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中的四处典故

2010-04-16 08:24田志更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水草

田志更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抒发了对母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这种淡淡的离情别绪主要是通过金柳、青荇、浮藻、彩虹、青草、笙箫等意象表达出来的,极具民族特色。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软泥上的青荇”化用了《诗经·关雎》中的诗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是一首情诗。在西北水乡,水滩上的雎鸠张着翅膀呼唤伴侣,长短不一的荇菜随风飘浮。一个青年在这里看中了一个姑娘,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少女,就像长短不齐的荇菜中最悦目的一棵。青年在睡意蒙咙中还在思念她,却没有办法和她接近,于是翻来覆去地度着漫长的黑夜。

在《再别康桥》中,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表达了对康桥像恋人一样的永久、热烈的爱恋,可谓一往情深。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寻梦”化用了宋代聂胜琼《鹧鸪天》中的诗句,“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表达了在情人离别后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情。“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化用了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诗中写少妇见到青青的河畔草儿,不由勾起对远方丈夫的绵绵情思。然而路途遥远,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化用这两个典故的诗意,同诗中的两个女子一样,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诗人幻想着正撑着一叶小舟,向着青草萋萋的小河深处寻去,“彩虹似的梦”似乎就在眼前了。

满载—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满载一船星辉”化用了宋代张孝祥《西江月》中的词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赴湖北江陵任职的途中所作。诗人泛舟湘江,沿途美景尽收眼底,然而诗人只选取了“平铺千里秋江”的“一船明月”,明月好像多情的友人,一路相伴而来。同时,明月又和夕阳、鱼鳞般的波纹非常和谐地凝聚在一幅画面上,不由人不驻足观赏。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把“满载一船明月”改换成“满载一船星辉”,星光点点,忽明忽灭,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就像彩虹似的梦一样。这美丽的梦境正是诗人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美好迷人。而今诗人就要离开,自然而生对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再别康桥》就是这样的典范。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水草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