认设备理想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原有设备的部分结构和极个别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这些设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使用性能状态,从而有力保证剧团演出对设备的使用需求和安全运行。
戏剧场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调整后的技术参数统计详见表1a、表1b。
在国家大剧院1998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舞台机械设备有明确的要求,即:设备的技术水平与性能参数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舞台设备的配套做到合理实用、区别对待、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维修操作方便,设备技术指标的确定体现了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具体内涵体现,以上要求也是编制舞台机械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的依据。
十年前,国内的机械化舞台还刚刚起步,对舞台工艺配置、设备选型、技术参数确定、设备操作方式与舞台演出的功能关系,对舞台机械本身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对舞台机械的安全措施与整个舞台配置的关系,对舞台机械与灯光、布景等演出装置之间的关系等了解不多,再加上国内也没有舞台机械类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可供遵循,因此,向国际邀请招标,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特别是在舞台机械招标文件中强调要采用成熟技术是必要的。通过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设备的引进,逐步过渡到技术引进,建立并完善我国舞台机械设备的行业和国家标准体系,对国内舞台机械行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表1 戏剧场各项设备使用情况及调整后技术参数统计(b表)
十年后,以上愿望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在弘扬文化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面对国内各地大量兴建剧场、演播厅、体育馆等文化设施,每年十多个亿产值的舞台机械市场,回顾我们曾经经历的过程,有以下几点思考供业内同行参考。
1998年,在向各厂家征集舞台工艺方案时,各家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各具特点的设计方案,我们有幸保留了德国SBS公司当时的戏剧场棋盘格式升降台工艺方案,从图6中可以看到,3.25 m × 3.25 m的小升降台,不仅可以升4 m行程,上层台板还可以向两个方向倾斜,但没有下层台板,软景储存装置采用了链条传动方式。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最终选择了转台与棋盘格式升降台的组合方案,小升降台采用双层台板的结构,与演员升降小车配合使用,可以表现演员从下层台板出现在舞台面的情景。2.5 m × 2.5 m小升降台由液压缸直顶,上层台板不能倾斜,升降台的工作形式见图7。
当国家大剧院的业主还在与舞台机械厂家进行设计前期工作讨论的时候,2002年5月15日,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新匈牙利国家剧院开始演出运营,其主舞台配置了72台1 m × 2 m的舞台升降台,如此之多的升降台构成的主舞台,对升降台的定位精度、台板之间的间隙、机械传动噪音都是一个考验。舞台升降台采用了Rexroth的一种高性能的标准元器件——Biflex链,这是一种内外都带齿的链条,由于其特殊的机械性能,高承载能力、低变形,可在高速、低噪音下工作,特别适合做剧院机械设备的驱动装置。升降台可升降±2.45 m,总行程达4.9 m,在这样的棋盘格形式配置的主舞台,人们可以创造出任何形式的街道、楼梯或其他多层次区域,所有升降台台板可以相对观众席倾斜,形成整个舞台面的倾斜或不同排列高度的倾斜。但这样1 m × 2 m的舞台升降台没有下层台板,即不能与演员升降小车配合使用。见图8。
如今,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歌剧院实现了多个3 m ×3.2 m的舞台升降台群构成主舞台区域,下层台板可以相对上层台板运动,上层台板可以向两个方向倾斜,并设有电动开启活门,下层台板上可放置演员升降小车,配合上层台板上的电动开启活门使用。升降台的主驱动由液压缸驱动,下层台板相对上层台板的运动由涡轮涡杆驱动,电动推杆开启活门装置和倾斜机构。见图9。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舞台机械技术发展的无止境(The only limit of our technology is your imagination——SBS语),对先进技术的追求和不断推出新产品是每一个设备厂家的渴望,也是舞台机械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到今天的源泉,问题是拥有这些设备的剧场用户怎么做?能够做什么?
