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中学习障碍儿童社交技巧教学的个案研究

2010-06-15 07:57徐素琼向友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期
关键词:随班同伴障碍

徐素琼,向友余

1 研究目的

社交技巧(又称社会技能)指的是个体表现出社会可接纳的态度、言语与行为,并与他人有适当的互动行为[1]。社交技巧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2],对特殊儿童的日常适应、学业成就、生活质量以及他们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生活和受教育的潜能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3]。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学生在社交技巧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认知贫乏、判断力缺乏、情感识别能力缺乏、社会成熟水平低、易受排斥和拒绝以及社会技能迁移困难等[4]。为探索可以增进随班就读学习障碍儿童社交技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更好地学习、生活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中,我们对1名随班就读五年级学习障碍儿童进行4个月的社交技巧教学实践。希望能够对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

患者:T T,女,重庆沙坪坝人,1997年1月出生,2007年智力测验分数为85,同年经重庆师范大学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重点实验室诊断为学习障碍。T T就读五年级,从就读小学一年级至今,语文、数学成绩很少及格。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经常跟周围的同学自言自语,在课桌下玩弄自己的手指、编制手工小玩意;课间休息时,自己玩耍,同学拒绝她参与团体活动、或在团体活动中漠视其存在。有时T T会招惹同学,因此也会被一些同学欺负。T T所在的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曾收到T T写的信,表达其孤独和恐惧。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都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对学习障碍儿童认识不清。TT家境比较困难,父母早出晚归,T T生活相对独立,但情绪问题较严重,有偷窃行为,不注意身体清洁卫生,不喜欢上学。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深入访谈法、观察法对个案进行课程本位的前测,并结合环境生态分析法和功能评估的方法分析TT是否有技巧、表现、控制上的缺陷。根据分析的结果,整合家长和教师的意见,为TT拟定个性化社交技巧的教学重点,设计6个单元主题活动,每单元活动持续2周,每周3次活动,每次40~60 min,采用认知-行为学派的方法进行社交技巧教学。所有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课程本位的后测,结合平时教学记录、教师和家长访谈对 TT的社交技巧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社交技巧的评估 对T T的社交技巧评估分为4个步骤:第1步:家长和教师访谈,了解家长、学校对TT社交技巧方面的态度及未来的希望等;第2步:使用《随班就读儿童社交技巧课程》进行课程本位的评估,全面了解T T社会技巧的基线水平;第3步:透过环境生态分析确认技巧、表现、控制上的缺陷;第4步:针对TT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评估的结果显示,TT社交技巧的教学重点如下:能遵守课堂纪律,按时按量完成学业任务,主动提问及回答问题;顺畅表达自己的感受,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物欲的2~3种技巧;掌握几种处理同学施加压力的技巧以及理性面对别人的嘲笑或愤怒;改善不良卫生习惯;改正拿他人东西的坏习惯。

4.2 社交技巧教学的条件

4.2.1 进行全班的宣导,建构良好的氛围 支持的、愉快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儿童学习动机、与同伴互动的意愿。我们和心理辅导老师在社交技巧单元教学实施之前,设计了2课时的全班宣导活动。先通过放宣传的影片让全班同学认识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性,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期待同学们能尊重学习障碍儿童的差异,理解和包容他们;然后设计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小组游戏,提前训练小月成为小组的主持人,游戏时全班同学都看到TT表现得很棒。

4.2.2 选取并训练同伴,以有效支持T T学习社交技巧 同伴的选取、训练和运用都是社交技巧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5]。通过班主任提名,我们访谈同学,了解意愿之后,确定2位同伴辅助教学,成为T T长期的支持者。在每次社交技巧教学前10 min,我们和心理辅导老师采用直接教导、观看录影带、角色扮演、问答、讨论等方式对2位同伴进行培训,促进同伴有效地辅助教学以及指导TT学习社交技巧。

4.3 社交技巧的教学过程与成效

4.3.1 社交技巧单元教学步骤 针对TT的5个教学重点,共设计6个社交技巧单元主题活动,分别为“我是好学生”“控制自己的物欲”、“表达内心感受”、“处理他人的嘲笑”、“会问问题、回答问题”、“加入活动并与人合作”。其教学步骤如下:①使用讨论或小故事的方式引起T T对本单元的兴趣和初步的认知;解释新技巧的意义、询问或说明可以使用的情景,帮助TT分析自己在该新技巧上面存在的问题,确认改进的方法。②在预设的情景中演示技巧,将技巧表现步骤以工作分析的方法呈现,由 TT来模仿练习;反复练习,以将技巧表现的步骤内化为自我指导的语言;及时给予TT回馈,说明T T技巧表现的优缺点,及时修正。③安排自然情景类化应用活动,不给予任何支持策略,以观测T T在真实情景中类化应用所学技巧的情况。④进行单元测验,以复习所有练习情境和自然情景中技巧表现的步骤。

