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丹
春风习习,饱涨着生命的浓烈气息。桑芽儿在春风的抚慰下,在雨露的滋润下,闹上枝头。深绿,浅绿,舒展着对春蚕的急切期盼。
“春蚕到死丝方尽”,它的无私,它的奉献,让我深深感动。
不知从什么时候,母亲开始养蚕了。我十分兴奋,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蚕。围着大大的青篾笸箩,半躬着身子,细看白白胖胖的春蚕,倾听细细沙沙的蚕语,总是乐此不疲,不舍得离开。
然而,好景不长,我对春蚕的喜爱在夜色中被窜改,厌恶、痛恨却在心中潜滋暗长了。
那天夜里,雷电交加,狂风肆虐。大雨倾盆,一支大自然的狂想曲扯破了夜的深沉,惊扰了夜的宁静。
我从梦中醒来,发现蚕房里透过来一束光线,光线昏暗而跳跃,一如嗜睡者惺忪的双眼。我知道,母亲又在查看蚕房,为蚕添桑叶了。我轻轻推开蚕房虚掩的门,母亲瘦弱的身影在烛光的跳跃下摇曳着。我心中一酸,怔住了,默默地看着母亲。母亲古铜色的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两鬓的青丝已被辛勤的汗水浸染得花白。母亲粗糙的双手正在娴熟地往笸箩里添桑叶。泪水终于模糊了我的双眼。蚕房外,风雨依然大作;蚕房里,那些白胖的家伙依然一刻不停地大口大口地吃着桑叶。那一刻,一股怨愤直涌心底,我知道,这怨愤是因为蚕,更是因为我自己。
我来自遥远的小山村,村民的纯朴与勤劳并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命运。增加的人口与微薄的土地,促使我的许多同龄伙伴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而我依然摊开双手向母亲要钱,逼得她整日为钱奔波。
风雨声中,母亲摇曳的身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也想像我的伙伴一样,早一点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母亲期待的目光让我无法退缩。两难的境地,让我备受煎熬。
徘徊中,夏天来了,蓬勃的生命开始散发收获的气息。而我的收获在哪里呢?
放学回家,看见大伯蹲在地上,拿着一瓶农药看使用说明,一脸的茫然,大概是看不懂。我喊了他一声,大伯很高兴,仿佛见了救星。当我告诉他怎么使用后,平时威严的大伯,这时竟然露出了羞愧的微笑,就像犯了错的孩子。看着大伯远去的背影,我终于有了明确的选择,也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那天夜里,我又推开了那道门,发现春蚕已变成了雪白的茧。蚕的“作茧自缚”让我有些伤感;然而,蚕却无语,只有那雪白的蚕茧熠熠闪光。
夜再无凄雨,唯有满天星斗。
我伫立风中,感受到一种飘扬的爱,一份深沉的恩。
点评
这是一篇充溢着爱的优美之作。文中写母亲终日奔忙,养蚕供“我”上学;而“我”却想辍学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为此,“我”不理解母亲,怨恨那使母亲日益衰老的“蚕”。然而,大伯最终使“我”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更明白了母亲那份“飘扬的爱”和“深沉的恩”。“母亲”、“蚕”、“我”交织来写。也让本文增色不少。
(刘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