配置舞台设备的目的是什么?参与演出并为表演艺术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建设者语。
如今,新建剧院配置一定规模的机械设备已是天经地义,台上设备是必须的,有些台下设备,如:升降乐池是必须的,升降乐池参与演出的时候越来越多,但对有些台下设备的评价是:没有吧上不了星级,有吧又没有多少用,每年还得花不少钱维护——剧场人员语。由于国内大部分剧场,特别是由政府投资的大剧院、文化中心类剧场,多以接团演出为主,剧场台下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剧场与演出团体分离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舞台机械设备的配置与剧院演出节目布景的搬运、运输、组装关系密切,以英国皇家歌剧院、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丹麦哥本哈根新歌剧院、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等场团合一的剧院为例,这些剧院的舞台升降台和车台系统,完全是为储藏、运输多个剧目的布景,能够实现轮换演出设置,布景设计完全依照舞台设备的技术条件,演出可以充分利用舞台设施,舞台设备的资源被充分利用。而以接团演出为主的出租剧场,只设置基本设备和人员,各系统留有足够余量,根据不同的演出外租设备或演出单位自带设备,人员临时外聘。
邻国日本也有和我们类似的情况。根据日本剧场演出空间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从1970年到1996年期间,日本建设了上百个中小型剧场,多少都配置有各类机械设备,以1997年开业演出的日本新国立剧院为例,1999年大剧场台下舞台机械设备的平均使用率是10分钟/天。2008年10月,在新国立剧院上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多》,整场演出仅只使用了一道吊杆吊挂纱幕。当然,在新国立剧院开业后的前期演出剧目中,也大量使用机械设备配合演出,但后期剧目更多的是在每部戏的布景制作、灯光设计上下功夫,创新和突破是每一位导演对自己作品的孜孜追求。
国内剧场建设投资渠道不同,演出市场多样化,剧场舞台机械到底应该如何设置?笔者认为:“删繁就简”和“领异标新”同时并存。对于以接团演出为主的出租剧场,不求最全但求最适合、最基本,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对于特定的演出,根据演出的需要,配置相应的、特定的舞台设备,与演出节目的剧情丝丝相扣,为特定的演出增添了亮点,强调个性与特性。剧场舞台机械如何配置、配置什么是每个剧场建设者在建设初始就考虑到的问题,与剧院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密不可分,可喜的是现在一些新建剧院的业主,在建设初期就将运营管理方聘为咨询单位,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剧场建设的兴起带动剧院技术管理的提升,舞台机械装备水平、技术含量的提高,必然对剧院舞台技术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有了新的要求。从剧场设备的引进,引申到国内舞台机械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剧场技术管理的改进与提高,目前国内剧院舞台技术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以合作、自主经营的方式外接节目,兼有艺术生产能力的剧院,如: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自创节目2008年是2部,2009年是8部,这些节目逐渐成为剧院的保留节目而经常性地复排,这样的运营方式也给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技术管理与国际接轨带来契机。以剧院为平台,整合各种演出资源,舞台技术部的人员在做好“看场子”工作的同时,参与自己制作节目的创作当中,并能够跟着节目在国内外巡回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台技术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演出经验的积累,参与演出创作的份量会逐渐增加,最终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剧院保留节目。
(2)用合作、自主经营等方式外接节目,也兼有租场的剧场,国内新建剧场多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保利院线联盟管理模式。以保利剧院为基本平台,外派管理人员,强化、统一管理模式,将新剧场的舞台技术、工程物业、安保、场务整合在一起,成为剧场管理人员培养的孵化器,演出节目的策划、票房、广告等业务既可以依托保利院线联盟做,也可以各自剧场自己做,剧场、节目的资源被最大程度上地开发和使用。
(3)以租场为主的剧场,这类剧场设备配置一般比较简单实用,接团演出节目类型灵活多样,舞台技术部的人员以“看场子”为主,为演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与设备保障。
(4)上演特定节目的剧场,如:欢乐谷、锦绣中华等旅游剧场,这些剧场的设备只为特定的演出而设置,舞台技术部人员熟悉剧场上演的节目的剧情、节奏、音乐,在舞台监督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相互配合默契,既能按照演出的节奏游刃有余地服务于演出,又能有惊无险、不露痕迹地处理各种突发事故。
剧场的大量建设,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演出行业的现状,必然促进舞台技术管理队伍的兴起,剧场技术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也在提升。十年前的剧场技术管理人员多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如今国内院校也有了录音工程(侧重音响技术)、演艺设备(涵盖舞台机械、灯光、音响三大专业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舞台技术管理的专业,剧场舞台技术管理协会的建立也在酝酿之中,剧场舞台技术管理的行业标准制定也在探讨中,这些将对国内剧场舞台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赋予剧场外形太多的内容和含义所带来的结果,如今的投资者们更多地是看重剧场的内部功能,看重未来剧场运营能够带来的影响和效益,舞台设备的设置选择更趋于理性与实际,设备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配合演出的使用效果,这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