4.3.2 类化策略应用及成效 为达到促进T T在自然情景或预设情景中应用或练习技巧,采用8种类化策略:作业单、口语或动作提示、自我监督策略与同伴监督策略、提供视觉线索、财物管理策略、调整环境相关因素、多情景的练习策略、课程调整。其中最有成效的策略为口语或动作提示和课程调整:T T能在练习1~2次后从动作的示范提示过渡到只需要口语提示或手势提示,慢慢将技巧的步骤内化为自我指导的语言或是演练熟悉;课程调整方面,由于班主任在数学课备课及教学中有意识到设计了T T的部分社交技巧目标,给予T T课堂表现机会等,这对于 TT表现出良好的社交技巧帮助很大。各单元教学内容与类化策略应用见表1。

4.3.3 单元测验结果及跨时间类化评量结果分析在“处理他人的嘲笑”单元时,很难设计适当的类化情景,仅观察TT在面对同学对其评论时的反应,能以较平静的方式应对。

单元测验总分100分,由选择题、对错判断题、连线题、填空题、应用迁移题构成,旨在测验T T对各单元社交知识的掌握情况。TT在各单元的测验得分都超过75,表现良好。

跨时间类化测评观察结果显示,T T在各单元的类化测评中都能表现出大部分观察行为,具体表现:①表达内心感受:TT主动拿着作业单,与心语教师分享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并请教师给出建议。②控制自己的物欲:TT虽未将自己喜欢的娃娃分享给同伴玩,但能做到不抢他人的玩具或是拿他人的物品,且本学期个案未曾再偷其他同学的物品。③研究者和心理辅导老师就T T一日观察情况来看,T T在数学课上专注力明显提升,整堂课基本上能跟上教师的进度。而在语文课上则表现出故意不用心,在课堂上做其他课的作业,因未打扰到其他同学,语文老师也未进行干预。作业完成情况方面,研究者统计了1个月以来T T作业监督卡上的交作业次数和作业完成质量的情况,语文、数学在5~6月共布置43次作业,T T完成30次作业,其中有18次作业在60分以上。④询问同学个人档案时比以前更能流畅地提问及回答问题;在自习课上也能就数学难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受到老师的表扬。⑤T T向拥有皮筋的同学提出:“我也要参加,行不?”获得同学的许可,玩得很开心。

4.3.4 课程本位前后测对比分析 所有教学单元结束后,对T T课程本位的后测来看,我们虽未对课程的其他项目进行教学,但 TT在整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沟通技巧、自我主动技巧、教室生存技巧、人际交往技巧4个领域前测得分别为22、46、15、28,占各领域得分比分别为61%、82%、53%、63.6%;T T在4个领域后测得分分别为:29、51、23、33,占各领域得分比分别为80%、91%、82%、75%。教室生存技巧是T T进步最大的领域,端正了学习态度,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沟通技巧方面,T T比以前自信了,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的时间多了,并掌握开始和结束话题的技巧以及进行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技巧;自我主动技巧方面:TT表现出主动关心同伴、帮助同伴打扫,能为自己的所做错的事主动道歉;人际交往技巧方面:TT有了主动维持友谊的意识,用自己的方法保持与同伴的友谊。

表1 单元教学内容与类化策略

5 讨论与建议

通过TT在随班就读中进行社交技巧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社交技巧教学非常有必要,透过多元评估的方式才能有效诊断随班就读儿童社交技巧缺陷,确立教学重点;提供多样的类化策略能有效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表现出适当的社交行为;同伴是帮助随班就读儿童社交技巧学习和类化的重要媒介;与普通教师的合作是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社交技巧的重要保障。

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学实验中我们通过3次家访活动、每周1次电话沟通,以及每单元的社交技巧作业单与家长保持联系,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家长的配合度不高,依然很少陪 TT在家完成家庭作业,在财物管理计划上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②未能促使其他任课教师也积极有效地参与T T的社交技巧教学之中,导致其他任课老师不能保持对 TT行为问题处理的一致要求,未能断绝 TT教学前不当行为获得的增强机制。③促进社交技巧类化策略运用上,研究者、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以及同伴,把握的度不一样,尤其是同伴和班主任往往过早给予提示,影响T T自我指导的效果。④很难消除T T给同学们的旧有经验。比如,有一部分同学在接近TT时,仍然会掩住鼻子。

改进方法:①教学干预期间,应进一步做出努力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家长在TT社交技巧教学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透过团队合作的方式,采用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普通教育各课教师共同合作,从各方面提供相关的资源与支持,通过分工与协作实施评估、教学、类化应用练习等。③增进随班就读教师特教知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以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④让 TT有效的参与各种团队活动,让同学看到T T的成长、进步,从而逐渐消除同学对TT的旧经验。

[1]王欣宜.浅谈身心障碍学生问题行为处理之方法-社交技巧的训练[OL].http://www.ntcu.edu.tw/spc/aspc/6-ebook/pdf/3/0.pdf.(2009-09-07).

[2]周宗奎.儿童社会技能的测评方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3:24-29.

[3]Fussell JJ,Macias MM,Saylor CF.Social skills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with and without siblings[J].Child Psychiatr Human Dev,2005,36(2):227-241.

[4]佟月华.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3,2:90-93.

[5]王欣宜.高职阶段智能障碍学生社交技巧教学成效之研究[J].台中教育大学学报,2005,9(2):49-71.

猜你喜欢
随班同伴障碍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寻找失散的同伴
跨越障碍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