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化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农业产业链(Agri-chain)管理模式是国外一种先进成熟的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是供应链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它被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户、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安全蔬菜最终供给者是广大的农户和蔬菜加工企业,供给者的供给动机和供给意愿主要受供给者所拥有的技术、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影响,农户和企业在加入蔬菜产业链后,将会改变其拥有的生产资源、生产技术,或者提高供给者拥有资源的使用效果,从而导致农户和企业在供给行为上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研究产业链管理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便有效地进行农业产业链管理。基于此,本文以蔬菜产业链管理为例,研究蔬菜产业链管理对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的影响。
依据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农户生产行为受生产收益、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相关行为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并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在预调查和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以使调查问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调查员主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适当培训,让各调查员详细了解问卷内容,以便在调查中能够正确为农户解释问卷中所提出的各项问题。为了控制不同农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差异的影响,本调查对每个农产品均按照1∶1比例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加入产业链组织或联盟的农户和未加入产业链组织或联盟的农户,调查农户的种植蔬菜商品率达到90%以上。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省南京市的菜农,调查的农产品包括黄瓜、西红柿、丝瓜、空心菜、芦蒿、豇豆、青菜、辣椒、水芹等。本次调查共发放450份问卷,剔除漏答关键信息、未完成及信息错误的问卷,有效问卷440份,比例为97%。
在总的440份有效问卷中,未加入任何形式的产业链组织的农户18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6%;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25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8.4%。进行安全蔬菜生产的187户,占42.5%,普通蔬菜生产的253户,占57.5%。在调查样本中男性为278人,女性 162人;20~29岁的农户 27人,30~39岁的 61人,40~49岁的 151人,50~59岁的 142人,60岁以上的59人;文盲14人,小学文化程度的7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78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24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6人。家庭人口结构中1人的有3户,2人的有77户,3人的190户,4人的124户,5人及以上的46户;家庭收入结构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326户,以非农收入为主的114户;蔬菜种植面积1亩以下的180户,1~3亩的208户,3~5亩的30户,5亩以上的22户;没有接受过政府培训的168户,接受过政府培训的272户;接受过政府资金支持的201户,没有接受过政府资金支持的239户。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链管理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并且比较三类农户(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未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以及所有农户)在安全生产行为方面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
Logit回归模型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根据变量取值可分为二元逻辑回归 (Binomial Logit Model)和多元逻辑回归 (Multinominal Logit Regression),在本研究中主要应用二元逻辑回归。
农户生产行为受到生产收益、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相关行为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见表1),农户生产行为最终表现为两种状态,即进行安全蔬菜生产和普通蔬菜生产,这类变量称为二分类变量(0,1)。当因变量Y本身只取0和1两个离散值时,不适合直接作为回归模型中的因变量,而方程 E(Y)=P=β0+β1X1+β2X2+…+βnXn表示在自变量 Xi(i=1,2,…,n)条件下的概率,因此可以用它替代Y本身作为因变量,其Logit回归模型为:
调查中农户生产行为主要表现为农户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情况,以某一标准临界值为限,农户生产行为表现为普通蔬菜生产与安全蔬菜生产两种状态,因此农户的蔬菜安全生产行为的Logit回归模型可以表述为:
其中,Y1为进行安全蔬菜生产,Y0未进行安全蔬菜生产;β0为常数项,βi为 Xi的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上述变量和模型,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分析。
1.加入产业链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
从模型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并不理想,但本研究主要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的影响(见表2),因此仅对各影响因素与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下面针对各影响因素一一分析。
(1)生产收益。从经济人假设来看,农户应该是理性的,因此生产收益对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检验结果来看,生产收益并不显著,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非常小,这似乎与经济常识相违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生产普通蔬菜和安全蔬菜之间的收益差异并不明显,农户在选择生产行为时受到该因素影响程度较小。
表1 变量说明
(2)农户年龄。农户年龄的系数为负,表明农户年龄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为负,农户年龄越大,就越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生产的蔬菜品质就越低;而农户年龄越小,农户越有可能采用安全生产技术和方法,使蔬菜安全品质得以提高。并且该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农户年龄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3)农户文化程度。农户文化程度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文化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比较安全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可能性越大;而文化程度越低,农户越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和高毒农药。从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正,这与前文预期一致,并且该因素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该因素是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显著性变量。此外,该因素的影响系数也较大,为0.615,表明农户文化程度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选择非常重要。
(4)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家庭人口结构的系数为负,这与前文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家庭人口越多,为了缓解食物压力,可能会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提高蔬菜产量,该结论与相关研究结论 (张利国,2006)也吻合。但家庭人口结果并不是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显著性因素,该因素甚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也不显著,因此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5)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家庭收入结构的预期影响方向为负,如果农户家庭以非农业为主,农户可能越不关心蔬菜品质,或者为节约劳动力而使用大量农药;而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更关心蔬菜品质以维护本身的信誉,或者家庭有更多的劳动力来替代农药的使用。从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负也说明了这一点,且该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系数值达到-0.695,表明该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较为重要。
(6)蔬菜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如果某种品种的蔬菜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在生产行为的选择过程中越有可能选择规范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和标准化生产,保证蔬菜质量安全;而小面积农户可能不愿采用成本较高安全生产技术和方法。从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正,与前文预期一致,且系数值为0.371,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表明蔬菜种植面积对农户生产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7)生产技术培训。生产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行为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说明接受过生产技术培训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更有可能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比例,而未接受过生产技术培训的农户则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施用高残留和高毒农药。回归结果与预期一致,回归系数为0.673,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的,因此该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
