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义及培养目标

2010-06-01 08:22郭占月
新课程学习·中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技能培养目标职业教育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本文从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定义出发,探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正确理解“高技能型人才”的四点要义。只有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高技能 人才 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何为高技能人才?这一问题的实质内涵是怎样理解高技能人才。从更本原的层面看,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之后更普遍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技能型人才。事实上,如何理解技能型人才与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无法截然相分。

对于人才类型划分,以工作活动的内容和对能力的要求为标准,按人才培养目标投射点的不同,有着多种分类的方法。两类法:学术型、应用型;三类法: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四类法: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七类法: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工程型、设计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对这些不同分类法作系统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找准技能型人才的位置,即技能型人才首先是应用型人才,也称务实型人才;其次他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型人才。在四类划分法中,又把技术型人才细分为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他们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实现已完成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为产品,他们在生产第一线上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技术、智力技术、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而在其中,作为技术型人才偏重于理论技术和智力技术,而技能型人才可以细分为技艺型和操作型,他们偏重于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

按照职业的工作对象类型分解,把职业分成以数据、观念、人和事物为对象的四种类型,则技术技能型职业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事物、数据和人。这些人才的另一个特征在于,他所面对的作业过程是一个可重复的系统,其技术和操作具有较高的规范程度。正因为此,技能型人才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大批量地培养出来。

所以,如果对技能型人才作狭义的理解,则技能型人才面对的是一个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作业过程,具有与事物、数据和人打交道的经验技术技能与动作技能。

高技能人才的“高”体现在哪里?

《现代汉语词典》对“技能”的解释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能力的大小是衡量高技能的标准。在各种技能比武中,“一刀准”、“一把抓”等美誉的获得者都表现出他们在某一作业过程中的动作娴熟程度,即能力大小。因此,表示技能的关键是动手能力,而技能的水平是与熟练程度密切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悟性、熟练、技巧和革新四个方面的能力。熟练是指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而积累经验,熟练了就能产生巧的办法,或者找出窍门,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技巧是指在操作技能上达到巧妙的程度,即在熟练的基础上,在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巧妙的技能。革新则是在当自己已经形成了操作方面巧妙技能时,具备了改变、创新操作的能力。按《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巧的本义是“技”。技、巧、能、术、艺这些词在本义上是大体相似的。而悟性是指对操作技能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即通过对他人操作技能的观察,自己去感悟、领会的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是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能力,它包括再生动作能力、变通动作能力和创造动作能力。相应地,我们可以把动手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够进行模仿、集资,具备了再生性动作能力。能够依照范本、指令进行操作,能够比照简单的样式进行制造,能够参照别人的方法进行作业。具备这种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悟性”的。第二层次是运用能力。运用就是能够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把“道理”变成实际的生活或者生产过程,能够利用图纸进行操作、生产,在操作上达到熟练的地步,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技巧,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第三层次是创造能力,在操作方面具有创新能力,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操作方法,依据图纸对现场作业进行适当的改变,创新操作方法,由简单产品生产上升到复杂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能够想出新的办法、新工艺,并开发出新的产品。

娴熟的技艺、高超的手艺是高技能的第一要义。人要有“一技之长”,是因为有了这一技,人获得了“看家本领”,容易得到就业岗位,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而且高技能人才收入的稳定性高,且自谋创业的机会多,成功的把握较大。

高技能人才的第二要义,是由单纯的经验型、动作型技能,扩展到一定的智力技术与理论技术的层面上。在这里“高”要求是技能的迁延性,即他所具备的技能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具体的“岗位能力”,而是具有一定的适应幅度,通晓职业技术规律,掌握涉及其岗位技能中众多的“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知识,掌握与其岗位技能相关的其他知识与技术,具备的是“个人的职业能力”以及这个职业的发展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技能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以往的一些高技艺岗位操作在新技术时代已经无用武之地了。所以作为高技能人才,应具备有个人技术适应的能力或者叫技术更新的能力。高技能人才“走到哪儿都能吃香”,体现在他对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他所掌握的技能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的特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就是高技能人才,状元是这个“行”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岗位操作的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第三要义,是综合职业能力。一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与所从事的专业是分不开的,甚至这些职业能力会构成核心能力的主体。但是,作为高技能人才,其特定的专业技能必须要有综合职业能力作支撑,除了具备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国外把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则包括:沟通与语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与变革能力,认识、判断与预见能力等。

高技能人才的第四要义,是强调作为“人才”的要义。个人品德修养、职业修养、健康的职业心理及人格水平、环境适应能力等作为人才的内涵价值,是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企业创造出财富的基础与前提。对于“人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人才的解释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里面包含着高技能人才的现实性,如果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没有进行创造性劳动,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还不能算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提出,“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并且明确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目标告诉了我们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并明确了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层次与比例。高技能人才的标准是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产生的。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这里面最关键的定义是“第一线”。所谓第一线,就是维持生产等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运行所必需的最基本岗位。我们可以把高技能人才对应于技能劳动者中具备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按照职业岗位的不同类别,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各类高技能人才都必然经历第一线的磨炼成长,同时也必须经历职业教育的学习、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其选择[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16-18

2.陈玉祥.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吗?[J].高教理论,2007,(5)

3.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作者简介:郭占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技能培养目标职业教育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