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养殖技术,实现了养猪无污染、无臭味、零排放。特别是在北方,冬季发酵床产生的热量使猪舍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完全能够满足猪对环境温度的需求。猪舍不用另外加温,从而节省了大量燃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所以,此项技术虽然在北方推广时间不长,但受到越来越多养猪人士的青睐。几年来在辽宁地区经过对此项技术的推广,归纳出此项技术在辽宁地区应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酵床分地上式发酵床、地下式发酵床和半地下式发酵床。在本地区广泛应用的是地下式发酵床,其垫料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合水位较低的北方地区。其优点是猪舍造价较低,便于运送饲料,有利于发酵床的冬季保暖。
发酵床的大小一般为20~30 m2,饲养15~20头猪,每头猪占1.5~2.0m2。舍内猪饲养密度随育肥阶段和季节而变化,一般育肥初期和夏季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些,育肥后期和冬季饲养密度应适当小些。
发酵池的深度与猪的粪便发酵分解量有关,根据猪的饲养阶段的不同而异,一般保育猪发酵池深度约60~80 cm,中大猪发酵池深度约80~100 cm。发酵池内四周用砖砌起,砖墙上用水泥抹面,发酵池底部为自然地面。
垫料以锯末为主,要求锯末新鲜、无异味、无冰冻腐烂,最好是杨木、柳木的锯末,不用松木、桦木等含油较多的锯末,同时加工锯末的原料未经工业、化学防腐处理,以免影响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在锯末较少时,在发酵床的下部也可用一些稻壳、粉碎的秸秆(长度2~3 cm)。加入的菌液稀释液一定要与垫料混均,湿度控制在45%,实际操作时,用手抓一把垫料,湿度以手捏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宜。床面湿度应适当干些,以不起烟儿为准。特别是冬季发酵床表面应尽量干些,不放水或少放水。水分过大时应打开通风口,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冬季通风换气应在中午天气晴朗时进行,夏季应在上午、下午天气凉爽时进行。发酵床面过干,可适当喷洒菌液稀释液。平时应注意防止饮水、雨水漏入发酵床,以防垫料泡水腐烂。
一般在装发酵池时,应选择在天气暖和的夏秋季节,这样池内温度较高,利于发酵;如选择在冬春季节,需把猪舍加热至20℃或用温水稀释菌液后再加到垫料中,费时费事。另外稀释菌液的水最好用晒热的井水,发酵池发酵的效果比自来水好。
粪便处理一般每两天应对所产生的粪便填埋一次,填埋粪便应与翻松床面结合进行,深度约30 cm,把粪便埋上,一个舍内埋粪点应错开,以便于被微生物分解发酵。同时对被猪踩踏变硬的床面进行翻松,以深度20~30 cm为限,并适当喷洒菌液稀释液于底部,把表面凸凹不平处弄平。对由于发酵床发酵而床面下降一定程度的应补充垫料。
一个发酵池管理好的可以用4~5年,在一批猪全部出栏后,最好将垫料放置干燥3~5 d,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一遍,看情况适当补充菌液稀释液,重新堆积发酵,发酵完成24 h后,可再次进猪饲养。4~5年后将池内废料全部取出,再重新装入新的垫料。
用于建发酵床的猪舍应满足通风性能好、光照好、保温性能好、地下水位低。为此猪舍应建在地势较高处,坐北朝南,单列式猪舍。猪舍举架不能过低,一般猪舍屋檐高度在2.6 m以上,跨度以9~12 m为宜,单圈面积控制在20~35 m2,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圈舍之间用栅栏隔开,以利于圈舍内通风。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于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屋顶设排气孔,北墙窗下设通风孔、其下檐距过道地面的高度与食槽高度一致。南侧墙上的窗户要大,以利于通风采光,窗户下檐高于发酵池面20 cm,以利通风,上檐尽量高,以增大透光角度,利于采光。
猪舍的北墙设计成通长的过道,宽约1.2m,南侧发酵池与南墙之间留出0.5m过道,内设排水沟,同时还可避免夏季雨水由窗户直接流入发酵床。
食槽和水槽分设于猪栏的两侧,在猪栏的北侧沿栏杆下建成东西走向的食槽或设自动料槽供猪采食。南侧猪栏两栏结合部安装自动饮水器,每栏2个,距床面30~40 cm,下设集水槽,将漏下的水引入东西走向的排水沟内。
现在全国生产销售发酵床菌种的商家很多,菌种质量参差不齐,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好的正规厂家生产的菌种。最好和厂家或经销商签订有关承担质量责任的协议,以保证产品质量。
应用发酵床,要求饲养的猪只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购仔猪,确需外购的,一定要从无疫病的安全区域购买,购回后,先放入观察栏内观察饲养28 d以上,根据免疫情况补注正规疫苗,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同时消除应激,待猪只精神、采食、排泄各方面均正常后,再投入栏内。
发酵床本身不能消毒,但猪舍外要消毒,如对猪舍进行消毒,可将猪赶出猪舍,用塑料布将发酵床封严后进行。用发酵床养猪,应控制猪的饲喂量,一般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