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岚,贾顺利
(山西省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溃疡密切相关,根除Hp能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然而,传统的三联疗法在清除Hp感染中存在耐药性和依从性的问题。胃溃疡在中医属“胃脘痛”范畴,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引起。我们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采用加味四逆散联合西药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36例胃溃疡患者(有并发症的除外)均为我院2004年5月-2007年5月的住院病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并符合肝气犯胃型,临床表现:胃脘胀满,攻撑疼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每因烦恼郁怒而痛作或加重,甚则痛势急迫,易怒,嘈杂,吐酸,恶心,食欲不振,苔薄或黄,脉弦。所有病例中男92例,女44例;年龄 21 岁~55 岁,平均年龄(39.0±6.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例均早晨空腹口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甲硝唑0.4 g,3次/d,阿莫西林0.5 g,3次/d,6 w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药物组成:按甘草、枳实、柴胡、白芍、白及、乌贼骨各4份,三七、黄芪各2份,连翘1份的比例取药,共为细末,饭前温开水冲服,3 g/次,3 次/d。
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胃镜检查溃疡灶完全愈合。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溃疡灶基本愈合。有效:症状、体征稍有好转,胃镜检查溃疡灶有所愈合。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胃镜检查溃疡灶未愈合或出现并发症。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8%,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年后对两组病例治愈者随访,对照组复发18例(58%),治疗组复发9例(20%),两组病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出现3例轻度腹泻,2例轻度恶心,均未停药,症状自行缓解;治疗组2例出现轻度恶心,但未停药,症状自行缓解。
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西医认为与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和黏膜的防御因子(黏膜屏障、黏膜修复功能)失去平衡有关。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以控制症状,有利于溃疡愈合及防止复发。自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以来,Hp的根除率已经达到较满意水平。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传统的三联疗法在清除Hp感染中存在耐药性和依从性的问题。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横逆犯侮脾胃,以致肝之升发、胃之和降功能失调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症状,多属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虚实夹杂,据此我们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制加味四逆散配合西药治疗本病。四逆散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原为肝气郁结,阳不外达,四肢逆冷而设,现代用途广泛,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方中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柴胡外可和解透邪,内能舒畅气机;枳实行气消滞、泄热降浊,一升一降,清泄内陷之邪气,宣畅胃肠之郁滞;三七、白及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收敛生肌;黄芪益气托毒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有双向调节作用;连翘解毒消痈散结,清郁热,为疮家圣药;乌贼骨收敛止血、制酸止痛;诸药合用融升降、甘缓酸收、扶正祛邪于一体,有标本兼治、疏肝理脾、和胃止痛之效,再配合西药,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切合病机,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