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有效教学实践体会例说

2010-06-04 07:22郁丹凤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圆柱运算课程标准

郁丹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真正地大面积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呢?笔者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收到了颇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情境,引发兴趣

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的学习大都凭兴趣进行。在这方面,不少教育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著名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是形象,他说:“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更多地采取情境化、问题化的方式。运用这种呈现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散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圆柱和圆锥》(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时,笔者运用课件在黑板前的屏幕上打出了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流动的实物图配以轻松的音乐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情境的设置下,屏幕上飞出了课题:认识圆柱和圆锥。然后,笔者再把刚才的图形进行了回放,让学生从中指认圆柱和圆锥,学生也就对所学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再如,当大家认识了圆柱和圆锥以后,要讲授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了,笔者就采用设疑法。笔者问,大家都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圆柱的面积能不能计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在思考讨论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当然,激发兴趣还不止这两种方法,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故事法。有次,讲《找规律》(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针对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讲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笔者告诉大家,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但是陈景润在十年动乱中硬是用笔算攻克了这道难题,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课堂上,笔者经常利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二、过程教学,强调互动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笔者在过程教学中多强调双向互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堂课我都让学生有互动的机会,并以此营造和谐气氛,启迪学生睿智。即使是复习课时间紧、复习量大,知识点多,笔者也不放弃互动机会。在复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笔者就采用了先自主后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并填写下表:

然后让前后桌学生讨论,再要求讨论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交流应用这些运算律的一些典型例子或者是其他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达到务必人人弄懂、弄通的目的。

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进行交心的老师就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互动应该是心灵的互动,这不仅仅是教师这一头的“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敞开心扉的积极主动,是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才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三、作业批改,充满温馨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差异是绝对的。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课堂教学外,笔者在作业批改中也努力实践着新课标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笔者的作业批语常采用聊天式,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跟他促膝谈心,面对面地交流。笔者在批语中常出现这样的温馨话语:“这次没有出现一点粗心错误,希望你继续保持”、“想不到这里的两道难题你都做对了,祝贺你”、“你书写清秀、答案准确,你为自己的生日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祝你生日快乐。”对后进生,笔者常从正面鼓励:“跟上次相比,你少错了两题,进步不小,努力!”对有数学潜力的学生,笔者又在批语上要求他们不局限于书本,对自己有更高目标的追求。总而言之,对作业评语,笔者力图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他们,注视着他们前进的每一天、每一步。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提高有效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时时重温新课标理念,并坚持在实际教学中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舍此,别无他法。

猜你喜欢
圆柱运算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圆柱的体积计算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