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峰
【摘要】案例教学是中学地理新课程的特色之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策略
一、案例材料的选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案例教学日益显现出活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把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进行评析、研究和运用,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1.案例材料选取的途径。
(1)教材提供。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教材中分别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延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典型材料,阐明了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规律。这些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养成科学的态度和形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2)在生活中采撷。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生较为贴近,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易懂、真实可信,运用起来学生会觉得饶有趣味,主动性较强。
如在讲“城市功能区分”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不易理解。为此,笔者通过展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办公楼为什么集中成片分布?操场、室内球场、宿舍、食堂等为什么要集中分布?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他们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再思考这些功能分区是不是每个学校都一样,进而引出比学校复杂得多的城市的某一种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客观上也需要像教学楼与实验楼等设施一样,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引出功能分区要比直接讲城市功能分区效果好得多。
(3)媒体报道。媒体报到的内容,能使我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拓宽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以这些材料为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
如在讲“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以报道较多的青藏铁路为案例。先介绍国家设计的进藏铁路线有四个方案,即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和甘藏线,再展示四条铁路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所经地区的条件,让学生思考:①目前已经有了公路和航空进入西藏,为什么还要修铁路?②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③为什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修完以后,停了很多年才开始二期工程?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学生对铁路线建设所考虑的区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就理解得就比较透彻了。同时,通过该案例学习,还能培养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案例材料选取应注意的地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案例材料的选取也不例外,教师在选取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善于钻研案例。在选取案例之前,教师应结合教材研究所选的材料适合哪一节课?如何组织和取舍材料?如何设置问题?要对材料进行仔细“筛删”,从中精选出论证教材理论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选编出最新颖、最适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案例。
(2)善于发现案例。不论在日常生活中、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报纸杂志和新闻联播中,都会有很多案例材料。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以便于使用。
(3)课后做好总结。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以便下次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施与三维目标的达成
1.阅读案例。案例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并进行加工,具有典型性、能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事例。因此,它与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需要全面了解案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理顺案例与知识体系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案例,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分析。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破“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2.互动探究。全面了解案例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逐步分析,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这一步骤十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教师的讲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等方法,从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
3.知识迁移。通过学习来培养能力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学生不但要会分析课本的案例,还要会分析课本外的其它案例,以形成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其它的案例,学生则根据刚刚接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的案例,进行知识迁移,教师从中引导、启发和点评。这一过程十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维度,因为学生在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解决其它案例的过程中,渗透着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观、矛盾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此外,真实的案例也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从而将自身融入案例情节和角色中。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焱鸿.论新课改后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学[J].教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