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梁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全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一场大的市场化模式转变,出版行业也是如此。如今,我国的出版行业基本已实现转制,出版社也加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出版社的改制也必然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文将以出版社的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从相关方面探讨市场机制下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商业模式
出版社在英美等国与报纸、电视、电影同属于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着传播知识、沟通民众感情的重大作用,我国虽未将其列入大众媒介范围,但出版行业同样承担着传播文明,文化继承以及沟通交流的重要任务。虽然网络的出现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变得更加方便,但图书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图书与其他媒介相比,是一种系统化、逻辑化、理性化的传播手段。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绝大多数出版社已经完成了转制,即对事业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转变为企业。出版社性质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改变,并对出版活动的具体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政府部门已对某些出版社实行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政策,还鼓励一些大型出版社组建出版集团为融资上市做准备,以提高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出版社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市场发育不成熟,但转制以后,出版社不再是受政策保护的事业单位,而成为面向市场、全面参与竞争的企业,从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读者成为图书市场的主导者和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和摊派、强制购买的发行方式显然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大出版社开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商业模式。尽管出版社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可谓是各有妙招,但总结归纳后还是存在某些共通之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图书出版社改制后,很大程度上试行公司制度,这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事业制管理模式。之前的图书出版社主要采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出版业积极性不高。图书出版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庇护下,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办事效率以及各个环节在节奏上相对慢,在程序上相对复杂,因此在大学图书出版改制后,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营,是出版社提高效率的首要选择。
据有关统计: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图书出版单位(包括副牌社)共有184家,约占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的1/3。出版社改制带来公司制度的完善,在出版社的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是法人负责制,其治理架构也相对完善。转制后的大学出版社,应较之与公司制度中更加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使得出版社负责人追寻自身的培养与管理模式。
二、创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制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所决定的。大学图书出版社改制后,应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制。项目管理制是指:“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是项目管理制度。也就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而制定的,需要项目团队成员遵循的、有度去衡量且有法去奖惩和激励的一些程序或规程。”项目管理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规范性、层次性、适应性、有效性、创新性。因此,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制,可以达到使大学图书出版社在一定的程度上不断的优化发展。其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各个项目分工明确,选题、策划、出版、发行等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采取各自负责的管理模式,实行问责制,同时对完成出色的项目要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
三、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模式
1.强化精品意识,质量为王,走精品化战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出版业加快市场化的今天,图书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受众需求更加多元化,过去那种我出版什么,读者就看什么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版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走精品战线。
这里可以从图书的策划选题入手。策划的选题应该符合读者需求,因为一本书具有精神价值的书本,读者接受才有实现的可能。比如最近图书市场上的养生类书籍可谓一部比一部火,究其原因便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人们精神紧张,体质下降,而且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还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加上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的增多,使得人们调节身心的养生需求日渐强烈,于是,《登上健康快车》、《健康忠告》、《从头到脚》等健康养生类书籍相继问世,掀起了一股养生热潮。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养生类书籍,为了在林林总总的养生类读物中捕捉读者的兴奋点,寻找文章的新看点,编辑们在各类新闻、博客、讲座中搜索选题,寻求选出适合受众欢迎的精品之作。
2.强化市场意识,通路为王,走市场化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既有精神属性,又有商品属性,而且在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图书的商品属性进一步得到凸显,并最终以读者购买的形式来发挥和实现其价值,因而出版社既要强调图书的社会效益,还应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保证作品精神内涵的前提下,还应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种背景下,图书出版工作人员应自觉地站在市场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时时更新思想,把握最前沿的信息,依据市场化的原则去策划选题,才能创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并最终占领市场。这就要求出版行业的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了解并掌握各种图书的出版、发行状况,以及其他同行的选题方向,还要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技能,在选题确立之初就要进行图书的盈利分析,估算出图书的利润点,在此基础上快组稿、快出书,及时抢占先机。
要想让图书占领市场,出版社方应首先熟悉市场、适应市场,既要掌握图书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也要学习专业图书畅销的特殊规律,要做到心中有读者,眼里有市场,真正把图书当成商品来经营。
3.创新盈利模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形成“出版社搭建平台,优秀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唱戏”的局面。
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进行创新,没有开拓创新,就谈不上与时代进步,与读者俱进,更谈不上引导读者、鼓舞读者。图书作为出版行业的能动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兴衰成败。
改制后的图书出版,其主要发展方向是企业制,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对盈利有新的追求,盈利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而在我国图书出版改制后,盈利模式也是需要找到一定的创新的模式的。图书出版选题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几乎贯穿于图书出
版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市场论证,再到书稿的加工、装帧设计都离不开创新构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应整合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使集体的创新力量得到提高。形成“出版社搭建平台,优秀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唱戏”的局面。
4.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与其他出版单位的合作,逐步向集团化迈进。
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还应该采用“走出去“战略,逐步向集团化迈进。一个优秀的项目的完成,往往是集大成的。也就是说,一个出版社在日常的出版工作中,从选题、策划到最后的市场发行,这是一个链接关系的集体,要想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出完美的作品,个出版社应该谋求与其他出版单位的合作,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集团。
5.加强版权贸易,进行国际化合作,逐步实现出版的国际化目标。
读者能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图书信息,对该书接受的广度和深度如何,与图书的发行量和发行层次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则取决于图书的营销宣传力度。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大出版商也越来越重视图书的宣传营销,而且也策划宣传了不少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畅销图书品种。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都长期位于畅销图书排行榜的前列,还有让大众深恶痛绝的张悟本所编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在2009年10月首印4个月后,其发行量便突破100万册,并于2010年4月,进行了第二版第二次的印刷,成为畅销书排行榜上坚挺的常客。这些书籍的热销都离不开媒体的大肆宣传,书的作者上报纸、登电视、接受各路采访,已成为出版商进行图书宣传的惯用招数,几乎屡试不爽。然而,我国的宣传营销模式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自发的宣传技巧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出版运作距离还很远,而且也没有进行理性的经验总结,还需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版集团学习。
同时,应加强版权贸易,进行国际化合作,逐步实现出版的国际化目标。
四、结语
综上,大学出版社改制后,对于整个出版工作来说,创新商业模式是一个新的走向,如何走向新颖的商业模式路线,这不是这一篇短短几千字的学术论文就能阐释清楚明了的,它更需要的是大量的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既然沿着创新的路线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马力,臧燕阳:出版转制背景下编辑素质优化刍议,[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第23卷第2期
[2]张凝:转制背景下出版人如何增强市场意识[J],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0卷第3期
[3]张德玲,浅谈改制中塑造出版社人才群体[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5期
[4]刘军,顾永才:试论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若干现实问题的处理[J]科技与出版,2007,8
[5]马民,专业性大学出版社如何应对体制改革,科技与出版,2006(6):34-35
[6]硕士论文,大学出版社改制转企与发展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