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华,李泽辉
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实践与效果
刘晓华,李泽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截瘫病人实施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截瘫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改善;病人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截瘫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截瘫病人;综合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生活质量
外伤性截瘫病人多因外伤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均出现障碍,可分为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且其并发症多,如不加强治疗和护理,可危及病人生命[1]。截瘫病人功能恢复进展缓慢,如何引导病人积极康复,充分发挥残存机能的代偿功能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大内容。本研究探讨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08年 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截瘫病人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18岁~66岁(34.50岁±7.8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9例,高中18例,初中13例,小学 5例;损伤原因:车祸 19例,坠落伤 11例,砸伤 7例,打伤3例,摔伤5例;损伤部位:颈椎损伤 17例,胸椎损伤28例。伤后急性期均采取手术治疗,无死亡。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截瘫病人术后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心理干预,每周2次,每次 1.5 h~2.0 h,共 2个月,主要内容包括:①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②根据病人不同年龄心理反应给予有效的指导。对中青年病人,帮助其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宣泄机会,疏导负性情绪;对中老年病人给予同情和关心,给予精神支持,增强其生活自信心;③根据病人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反应给予有效的指导。对疾病早期具有恐惧、焦虑、悲观、抑郁心理状态的病人,首先要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同时要耐心疏导病人,向其介绍应激的一般知识,使其明确目前自身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是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是合理的情感反应,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对存在轻生念头的病人要稳定其情绪,控制危险因素;对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的病人要加以肯定,对不满意治疗效果,出现愤怒、抵触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也不要一味压制,可以让其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然后继续治疗;对康复期存在依赖心理的病人,则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其增强自身意志,努力适应新的生活[2]。
1.2.2 健康教育 积极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指导合理用药、并发症预防、应用放松技术、学习认知应对技巧,护士应与病人一起学习康复护理知识,制定康复目标与实施计划,将自我护理的内容及方法一一教给病人和家属,在教育中重视病人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
1.2.3 社会支持 包括对病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实际支持3个方面。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根据病人喜好、宗教信仰、社会交往、生活习惯等制订周密的生活计划,为病人提供足够的正性社会支持,使其充分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消除病人的悲观、孤独的心理,同时,面对身心俱疲的家属,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安抚和关怀,以免家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及康复。
1.2.4 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呼吸系并发症:要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定时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及使用抗生素,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②预防泌尿系并发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给予留置导尿;鼓励病人多饮水,加强会阴护理,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留置尿管者持续开放引流2 d后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训练膀胱舒缩功能。③压疮的预防和护理:2 h给予病人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铺清洁、平整,骨骼隆突部位给予保护。④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卧床期间,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做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要进行健康肢体的主动锻炼。
1.2.5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①排便训练:积极、认真地指导病人进行排便训练,帮助病人建立起反射性排便,定时排便,指压肛门法比较理想和经济[3]。②肌力增强训练: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及抗阻训练,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运用哑铃、弹簧拉力器等简单器械,也可在床上坐位徒手或利用一小型倒立架作撑起上身的练习。肌力增强训练在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应系统地将肌力增强训练的方法、意义传授给病人,以便其充分发挥残存机能的代偿作用,以良好的心理适应和行为态度重新回归社会。③卧位转移训练:其程序为卧位—靠坐—扶坐—自坐,每天4次,每次5轮~10轮,按病情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坐位平衡满意后可利用滑板或上方吊环进行床与轮椅、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换训练。④站立和步行训练:对于可能恢复步行能力的病人应进行以站立和步行为重点的训练,站立训练其程序为扶床边站立—扶双杠站—扶人站—扶双拐站—自站,一般练习2个月~3个月。步行训练其程序为扶双杠—扶双拐—扶单拐—自行走,每天4次或5次,每次5 min~10 min。在站立、步行练习未达到熟练程度时必须有人保护,保护者位于病人后方,在病人失去平衡时及时纠正[4]。
1.3 评价方法 ①抑郁自评量表(SDS):包括20个条目,采用 4级评分,反映病人的抑郁、躯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症状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判断抑郁的程度[5]。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包括20个条目,采用 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5]。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表含10个条目,从 4个方面(总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进行评定,总分越高,病人的社会支持越好[5]。④生活质量(QO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后,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由受试者自评问卷中的项目,当场收回并对问卷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进行检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 45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 t检验。
2.1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心理状态变化(见表1)
表1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心理状态的比较(±s) 分
表1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心理状态的比较(±s) 分
时间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45 66.72±6.53 61.52±7.13干预后 45 60.21±6.50 56.83±6.81 t值 2.41 3.19 P <0.05 <0.05
2.2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社会支持的比较(见表2)
表2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社会支持的比较(±s) 分
表2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社会支持的比较(±s) 分
时间 例数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干预前 45 20.20±3.70 10.41±3.52 8.34±3.12 39.10±8.41干预后 45 24.11±5.50 13.63±4.21 11.74±3.60 48.02±8.81 t值 -6.41 -3.93 -4.79 4.90 P <0.05 <0.05 <0.05 <0.05
2.3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3)
表3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表3 综合干预前后截瘫病人生活质量的比较(±s) 分
时间 例数 身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干预前 45 1.60±0.40 1.32±0.51 1.14±0.39 1.20±0.32 5.33±1.21干预后 45 2.33±0.61 1.93±0.72 1.81±0.62 1.71±0.62 7.88±1.54 t值 -6.64 -4.69 -6.09 -5.10 -8.79 P <0.05 <0.05 <0.05 <0.05 <0.05
3.1 实施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是改善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的有效措施 外伤性截瘫多事发突然,病人短期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丧失部分运动、感觉功能的现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7]。综合护理干预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特点,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实施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面对现实,树立起带残生活、重返社会的信心。实践证实,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病人疾病的康复治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济条件和家庭成员对病人的态度将明显地影响疾病的预后,
病人心理康复往往与家人的关心密切相关[2]。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鼓励家人、朋友从情感上和实际行动上多关心、安慰、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难,使其充分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消除病人的悲观、孤独的心理。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P<0.05)。
3.2 实施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是提高截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时的排便、排尿训练则可以使病人达到通过反射引起有规律的排便、排尿,减少残余尿,防止泌尿系感染,为病人恢复社会交往奠定基础。肌力增强训练、卧位转移训练和站立行走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有效地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还可以使损伤的脊髓发生功能重组,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8]。外伤性截瘫病人由于严重身体创伤,并引起相应心理功能障碍,使生活质量下降。在护理中对病人适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有效防止并发症,获得疾病健康知识,取得家庭、社会支持,在精神和心理上获得安慰,发挥自身潜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4.
[2] 唐文平,陈小华.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中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9(9):146.
[3]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7.
[4] 窦艳丽.康复训练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0):17-1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191-235.
[6]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7] 陈乐珍.截瘫病人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21.
[8]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46.
(本文编辑 吕佩)
Practice and effect of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Liu Xiaohua,Li Zehu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Sichuan 644000 China)
Objective:T 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mood,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Methods:A total of 45 cases of paraplegia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nd they were evaluated by adopti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quality of life index rating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e of paraplegic patien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index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m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mood,enhance social support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 roundly.
paraplegia patient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negative mood;social support;quality of life
R473.6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1.004
1009-6493(2010)7C-1888-03
刘晓华(1973—),女,四川省南溪人,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泽辉工作单位: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