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0例

2010-05-07 04:40田海燕钟维伟吴凤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3期
关键词:甘遂温肺白芥子

田海燕 钟维伟 吴凤珍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330008)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的常见病,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老年人,在秋冬季及天气寒冷时容易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冬病冬治”的原理,笔者于2007年12月~2010年1月应用中药外敷穴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就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0例,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6岁,50岁以上居多;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单纯性支气管炎1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60例;中医辨证寒证250例,热证50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内科学》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者,且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咳嗽变异性哮喘等。

2 治疗方法

2.1 贴敷时机及疗程 每年冬季“三九天”贴敷治疗,从冬至起至冬至后第9天为“一九”,第10天至第18天为“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为“三九”,每9天治疗1次,1年共3次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年。

2.2 中药制备 (1)姜汁的制备:选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按压取汁。(2)药物制备: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姜汁5味药物的比例为1:1:1:1:1[2],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按比例共研细末,经100目筛,用鲜生姜汁调成稠膏状压切成块,每块约1cm×1cm(6g)放瓶内备用。

2.3 贴敷部位 “一九”穴取大椎、肺俞、定喘、膈俞;“二九”穴取天突、膻中、膏肓、脾俞;“三九”穴取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丰隆。

2.4 操作 患者取坐位,暴露治疗穴位皮肤,先将穴位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药膏贴于穴位上,用5cm×5cm(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少)的医用胶布固定。成人贴2~6h、小儿贴1~2h后揭下。

2.5 注意事项 (1)贴敷之药应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2)敷药处皮肤如出现水泡,应防止局部感染[3]。(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4)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临床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观察1年无复发。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3.2 治疗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300例,临床痊愈133例,好转139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0.7%。

3.3 病程与疗效关系 治疗结果显示,随敷贴药物次数的增加,疗效有提高趋势。见表1。

表1 疗效统计结果 例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56岁,工人,于2007年12月20日初诊。病史:咳嗽、咳痰,吐白痰多,痰多而黏,咳嗽冬季加重,反复发作已6年,近2年来,伴有胸闷、气急、喘息,上楼梯时症状加剧,休息后缓解,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体检:双肺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示:双侧肺纹理增粗,呈条索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证属:肾气亏虚,痰浊阻肺。治则:补肾纳气,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按上法贴敷药膏,嘱其5h后取下。9d后第2次治疗,再间隔9d第3次治疗。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明显改善,2008及2009年“三九天”继续治疗,至今不曾发作咳喘,经随访得知痊愈。

5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当属本虚标实,其本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为痰浊阻肺。病程缠绵难愈,病久伤络,致使痰留于体内,每遇寒冷季节外感风寒之邪而诱发,秋冬阴气盛,诱发肺中伏痰而发咳喘。针对这一病机,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理,在农历“一九”、“二九”、“三九”第一天,此时阴气最强盛,阳气最衰弱,寒气更易侵入人体,采用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为主要组成成分,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重在阳气不足时温补阳气,扶正祛邪,可起到益肺理气、健脾益肾的作用。该法选穴大多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一九”选择肺俞、定喘止咳化痰,大椎主一身之阳气,与肺俞主治咳嗽、气喘,定喘为治喘经验穴;“二九”选择脾俞、膻中培土生金,膻中为气会之穴,能宽胸理气,降气平逆;“三九”选择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纳气固本以补肾。在药物方面,白芥子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之效,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细辛辛散温燥,既可外散表寒,又能下气消痰,温肺化饮,与白芥子合用加强祛除寒痰伏饮功效;甘遂泻水逐饮;延胡索可使气机通畅,伏痰自消;佐以生姜汁温肺祛痰止咳,调和药性。药穴结合共奏镇咳祛痰、温肺化饮之功效,从而达到扶正治病目的。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549-1 550

[2]袁保丰,秦黎虹.穴位贴敷次数对缓解期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7,29(8):46-47

[3]张冬梅,杨广印,陈捷,等.穴位灸贴治疗支气管哮喘276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5):45-4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77

猜你喜欢
甘遂温肺白芥子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温肺化纤汤干预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Nrf2含量研究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寒性久咳试试盐敷疗法
逐水良药
——甘遂
甘草甘遂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治咳嗽痰喘
温肺化瘀汤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啰音难消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提取方法对温肺化纤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甘遂古今应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