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 王 霞 陈前华 黄清芝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静脉留置针术在需要长期输液、危重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中广泛应用。
临床上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术在时常会遇到许多周围静脉充盈不良、严重浮肿、血管硬化、肥胖、恶液质、病情重危的患者,此类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术中,静脉穿刺难度较高,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我科尝试用双止血带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静脉留针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2008年 3月到 2009年 4月静脉留置针 86例,男性 68例,女性 18例,年龄(40~ 86)岁,患病 5年以上,每年住院 6次以上,按其病情、体形进行评估。其中严重浮肿患者 21例,血管硬化患者 30例,肥胖者 23例,恶液质 12例次。随机分A、B两组,A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置管法,B组采用双止血带辅助穿刺的改良静脉置管法,置管部位为四肢静脉,两组固定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责任护士操作。
1.2 方法
1.2.1 A组 常规静脉穿刺留置法。
1.2.2 B组 增加 1根止血带,其余同常规静脉穿刺留置法的物品,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静脉套管针,用大胶贴固定。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和侧卧位,取上肢或下肢(避开静脉炎、静脉曲张、皮肤感染等处),选择弹性好、不易动、粗、直、血流丰富血管。有条件者稍做垂吊姿势,轻揉肢体或热敷 1~2min。在穿刺部位上 8cm处扎 1根止血带(松紧适宜,绑扎静脉以不压迫动脉为度),在穿刺部位下 6~8cm置一根止血带,右手快速由肢体远端向近心端推挤穿刺肢体数秒钟后,左手食指、拇指环绕肢体远端握紧,右手反向扎止血带(止血带间距约 10~12cm),患者不用握拳,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立即放松止血带,其余操作部分与常规留置法相同。
2.1 观察效果指标 一次性穿刺成功,留置时间 24小时以内无脱针、肿胀、外渗为成功。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留置时间小于 24小时出现脱针、肿胀、外渗为不成功。
2.2 两种静脉穿刺套管针留置方法成功率如下: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穿刺留置法一次穿刺成功率 90.7%;常规静脉穿刺留置法一次穿刺成功率 53.5%。统计学处理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种静脉套管针留置方法的比较
3.1 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静脉套管留置针在静脉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静脉留置针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以减少药物外渗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使液体能快速、准确输到患者体内而达到治疗目的。患者有外周静脉充盈不良、血管硬化、血管极细、静脉炎存在时肢体血流速度减慢,常规静脉穿刺留置法,穿刺部位易扭曲、移位、位置不固定、血管不易显露、静脉回血慢,穿刺成功率偏低。而采用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穿刺留置法,可使静脉血管在短时间骤然充盈,使原本充盈不良的静脉变成在穿刺时局部恢复“正常充盈”,静脉血管内压力大、回血快。其原理是:静脉受重力影响,可增加肢体远端小静脉压,由于向心性推挤,使局部血管内血容量增加,使静脉充盈程度增加,加之穿刺部位下端加 1根止血带,阻碍血流扩散,受力单位面积越小,其所受压力越大,静脉内压力产生效果越大[1]。因此,使用双止血带局部小静脉血管充盈压比单根止血带压力更大,静脉回血更快,从而使静脉穿刺得以成功。
3.2 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穿刺留置法还具有以下优点:患者不用握拳(昏迷、休克、瘫痪、无法常规配合的患者);穿刺血管固定不易移位。
3.3 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穿刺留置法在应用中要注意:止血带不易扎久,以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双止血带间距不易过短,以免影响消毒和穿刺。
在为外周静脉充盈不良、严重浮肿、血管硬化、静脉炎、重危患者脉穿刺留置针时,提倡使用双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留置,可大大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方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患者及护士均较易接受,应用范围较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 马振亮,焦晓燕.危重患者静脉加压穿刺法[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19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