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梅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北京 101500)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1]。绝大多数头位难产是在临产后,产程进展过程中才逐步表现出来,因此不能盲目待产。要耐心细致地观察产程,尽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以免危害母儿。现将我院 682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
1.1 临床资料 2006年 7月 ~2008年 6月我院3 285例分娩中,头位难产 682例,占 20.76%,其中初产妇 528例,经产妇 154例,孕周 37~42+3周,年龄 21~42岁。头位难产诊断标准: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头位分娩过程中凡因难产以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阴道助产又包括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手转胎头术或产钳旋转胎头后经阴道分娩者。
1.2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头位难产发生原因、胎头位置异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头位难产对母儿的影响等。
2.1 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及分娩方式 见表1。
2.2 胎头位置异常的分娩方式 见表2。
表1 头位难产发生原因及分娩方式[例(%)]
表2 胎头位置异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例(%)]
2.3 对母儿影响 682例头位难产中,发生产后出血者 94例,子宫收缩乏力者 87例,阴道严重裂伤者12例,宫颈列伤者 6例,产程中发生胎儿窘迫者 5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者 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13例,无重度窒息发生。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本组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0.76%,与李红霞[2]报道的 21.8%相接近。对导致头位难产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胎儿因素占主要原因,其次为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及巨大儿,凡是胎头位置异常,经过试产仍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几乎均将成为难产,自然分娩的机会很少。本组胎头位置异常 523例,占头位难产 76.7%,持续性枕横位占头位难产56.8%,持续性枕后位占头位难产37.3%。产力异常主要是宫缩乏力,占头位难产12.8%。本资料中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占头位难产总数的 72.1%,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如高直位、前不均倾位和面先露等仅 31例,占头位难产的 4.5%,明显低于国内报道[3]。部分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可于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早期通过改变卧位或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但头位难产若延误处理时机,会给母儿造成严重后果,如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及各种阴道瘘,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甚至胎死宫内。由此可见,头位难产时,应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综合分析判断,掌握恰当处理时机,慎重选择分娩方式。本组产妇在试产过程中,有 4例出现病理性缩复环,16例出现不协调性宫缩过强,29例出现胎心异常,但由于我们及时发现,积极正确处理,产妇未出现子宫破裂,无一例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
剖宫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是头位难产常用的分娩方式,但要慎重选择。通过本文总结如下:①头位难产,其临床最初表现是产程延长[4]。绝大多数头位难产是在产程进展中逐步表现出来的,临产后潜伏期要维持较规律宫缩,以促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若出现宫缩乏力、宫缩不协调或潜伏期延长,可应用镇静剂安定或杜冷丁等让产妇充分休息以调整宫缩,然后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必要时试用缩宫素静滴以加强宫缩,试产无进展可考虑剖宫产结束分娩。②产程进入活跃期是关键时期,绝大多数难产是在此期表现出来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适时采取人工破膜,手转胎头或人工扩张宫颈等措施,为阴道分娩创造条件。大部分产妇经上述处理后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分娩,小部分经上述处理宫口扩张与胎头下降仍无进展或出现宫颈水肿与产瘤,只得行剖宫产结束分娩。③试产后宫口开全,胎头骨质部已达棘下,可行阴道助产手术,如徒手旋转胎头术、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若胎头呈枕后位、枕横位时,可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儿头,采用改良旋转胎头法[5],当胎头转成枕前位并维持良好的产力时,则可顺利分娩。④试产过程中,要专人负责,认真耐心观察产程,既不过早干预,亦不盲目待产,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生,采取有利措施,恰当选择分娩方式。
头位难产处理不当可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头位难产的形成错综复杂,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它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娩异常因素引起,而这些异常因素又互为因果,无法分离。绝大多数头位难产是在临产后产程进展过程中才逐渐表现出来,这就造成我们判断上的困难,如何早期发现产程中的异常表现,并做到及时恰当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儿安全,仍是摆在我们助产人员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修订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87.
[2]李红霞.头位难产 168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6):83-93.
[3]孙丽洲,张国英.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30-32.
[4]欧小敏.108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22.
[5]董立芹,罗建平,王洪武.改良旋转胎头法纠正胎头位置异常[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