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志清 高元兴 图片由作者提供
【人物小传】
郁国华,1977年进入公司工作,从船舶二水做起;1987年1月通过考试获得船长证书,先后在杂货船、多用途船、客货滚装船上任船长;11年前任职于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新鉴真”号船。先后被评为“中远集运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
“大海是危险的,我们不能改变大自然;我们会犯错误,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不断学习,就可以尽量避免错误,确保船舶安全。”郁国华一直相信,船舶安全要靠人来努力,在海上漂泊30多年,他一直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
1998年,郁国华登上“新鉴真”号船工作,十几年来,他带领全船48位船员在中日航线上行驶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在他的指挥下,“新鉴真”号船始终以“一流的安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营运率、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维修保养、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船风船貌”称誉中日航线,被日本检查官誉为“样板船”。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郁船长始终正确处理安全和经营生产的关系,坚持将安全放在首位。他认真执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坚持制度化,重在预防。他所在的船舶每周每月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消防演练,坚持做到岗位自查部门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难点问题积极研讨对策。
郁国华十分清楚,抓船上安全不是他个人的事情,只有全员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确保船舶安全。在提高船员意识方面,他狠下工夫,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对“新鉴真”号船船员来说都是一项全民安全教育活动。郁船长会认真谋划和精心部署,使这一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他组织召开船员大会,布置宣传专栏,组织 “安全生产法规和体系”知识竞赛,开展“安全与责任”及如何“立足岗位做负责任员工,精益管理为公司献智慧”的讨论。此外,还组织大家学习有关事故通报和案例,并结合船舶特点,分析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有一次,正值安全月活动期间,日本神户港入港处渔船密集,堵住了航道。郁国华船长一面通过日方海务监督与日本有关当局协调,一面组织驾驶人员学习有关航行规则,现场讲解有关操船的实践知识,并要求驾驶台人员认真瞭望,谨慎驾驶。这样,不仅确保了船舶进港时的安全,也给大家上了一次现场安全教育课。
中日航线经常会受到台风影响,有时船舶不得不绕航日本内海躲避台风,或进海湾抛锚抗台。对此,郁船长枕戈待旦,有时通宵不眠,仔细研究中日航线上台风的通常规律,带领全体船员做好防抗台风的一切准备工作。监视台风的动向,仔细分析台风对本船航线影响的程度,及时果断地采取防抗台措施。台风“珍珠”紧逼广东省沿海地区,中心风力将高达14级,成为历年5月份影响我国最强的台风。尽管当天不是船长安全班,但郁船长感到此次台风途经异常,所以坚持在岗值班。从台风转向后,他就一直密切注意台风动向,全船紧急行动作好抗台准备。在郁船长的有效指挥和船员们的严阵以待下,“新鉴真”号船安然度过台风期。
同样,从9号台风“麦莎”生成时郁船长就密切注意其动向,并在抵港前向全体船员发出了准备抗台的要求。2005年8月4日,船靠汇山码头后,前后增加缆绳,并将抗台缆绳全部在甲板准备好,以便随时再加缆。8月6日,“新鉴真”号船在大风大雨中开船,到吴淞口时风力加大。有关部门要求“新鉴真”号船抛锚避风,但郁船长根据船舶受风面大的实际、锚地情况以及自己对多方面气象资料的分析,提出继续开航,因为这比就地抛锚更安全。经有关方面同意,船舶按原计划航行。在驶往长江口途中,郁船长要求驾驶员测量沿途浮筒位置情况,并分时段将船况、风力、波浪及D7、D8号浮筒漂流移位等情况告知控制中心,既确保了船舶安全,又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长江深水航道现场信息。
多年来,“新鉴真”号船的防抗台工作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国内外货主、代理行的好评。
郁国华毕业于南京海校,是中专学历。在上船工作后,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并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上“新鉴真”号船工作之前,他曾长期在中日航线“丰城”号船担任船长。在他的带领下,“丰城”号船工作颇有成效,开展TQC活动,搞港航协作、港航联防、港航共建双文明,狠抓安全、班期不放松,提高船舶货运服务质量。“丰城”号船多次获得“中远系统质量年度安全优质运输标兵船”、“中远系统年度双文明建设先进船舶”、“交通部优质运输先进集体”和“上海市红旗班组”等光荣称号。在此期间,郁国华还精心研究日本各港口、各狭窄水道、内海中各海峡、长江口南水道的船舶通行、潮汐情况、渔船密集程度、港口要求等,翻译了不少英文航海信息刊登在有关航海刊物和资料上。
