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白度是面粉及其制品的重要指标,面粉加工精度越高颜色越白,但因面粉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故正常色泽多呈乳白色或乳黄色。长期以来,在面粉加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添加一种叫做“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剂,以增加面粉的白度,并延长保质期。但近年来,一些面粉加工者为迎合消费者对白度的偏爱,在面粉中过量添加增白剂,或为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非法加入“吊白块”、滑石粉、石膏粉等,这样做白度是提高了,蒸出的馒头、包子的确很白,但带给消费者的却是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被俗称为面粉增白剂的物质,其学名为过氧化苯甲酰,它可以抑制面粉中一些酶的作用,破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而增进面粉的白度,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杀菌防虫效果,有利于面粉的保管和储存,从而延长保质期。
我国在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06g/kg。但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面粉合格率不足40%。增白剂添加量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过量使用增白剂,不仅会降低面粉的营养价值,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毒性物质(如苯甲酸),长期食用会产生叠加中毒现象,而危害人体健康。
据介绍,过氧化苯甲酰水解后可生成苯甲酸而残留在面粉中,并随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苯甲酸在机体内一部分与氨酸化合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以上两种化合解毒过程均在肝脏内进行。因此,长期过量摄入过氧化苯甲酰,肝脏无法全部化合解毒,很容易造成肝、肾、肠、胃等脏器的损伤,诱发多种疾病。如肝脏功能衰弱的人,容易引发牙龈出血、皮肤紫斑等症;胃粘膜长期受到增白剂的慢性刺激,形成慢性胃炎,最后造成胃粘膜溃疡、穿孔;由于增白剂在小麦粉中破坏营养成分,减少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此外,增白剂还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累积性损害。长期吃含大量增白剂的食品,会导致大脑失聪、四肢麻木或颤抖,它的危害也许不能立刻表现出来,但会潜在存在,延续到下一代的大脑发育上,继而影响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至于某些不法商贩为强行提高面粉白度,而添加“吊白块”、石膏粉、滑石粉等物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
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合法的面粉添加剂进入《小麦粉》国家标准已有20余年。20世纪80年代,时任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的王瑞元在英国考察时发现,英国的面粉添加该物质后增白效果显著。在其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与此同时,卫生部也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两者均为国家标准。
此后十多年来,出于该物质对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的顾虑,以及对行业发展的考量,是否允许其在面粉中继续使用,已成为争论不休的老话题。主禁派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面粉的营养结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反对禁止的一派则表示,根据实验,过氧化苯甲酰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范围内,不会引起面粉食用安全问题,不应该从国家添加剂名录中注销。
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激烈。自2000年起,曾经力推增白剂的王瑞元,开始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最关键的因素是,他发现国际上已开始逐步淘汰面粉增白剂。王瑞元的呼吁引起了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响应。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4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此后,国家粮食局正式站到了“主废派”这一边。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两种化学增白剂,并将该草案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而卫生部门认为,《小麦粉》国标修订草案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存在矛盾。由于各方分歧较大,该草案迟迟没有得到批准。至今指导面粉生产企业的合法标准仍为1986年修订的旧标准。
2010年7月26日卫生部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过氧化苯甲酰依然被归为面粉处理剂而允许使用。而在9月15日举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透露,卫生部办公厅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至此,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才告一段落。
其实,上述争议并不是单纯的“科学”之争。增白剂的存废被指代表不同的商业利益。争议双方的决策依据,除了公众健康风险,还包括诸如生产成本、贸易壁垒、不同行业利益等因素。而每天都要食用面粉的广大消费者,却始终是决策的缺席者。
“请您回答”2010年第10期答案:
一、1.B 2.ABCD 3.AC 4.ABC 5.ABCD
二、1.标准让世界更畅通 2.22
3.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