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经济学分析

2010-06-27 05:20刘英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医疗保险

□文/刘英昌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学术界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也相对多起来,但还没有专门从经济学角度对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研究的。本文结合重庆市某地区农村医疗改革的情况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专门、系统的经济理论分析。

一、农村医疗需求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讲,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它的形成要具备消费者对该商品有购买欲望、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两方面。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保险。

1、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求是居民的基本需求。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逐步加大,他们不但希望能就近、方便地得到卫生服务,并且企盼医疗机构将服务内容扩大到健康咨询、预防保健、伤残康复等方面。然而,在我国农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

根据该地区政府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前,该地区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高达60%,2002年人均门诊次数为0.83次、因病住院率仅为2.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抗击大病风险的能力,防止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007年与2000年比较,全区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由84.1万人次上升到118.1万人次,住院人次由4,925人次上升到28,209人次,分别增长了40.4%、472.8%,农村卫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说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2、医疗保险需求。医疗保险需求是建立在消费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的,同时又保障消费者的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角度讲,医疗保险实际上就是降低了消费者所负担的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公共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价格,医疗保险服务也难以完全的市场化,政府应该参与其中。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是政府参与农村医疗保险的一种方式。

目前的运作模式是,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三方出资组成医疗保障基金,采取“门诊+住院+特殊病种门诊和分段比例累计”补偿模式,从目前看来,这种保障模式基本适应农村的医疗保险需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互助的方式既扩大了农业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又引导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供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营造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良性循环。

二、农村合作医疗成本效益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补助、人员配备支出、筹资成本三个方面:

1、政府财政补助。由于采取的是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三结合筹资方式,各级政府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2、人员配备支出。为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实施,各试点地区均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和农村医疗管理委员会。一般挂靠卫生局,人员和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承担。各乡镇成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办公经费由乡财政负担。

3、筹资成本。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合作医疗基金按照国家规定自愿、按时、足额地筹集。任何地方、部门、单位、个人不得强制收缴、截留和减免”。“自愿参加”成为新农合筹资过程中一个不断被强调的问题,同时,也给筹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虽然成本较大,普及难度也存在,但是效益是明显的,农民群众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减轻了。自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明显下降。

该地区是卫生Ⅷ/卫生Ⅷ支持性项目的试点区,同时也是重庆市6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地区之一。2000年7月在6个乡镇开展项目合作医疗试点,2003年7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18个乡镇。

表1 部分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时差表(年)

从该地区的实践来看,通过试点,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能就近获得优质、价廉的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明显增多,业务收入同步增长,农村卫生事业得到同步发展。

三、农村合作医疗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城乡均衡发展。今天的中国仍属于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和复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卫生资源方面,只拥有世界2%的卫生资源,总量较少,却要解决世界22%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而且,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明显,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仅拥有20%的卫生资源,而占人口30%的城市却拥有全国80%的卫生资源。城乡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严重威胁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看,其共同点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从工业延展到农业,从城市延展到乡村,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差。但相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时差较短,与医疗保障更为紧迫和现实有关系。在中国,“城乡整合”不仅对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表1)

2、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舒尔茨在对农业的研究中指出:“为了耕种土地,健康的身体及所具有的精力和耐力是重要的。”在向农民投资的类别中包括“保健设施和服务,广义地来讲包括所有影响农民的寿命、力量和精力、活力的支出都应属于主要投资类别。”人力资本缺乏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疾病、营养不良、缺乏基本医疗保健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会带来人力资本的巨大损失。中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低,人力资本缺乏,这也是导致农民就业能力差,收入低的根本原因。

健康的身体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它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使之能有更多的产出和效益,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配合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制度建设,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这对农村居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增强了政府的责任和支持的力度,但是政府仍需要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政府应加快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规范、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政府应加强中国医疗服务供给体制改革,强化对医疗供给方的优势地位的监管;从成本角度来看,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需求方的宣传教育,降低筹资成本;另一方面要保证财政支出的及时性和持续性。这样才能保证这项惠及我国广大农民的政策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参保资金既包括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拨款,又包括参保农民的自筹部分,政府应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发生。

[1]程艳敏,尹爱田,庄霞,刘永超,许增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2.

[2]许充,莫衍,李二柱.健康经济学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中国卫生经济,2004.10.

[3]侯天慧,谭克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补偿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6.7.

猜你喜欢
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医疗保险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社会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
以家庭为参加单位对于减少合作医疗逆选择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