上“新鉴真”号船工作后,依然走中日航线,郁船长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当然,他更意识到客船的重要性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根据滚装船船舶操纵特性、班期特点和船东要求,郁船长虚心向航海前辈们取经、学习,同时为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他制订、编写了“新鉴真”号船的《航行计划及值班指导书》、《新鉴真轮客船船长决策支持系统》资料,撰写和发表了《关于中日航线上的台风、寒潮、温带气旋及其应变对策》、《客船船长决策支持系统》等文章,毫不吝惜地把自己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变成文字,与船员共享。
郁国华利用闲暇时间对SOLAS公约进行了细致学习和了解,现在他仍然经常翻阅公约,研究公约的含义。他常说:“这些内容事关船舶PSC检查,来不得半点马虎,船长必须心中有数。”一次在日本神户港受检时,郁船长发现日本检查官对公约某一细则的理解与英文版本不一样,当即提出异议。经过与英文原始本的对照检查,证明日语翻译时与英文原版有出入。郁船长用英文条款进行了解释,说明船舶的做法是对的。日本检查官对此予以认可,并对郁船长对待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公约的熟练运用表示钦佩。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港口国监控(PSC)检查网络日趋完善,PSC的内容伴随着ISM CODE、STCW78/95公约、SOLAS公约各修正案及ISPS公约、IMO等其他新公约的实施变得更加严格和具体。为了避免因PSC检查而导致船舶的滞留或延误,郁船长认真组织有关人员结合自己船舶特点学习SOLAS等国际公约,深刻领会其精神含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每次检查后,郁国华都及时对存在的缺陷认真整改,确保船舶各方面都能符合SOLAS公约的要求,从而顺利通过PSC检查。在公司的支持下,郁船长还经常请上海海事局海务监督专家和公司相关部门的同志来船作安全检查,未雨绸缪。郁国华认为,“一个人的眼光是有限的,利用外来力量推一推,这对船舶工作是一种促进。”在他的重视和船员们的积极努力下,“新鉴真”号船在历次PSC和ISPS检查中都保持良好的纪录。众所周知,日本检查官对到日本的船舶,尤其是客货船检查要求十分严格,但“新鉴真”号船一次次接受日方严谨细致的检查,均无缺陷顺利通过,由此被日本检查官誉为“样板船”。日方检查官还带领其他官员到“新鉴真”号船边检查边观摩学习。
郁国华带领新海员宣誓
船上的政委这样评价郁国华:好学多思,身教重于言教。而船员们则这样评价自己的船长:胆大,心细,安全,优质,操船技术熟练、稳当。
郁国华不仅具备作为远洋船长在航海业务方面的高素质,还具备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终于成为航海技术上的一把好手,并将他的技术毫不保留地应用在工作中。
对一艘班轮来说,准班准点十分重要。常年在海上漂的船员都知道,受海况影响,真正要做到准班准点谈何容易,但“新鉴真”号船却做到了。每年7月都是台风多发季节,日本海、东海一带更是深受其害。一次,因台风影响,与“新鉴真”号船先后从日本出来的国内另一艘客船的驾驶台玻璃被打碎,仪器仪表大量进水,不得不在附近港口靠泊修理,让旅客搭乘飞机走。而“新鉴真”号船却运筹帷幄,巧妙地避开了台风。原来,早在台风在日本海面生成时,郁船长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就决定加速行驶,提前2 h到达大阪,等他们完成下客和装卸任务撤到锚地时,台风即将登陆,大阪封港了。第二天台风过后,“新鉴真”号船顺利进入神户,按原计划上客,确保了船期。
另外,为节约公司经费,他还主动申请自引。早在“丰城”号船工作时,他就是较早在日本港及日本内海实行自引的船长,开创了远洋船长自引的先例,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引航和拖船费。到“新鉴真”号船工作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思考和准备,郁国华向公司提出要在上海港实现自引。此前,公司在上海港请引航和拖船每年需要支出经费240万元。如果能够实现自引当然是好事,但黄浦江江面狭窄,航道复杂,潮汐水流多变,江面上小船密集,自引难度很大,以前历任老资格的高级船长都不敢下决心自引。然而,郁国华信心满满,决定一试,上级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凭着对企业的忠诚和热情,郁国华在上海港成功实施自引,多年来从未出现事故。他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经费,却从无所求,甘愿奉献。
作为一名高级船长,郁国华在公司令人敬重。他的成绩引起了各方注意,但他依然谨慎对己,谦和待人。他只希望,自己能继续和船员弟兄们同舟共济,为船舶的安全、准班、优质和高效出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