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例老年人涎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2010-05-31 03:41刘文书徐亚娟金志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涎腺颌下腺多形性

刘文书 徐亚娟 金志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占很大比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各类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中的分布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我科近十年来老年涎腺肿瘤住院患者 500例临床资料,针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种与良、恶性肿瘤间的构成比进行分析,旨在提示目前老年人涎腺肿瘤的现状,为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就我院 1999至 2009年经组织学确诊的500例涎腺肿瘤进行分析,发病年龄 60~82〔平均(71±10.2)〕岁。500例涎腺肿瘤中男 260例(52%),女 240例(48%),男、女之比为 1.08∶1。平均年龄:良性肿瘤 65岁,恶性肿瘤 67岁。病程最短者 2个月,最长者 20年。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唾液腺部位发生的肿瘤占全部涎腺肿瘤的 86%~96%。肿瘤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腮腺 340例(68%),颌下腺 130例(26%),舌下腺 26例(6%)。500例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 320例(64%),恶性肿瘤 180例(36%)。恶性肿瘤则以腺样囊性癌为多见,占 37%。良性肿瘤中又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为 180例(56.25%)。

1.2 治疗方法 发生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均完整摘除肿瘤及部分腺体,保留面神经。颌下腺、舌下腺肿瘤完整摘除肿瘤及以摘除颌下腺、舌下腺体为主。腮腺恶性肿瘤则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以确定是否保留面神经,根据临床分期决定是否应作选择性颈清术;颌下腺、舌下腺部位的恶性肿瘤除完整摘除肿瘤及摘除颌下腺、舌下腺体外、可做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恶性肿瘤术后多辅以放射治疗。本组 500例中,除 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复发后恶变外,其余病例均无复发。180例恶性肿瘤中 5例腺癌术后 2年死亡,1例鳞癌术后 1年半死亡,5例腺样囊性癌术后 2年半死亡,其余已存活 3~5年。

2 结 果

2.1 良性肿瘤 老年涎腺良性肿瘤患者 320例,占总数的64%,其中男女比 1.01∶1。不同部位的各类涎腺良性肿瘤统计见表 1。

2.2 恶性肿瘤 老年涎腺恶性肿瘤患者 180例,占总数的36%,其中男女比接近1.01∶1。按不同部位各类涎腺恶性肿瘤统计见表 2。

表1 不同部位的各类涎腺良性肿瘤发病情况(n)

表2 不同部位的各类涎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n)

3 讨 论

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在患病年龄上呈现上升的趋势〔1〕。老年人涎腺肿瘤占同期所有涎腺肿瘤 35%,多发生于腮腺,且男性略多于女性。研究显示,一般都认为多形性腺瘤是大小涎腺肿瘤中占首位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腮腺肿瘤的 62.5%,腺淋巴瘤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 2位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上皮性肿瘤的 25%,良性肿瘤的 46%〔2〕。本组结果显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发生比例接近;与以往明显不同,且男性居多,有吸烟史者占 90%。这种差异,可能与腺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人,且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在所有腮腺肿瘤及良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呈稳定上升趋势有关。俞光岩等〔2〕报道,腺淋巴瘤的构成比 90年代初比 70年代初增长了 3倍,发病年龄集中在 50~69岁,60岁以上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从本组结果表明,老年人腺淋巴瘤的发病数及构成比在近 15年中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同期的多形性腺瘤的发病率。对临床怀疑为腺淋巴瘤者,除检查主诉侧腮腺外,应仔细检查对侧腮腺,因 12%左右的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瘤,患侧腮腺亦应注意有无多灶性肿瘤。可见,老年涎腺肿瘤患者总数呈增长趋势,且年轻老年人群占主要比例。

