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王安全
(安徽阜阳市医院骨科脊柱创伤病区,安徽 阜阳 236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secondary osteoporosis,SOP)及其所致的脆性骨折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的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同期保守治疗[1]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 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它不能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和改善脊柱的后凸畸形,畸形存在影响功能,遗留疼痛。自 2007年 1月至2009年 4月笔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 17例,28个椎体,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 6例 ,女 11例,年龄 59~ 87岁,平均 65岁。骨折椎体:T82个椎体,T10~1215个椎体,L1~511个椎体。所有病例经 X线片,CT或 M RI检查证实为椎体压缩骨折,有明显骨质疏松和一定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的剧烈疼痛,翻身行走困难,无神经症状。无明显外伤或有轻度外伤。其中有2例有冠心病,3例有慢支肺气肿。
1.2 手术方法 局部麻醉,C型臂 X线机监控下操作 ,术中心电监护。体位采用俯卧位,胸部及髂前上棘处垫枕使脊柱过伸位。定位病椎后,使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型器进行操作。在椎体两侧,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一般左侧选择 2点位,右侧 9点位,远端大约位于椎体前侧壁 20%左右处,进入工作套管,经套管置入球囊,在囊内高压注入碘造影剂,X线侧位观察球囊膨胀和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满意后抽出造影剂撤除球囊,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把骨水泥置入器经工作套管插入椎体,注入牙膏状与造影剂等量的骨水泥,同时逐步后移骨水泥置入器,直至空腔中注满。
1.3 观察指标及统计办法 分别在术前、术后 48 h及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2],在脊柱侧位 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丢失恢复情况及后凸 Cobb′s角度的比较。数据经 SAS统计软件处理,采用配对 t检验,结果以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 17例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及栓塞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 (65.3±24.2)min,出血量 (80.5±35.2)mL。术后卧床 2d即可下床活动,均在 1周内出院。术后随访 4~ 17个月,平均 13个月。所有相同分类手术前后评分 P值均小于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1 手术前后及随访评分结果
所有相同分类手术前后评分 P值均小于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以中老年的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主,有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要求椎体后缘完整,没有神经症状。无论新鲜或陈旧,单节段或多节段的椎体骨折,只要有后凸畸形引起的腰背疼痛均可以进行此项手术。禁忌证:椎体后缘破坏严重,严重心肺功能障碍难以耐受手术,患有出凝血疾病,手术部位有感染,脊柱侧凸 Cobb′s角大于 40°等。
3.2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优点 a)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局麻下完成,病人痛苦小。 b)它可以迅速止痛,矫正脊柱畸形,进而改善肺功能。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c)骨水泥填充骨折椎体的空隙,避免了纤维组织的填充,增加了骨折椎体的机械强度。d)球囊产生的压力使骨折椎体复位,恢复病椎的高度。这样使骨折椎体的前后柱高度增加,后凸减小从而矫正了脊柱的后凸畸形[3]。 e)球囊撤除后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黏滞度较高的骨水泥注入空腔可以降低骨水泥的渗透率[4]。
3.3 注意事项 此项操作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a)术前 CT了解椎体后缘的完整情况。 b)术中 X线密切监视,骨水泥即将到达椎体后缘停止注射。c)骨水泥的粘稠度不宜过稀[5]。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骨水泥的止痛效果与注射量不成比例,而发生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注射量有关。d)究竟使用多少量骨水泥为宜,目前尚无定论。 Belkoff等[6]报道注入骨水泥 2 mL,即可重建脊柱强度 ,重建刚度胸椎需要 4mL,腰椎需要 5mL。笔者的体会是根据透视下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以及骨水泥弥散情况而定,以骨水泥扩散接近椎体后缘作为停止注射的标志,一般 4~ 7 mL。e)一般椎体双侧椎弓根同时注入骨水泥,使骨水泥在椎体中对称分布。但杨惠林等[7]对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的研究表明,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与单侧扩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梅盛前,陈其听,徐利明,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6)487-489.
[2]OBrien JP,Sims JT,Evan AJ.V erteb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technical report[J].Am J Neuroradiol,2000,21(8):1555.
[3]Tomita S,Molloy S,Jasper JE,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kyphoplasty with different bone cements[J].Spine,2004,29(11):1203.
[4]Philips FM,Todd-Wetzel F,Lieberman I,et al.An in vivo comparison of the potential for extravertebral cement leak after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J].Spine,2002,27(19):2173.
[5]Belkoff SM,Mathis JM,Jasper LE,et al.The biomechanics of vertebroplasty:the effect of cement volume on mechanical behavior[J].Spine,2001,26(14):1527.
[6]Gardos F,Hardy N,Gayrolle G,et al.Treatment of vertebralosteoporotic fracturesby percutaneous vertbroplasty(abstract)[J].RewRhem Ed FR,1997,11:757.
[7]杨惠林,赵刘军,陆俭,等.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探讨 [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5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