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杰,李铁男,陈晴燕,郭长占,金春林,陈家惠,孙昂远,林庶茹,孙晓东
(1.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110003;2.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北京100191;3.辽宁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沈阳11003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多因素自身免疫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狼疮小鼠模型是研究SLE的良好工具。常用的红斑狼疮小鼠模型有NZB/W、BXSB和MRL/lpr小鼠,其症状与人类红斑狼疮相似,包括显著的血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等[1],对探讨狼疮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已有应用NZB/W和BXSB小鼠进行的研究报告[2-5],应用MRL/lpr小鼠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我院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以健脾补肾为主的中药扶正汤用于治疗以狼疮肾改变为主的狼疮病人取得良好疗效,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利用经典红斑狼疮小鼠模型MRL/1Pr小鼠,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治疗6周,观察其对小鼠精神状态、食量、体重、胸腺和脾脏指数变化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1.1.1动物 6~8周龄纯种MRL/1Pr雄性小鼠,体重20.5~30.5g,由北京大学医学系免疫学系郭长占教授提供,饲养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室,清洁级隔离饲养间,给予经消毒处理的小鼠标准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用经滤过净化处理水。
1.1.2药物组成 黄芪、太子参、菟丝子、仙灵脾、丹参、当归等中药均选用地道药材,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法在本院煎煮罐中制成水煎剂,相当1g/mL生药。泼尼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9051)。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与给药 将MRL/1P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B组为西药组11只;C组为中药组12只;D组为中西药组11只。参照人的剂量,按体表面积换算,A组以0.35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B组按泼尼松1mg/kg,配成混悬液,每次灌胃给药0.35mL/20g;C组中药剂量为0.35mL/20g煎剂灌胃,1次/d;D组泼尼松5mg加中药煎剂14mL,每次灌胃给药0.35mL/20g。共治疗6周。
1.2.3方法 小鼠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每日记录各组小鼠的食量,每2周测1次体重共记录4次,最后1次(6周)称取重量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出脾脏和胸腺,用滤纸沾干表面血污分别称重。脾指数=脾脏重量×100/小鼠重量;胸腺指数=胸腺重量×100/小鼠重量。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多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性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法(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化 第1周B组和D组各有1只小鼠死亡,其余小鼠均至6周实验结束后处死。A组小鼠精神萎靡,行动迟缓,毛发无光泽,食量明显下降,腹部膨隆,处死时可见腹腔腹水,胸腺、脾脏及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肿大、苍白,血清呈乳糜状。B组小鼠用药最初2周食量、活动度明显增加,但后期又有所下降。C组从食量、活动度、毛发光泽度情况均比其它三组好。D组小鼠精神较A组小鼠好,行动尚灵活,毛发有光泽。B、C、D三组小鼠处死时腹腔可见少量腹水;B组、D组胸腺、脾脏及淋巴结缩小;C组胸腺、脾脏及淋巴结轻度肿大,肾脏呈暗红色,体积无明显增大,血清呈淡黄色,清亮。
2.2各组小鼠食量变化 第1周各组小鼠食量无明显变化。第2周A组、C组略下降,D组略增加,B组食量明显增加。第4周后A组、B组食量明显下降,C组、D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平均食量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四组小鼠周平均食量变化情况(x±s)
2.3治疗前后小鼠体重变化 治疗前体重比较,组间无差异即基线相同,表明组间有可比性。A组小鼠体重渐增加;B组小鼠体重增加不明显,治疗后体重较其它三组明显减轻;C组、D组治疗后体重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较B组有明显增加。治疗前后4次体重变化见表2。
表2 四组小鼠每两周体重变化情况(±s)
表2 四组小鼠每两周体重变化情况(±s)
注:组内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A组)西药组(B组)中药组(C组)中西药组(D组)第1天21.37±2.69 21.72±2.46 21.46±1.63 23.09±2.79第14天26.44±3.52 23.85±1.43 25.29±2.32 28.60±2.47第28天28.94±3.51 24.45±1.26 26.96±3.35 28.70±2.28第42天28.56±2.89*24.10±1.19△27.96±2.07*28.40±2.47*
2.4治疗后各组胸腺和脾指数的变化 治疗后胸腺和脾指数B组和D组较A组明显下降;C组较A组无明显差异,较B组和D组增加。见表3。
表2 各组小鼠治疗后胸腺指数(TI±S)和脾指数(I±S)
表2 各组小鼠治疗后胸腺指数(TI±S)和脾指数(I±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中药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A组)西药组(B组)中药组(C组)中西药组(D组)SI±S 2.88±0.49 1.90±0.24△*3.23±0.43 2.23±0.29△*TI±S 0.27±0.056 0.14±0.059△*0.27±0.070 0.17±0.04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原因不清,为遗传、免疫、感染、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变化,导致多种脏器功能损害。中医学认为红斑狼疮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而成。内可因后天失于濡养,七情内伤,致使阴阳气血失去平衡,阴阳不调,气血失和;外可因日光曝晒,外热入侵,两热相搏,瘀阻脉络,内伤脏腑,外阻肌肤引起急性发作。病久多阴损及阳,累及脾阳,导致脾肾阳虚。“虚”是本病之本[6]。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扶正固本,恢复人体本身的免疫平衡,抑制自身免疫,达到既消除病变又使病情稳定,并能够调节长期免疫制剂所引起的元气伤损[7]。扶正汤以健脾补肾为主,在我院临床应用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的优势,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我们的研究表明,经治疗后中药对MRL/lpr小鼠精神状态有很好的改善,食量体重增加,胸腺和脾脏指数与对照组无下降,不出现胸腺和脾脏的萎缩。单用糖皮质激素早期可使小鼠精神状态好转,体重增加,食量增加,但后期食量和体重均又下降,胸脾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胸腺和脾脏萎缩明显。中西医结合组一般状态、食量、体重均明显改善,但胸腺、脾指数虽较糖皮质激素组有所增加,仍较对照组和中药组明显下降。大体解剖显示三组治疗组腹水、肾脏体积和缺血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改善。说明中药能改善MRL/lpr红斑狼疮小鼠的病情。能通过使食量、活动度、体重增加改善生存质量,并不引起胸腺和脾脏免疫器官的萎缩,说明中药可能通过与激素不同的机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滋肾益精;仙灵脾、菟丝子补肾阳利水;丹参、鸡血藤、秦艽活血通络;重楼、白花蛇草清热解毒;生地、当归益气养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明确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仙灵脾、女贞子、当归等具有刺激免疫的作用。所谓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更应强调扶正,扶正方能驱邪,本方以扶正为主,通过对免疫机制的调节,提高了自身的抗病能力,恢复肌体的免疫平衡,因而在临床上即能提高西医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副作用、缩短病程。对其如何发挥免疫调节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张飚,唐福林.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MRL/lpr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6,10(2):111-113.
[2]Santiago-Raber ML,Laporte C,Reiuinger L,et al.Genetic basis of murine lupus[J].Autoimmun Rev,2004,3:33-39.
[3]Sekine H,Watanabe H,Gilkeson GS,el al.Enrichment of antiglomerular antigen antibody-producing cells in the kidneys of MRL/MpJ-Fas(Ipr)mice[J].J Immunol,2004,172:3913-3921.
[4]徐丽敏,陈学荣,屠呦呦.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BXSB小鼠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1):19-20.
[5]朱方石,金石,许兰文,等.狼疮肾对NZB-NZWF1小鼠病情发展的动态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28-29.
[6]许伟英,任世禾.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探讨[J].光明中医,2007,22(5):37-38.
[7]钟丽丹,陈湘君.中医扶正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