口腔颌面肿瘤良性多于恶性。在涎腺肿瘤中我科近 10年来统计良性占 64%,恶性占 36%;湖北医学院 80年代统计老年涎腺肿瘤患者良性占 62.5%,恶性占 37.5%〔1〕;提示近年来老年人涎腺肿瘤良恶性构成比与以往年代相似,均以良性为主。在涎腺肿瘤中腮腺区发病最多(占 68%),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及腭腺等小腺体。老年人腮腺区、颌下、舌下腺均应作为重点检查部位。腮腺区肿瘤良性占 76%,据表 1分析以多形性腺瘤占首位(46.9%),其次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37.5%);恶性肿瘤据表 2分析以腺样囊性癌、腺癌常见。良性以多形性腺瘤为首;恶性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多、其次是腺样囊性癌。小涎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居首;良性肿瘤则以多形性腺瘤常见,且主要发生在腭腺。

老年多数涎腺肿瘤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肿块,当其出现近期生长加速,并伴疼痛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发生部位81.4%在腮腺区,其次为颌下腺及小腺体,以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腺瘤最为多见。其中男女比1.01∶1,女性患病率有增高趋势,说明在老年人涎腺肿瘤中女性患者也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可能与女性吸烟、被动性吸烟和饮酒习惯有所增加及更多的职业压力有关。老年人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过去基于多形性腺瘤的多中心发病学说,以及担心术中损伤面神经,多采用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的腮腺浅叶(有时加部分深叶)加肿物切除。而腺淋巴瘤的发生与淋巴结有关,腮腺淋巴结的 95%位于浅层并围绕面后静脉存在,此瘤多发生于腮腺后下部分〔3〕,有时患者就诊时肿瘤不足 1 cm。对腮腺较小肿瘤(直径 <2.5 cm)患者采用瘤周正常腺体切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并保留导管,经术后复查和随诊,这一术式并不增加复发率,且能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面神经功能损伤及面部凹陷畸形,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出现。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病期较短。腺样囊性癌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局限性疼痛或放射性疼痛,可为自发性,也可为触发性。恶性肿瘤侵犯面神经则出现面瘫,但黏液表皮样癌即使面神经被肿瘤包裹,有时也不出现面瘫,但有的肿瘤生长速度快慢不等,可突然生长加快。因此,不能单纯根据生长速度来判断有无恶变,应结合其他表现综合考虑。涎腺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占首位(74例,占 41.11%),第 2位为腺样囊性癌;本组 180例病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18%,不同病理类型颈部转移率 0%~75%等不等,表明病理分化越差,转移率越高。肿瘤分期 T1~T4,颈部转移率从 10%至 70%,表明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转移率越高。复发的恶性肿瘤颈部转移率也较高,从生存率分析,淋巴结阳性病人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病人。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的病人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选择性颈清的病人,说明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与 Spiro、林国础等意见一致〔4,5〕,认为腮腺癌的病理类型是行选择性颈清术的重要依据,但还要结合临床分期和是否复发。一般主张对未分化癌、腺癌、鳞癌及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因颈淋巴结转移率在 50%以上,应作选择性颈清术;而对于多形性腺瘤恶变、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及高、中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因颈淋巴结转移率在 25%以下,可行治疗性颈清术〔6〕。术后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本组资料术后放疗组复发率较低,差异显著,可见对腮腺癌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人,故术后加用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局部控制率。

1 苏 彤,刘 冰,孙志军,等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2):101-2.

2 俞光岩,马大权.涎腺癌 342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86;8(5):395-7.

3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

4 林国础,邱蔚六,张锡泽,等.颈淋巴清扫术在涎腺癌手术中的地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6(3):137-9.

5 Spiro RH,Huos AG,Strong EW.Cancer of the parotid gland.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88 primary cases〔J〕.Am J Surg,1975;130(5):452-97.

6 段晓峰,桑修文.老年口腔癌患者 113例围手术期处理〔J〕.贵州医药,2002;26(8):733.

猜你喜欢
涎腺颌下腺多形性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颌下腺慢性炎症的CT检查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干及涎腺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吕培文辨证论治多形性红斑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