(8)政府或组织的资金支持。政府或组织的资金支持对农户生产行为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回归系数也为正,与预期一致。表明如果农户接受了政府或组织的资金支持,则更愿意按照政府或组织的意愿进行安全蔬菜生产。该系数值为0.544,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可见政府或组织的资金支持对农户生产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9)政府监督管理。政府监督管理对农户生产行为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表明政府监督管理越严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对蔬菜质量安全的控制也越严格;反之政府监督管理越弱,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就越可能采用一些不安全生产技术和手段,蔬菜质量安全就越得不到保证。从回归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正,与预期一致,且系数值为0.62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表明政府监督管理确实对农户生产行为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
2.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分析
同样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见表3)。从回归结果来看,影响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与影响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因素在影响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1)生产收益。生产收益对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为0,并且不显著;生产收益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非常小,仅为0.001,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由此可见,生产收益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年龄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影响方向为负的,影响因子为-0.37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同样表明农户年龄越大,在生产过程中越可能多使用农药。农户文化程度对未加入产业链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子为0.61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并且影响系数较高,而同时文化程度对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也较大。可见,在组织生产时,无论农户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农户文化程度都对生产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2 二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
表3 二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
(3)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为负,影响系数为-0.41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同样,收入结构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为负,但其并不显著。这两个因素与该因素对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的影响略有差异,在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中,人口结构对生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收入结构的影响显著。种植面积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较大,影响系数达到0.657,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
(4)技术培训。农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在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的影响系数达到了0.653,并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
(5)外部环境变量。在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中,是否能够得到政府或组织的资金支持,对于农户是否愿意提供安全蔬菜有正向的影响,但该因素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得到政府或组织资金支持的幅度和额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农户得到资金支持的幅度或额度越大,则按照政府或组织的要求组织生产的意愿越强,以保证能够继续得到资助。政府监督管理对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监督越严格,农户提供安全蔬菜的可能性越大。
3.所有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研究
研究所有农户生产行为主要是为了探讨农户的组织行为对农户生产行为是否有影响,并且与前面两部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更加准确的认识农户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的预期影响方向与前文叙述一致,在探讨总的农户生产行为时增加一个组织因素变量,未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其值为0,而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的值为1,组织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预期影响方向为正的。同样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见表4。
从回归结果来看,加入产业链组织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该因素的影响系数达到1.573,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是显著的。生产收益对生产行为的影响仍然非常小;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技术培训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户生产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是显著的,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有所差异,负影响的因素有农户年龄、家庭人口结构和收入结构,其余的为正向影响。
对加入产业链、未加入产业链农户的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把组织因素纳入模型中对所有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因素对农户生产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提供安全蔬菜的比例要高于未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组织因素,农户更有可能减少农药,特别是高毒和高残留的有毒农药的使用;而未加入产业链的农户由于缺少组织监督管理和指导,生产的随意性较大,无法有效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未加入产业链组织的农户更倾向于与企业和团体签定买卖合同,以保证蔬菜销售和价格。尽管如此,组织因素也不能完全保证农户提供安全蔬菜,在加入产业链组织农户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农药,甚至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该现象对于产业链组织而言是值得警惕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保证农户能够提供安全蔬菜的途径。
综上所述,各因素对两种组织状态下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是有所差异的。但从调查情况和模型分析结果来看,加入产业链组织对于提供安全蔬菜是有一定保证的,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安全蔬菜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因此建立一定形式的产业链组织对保证蔬菜质量安全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4 二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所有农户)
注 释:
①生产行为主要为农药使用情况。将农药分为无公害农药、普通农药和高毒农药,并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农药药性以及与采收期的间隔时间,分别对未施用农药、施用无公害农药、普通农药和高毒农药的行为情况进行赋值。通过咨询相关蔬菜种植专家,得到一个农药计算的临界值,在临界值以上的为普通生产行为,临界值以下的为安全生产行为。
②预期影响方向“+”表示正向影响,即变量值越大,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越大;“-”表示负向影响,即变量值越大,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越小。该预期主要来自于前人研究结论和预调研的结论。
[1]韩耀.中国农户生产行为研究[J].经济纵横,1995,(5):29-33.
[2]周洁红.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44-52.
[3]张利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3-24.
[4]张云华,等.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
[5]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 :39-45.
[6]王可山,李秉龙.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进展[J].调研世界,2005,(7):32-35.
[7]李静.农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民组织化的促进作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4):99-100.
[8]孙晓东.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北农业,2009,(1):15-17.
[9]高青松,何花,陈石平.农业产业链“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再造[J].科学决策,2010,(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