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韦 莹,利 峰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贵州遵义563000)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凝血功能初次检查结果严重异常的标本,经肉眼观察无明显凝块、同临床沟通后获悉检验结果与患者症状不符,但重新抽血复查后结果又恢复正常。经初步分析,怀疑与抗凝管死腔形成有一定关联,而死腔是指真空采血管内大量未被血液填满的空间[1]。为深入探讨这种变化机制,做好止、凝血检查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此,我们采用2种不同抗凝管对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Fg)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1.1 对象 本院体检健康学生志愿者共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经以上各组人员知情同意后,由2名医护人员在每位志愿者左、右臂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A组:采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54 mmol/L EDTA-K2及109 mmol/L枸橼酸钠小容量厚壁双倍硅化内壁真空采血管(无死腔),分别采取血液2.7 mL。B组:采用湖南省浏阳市医用仪具厂生产的54 mmol/L EDTAK2、109 mmol/L枸橼酸钠玻璃管 (容量4 mL,加入血液1.8 ml后,管内仍有2 ml空间的死腔)。
1.2 仪器及试剂 使用SIMENS 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PLT、试剂及质控采用SIMENS公司原装配套试剂;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APTT、PT、TT、Fg,试剂及质控由DADE BEHRING公司提供。KDC-2044低速冷冻离心机由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生产。
1.3 实验方法 采血后立即将A、B两组EDTA-K2抗凝血液混匀后在ADVIA-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作PLT测定。将A、B两组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拔盖条件下20℃ 3000 r/min离心 10 min分离血浆,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及时测定PT、APTT、Fg、TT;将检测后的B组枸橼酸钠抗凝血浆在间隔第一次测定2 h、4 h后检测PT、APTT。各组数据均经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差异。
2.1 2种凝血管 PLT、PT、APTT、Fg、TT结果比较 B组中41例PLT检测结果低于A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APTT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且其中有5例测定出现6s以上的较大差异。两组间PT、Fg、TT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2 种凝血管 PLT、PT、APTT、Fg、TT 结果比较(s)
表1 2 种凝血管 PLT、PT、APTT、Fg、TT 结果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PLT(×109/L)PT(s)APTT(s)TT(s)Fg(g/L)A 50 204.8±46.7 11.4±0.7 27.7±3.0 18.0±2.4 2.85±0.43 B 50 199.0±46.1 10.9±0.8 31.2±3.9*17.8±1.8 2.80±0.43
表2 不同时间测定结果影响(s)
表2 不同时间测定结果影响(s)
注:#与及时测定组比较P<0.05
时间 n PT(s)APTT(s)及时 48 10.9±0.7 27.7±3.0 2 h 48 11.1±0.5 27.9±2.7 4 h 48 11.6±0.5 30.2±2.6#
2.2 不同时间测定PT、APTT结果比较 B组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标本在20℃4h内作PT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APTT在20℃放置4h测定结果与及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从表1看出,A、B两组间PLT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中41例PLT检测结果均低于A组,这是因为国产真空采血玻璃管未经硅化处理、抽血后形成死腔激活血小板活性增加,使PLT部分凝聚所致。有学者证实,真空采血管死腔会产生PF4 活性增强[2]。
B组有死腔抗凝管导致健康人的APTT延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且其中有5例测定出现6 s以上的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未硅化的抗凝管消耗部分凝血因子有关。但丛玉隆等证实,经肝素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15%~22%患者采用有死腔真空管采集的APTT结果较无死腔管明显缩短。这与疾病状态下管内死腔增加血小板与管壁作用的机会,或死腔中气体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释放出PF4,导致中和肝素,使APTT假性缩短有一定关联[3,4]。这种在健康人群和疾病状态产生完全相反APTT检测结果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临床上常采用APTT测定结果判断患者肝素的治疗效果及调节剂量,而APTT测定死腔激活血小板是随机偶然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风险。有死腔的真空采血管可能导致PLT数量减低和APTT等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尽量使用厚壁双倍硅化内壁无死腔真空采血管。
本实验结果提示,PT、APTT测定在20℃室温时2 h内测定较为合适(均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内源性凝血途径的Ⅷ、Ⅸ因子及共同凝血途径的Ⅴ因子水平下降,使APTT检测结果增高。很多学者证实,标本因素、放置温度、离心速度、抗凝剂、仪器及试剂等因素均会影响凝血功能测定[5]。
由于分析前质量管理具有的影响因素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责任难确定性等三大特点,使它成为决定检验结果“真实准确性”的前提条件[6],因此在日常凝血功能检查中,在技术层面上选择无死腔的抗凝管、重视临床标本的采集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1]Jamie SJE,Bernard DW,Swami VK.et.al.Monitoring heparin therapy:APTT results from partial-vs full-draw Tubes[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1998,110(2):184-187.
[2]丛玉隆,吴丽媛,殷宗健,等.凝血试验真空管“死腔”所致APTT、PF4 偏差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5):263-264.
[3]Joist J,Eyers T.Laboratory Monitoring of heparin Therapy[J].Thrombosis Forum,1995,1(2):2.
[4]Triplett DA,Brandt JT.Laboratory Monitoring of Heparin Therapy[J].HemolianceTimes,1997,2(2):1.
[5]高长风.PT、APTT试验的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3-3364.
[6]申子瑜.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