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祥权
案例背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用史实说话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只有通过史实对过去的事实进行成功的再造,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思考、去认识才会更有收效。因此,历史教学离不开史实,离不开用史实说话。
然而,综观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能用史实说话的课堂并不多见,能用正确的史实正确说话的历史课堂更是凤毛麟角。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照本宣科式的直接灌输,即使出现了运用史实的课堂教学,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滥用史实和误用史实的现象。因此,用史实说话并非一件易事。
那么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用史实说话呢?嘉兴市秀州中学周葳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教学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
案例描述——一堂用史实说话的经典课堂
周老师公开课的课题是《罗斯福新政》。这节课的课标表述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很明显,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课标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作用,这是教学的难点。也就是说,这节课教学需要突破的是如何在掌握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一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及品质。
这一课,公开课我听了很多次,但象周葳先生这样演绎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周葳先生是这样演绎的:
首先他展示了1932年末胡佛总统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中的一段史料:
材料一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借助这段史料,周先生做了如下的设问: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依据材料,很容易能得出胡佛总统反对任何变革的结论。他反对变革的理由是一旦变革,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将面临挑战。
有了这样的铺垫,周先生接着把罗斯福的声音展示出来,出示了材料二。
材料二:1932年,在芝加哥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富兰克林•罗斯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说中说: “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罗斯福就职演说
并提问:罗斯福竞选总统的口号是什么?其新政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依据课文概括说出新政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说出新政的特点。
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强化了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概念。其新政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来达到恢复经济的目的。其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学生得出正确认识后又追问:为什么当时的美国人民愿意接受罗斯福新政而抛弃胡佛呢?在这一设问的引领下,周葳先生适时地向学生展示了材料三、四、五,通过这三段材料的展示与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美国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应对措施,除了应对国内的特殊情况外,国际上的风云变幻也影响着美国的政局走向。这样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去考虑的大历史观就出来了,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历史思维的闸门也随之开启。
在上述铺垫的基础上,周先生开始引导学生从深一层次分析罗斯福新政。他问:德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解决经济危机的?在学生有了答案后,他马上链接回原来的材料一,然后再问学生:胡佛的担忧有没有道理?很显然,胡佛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担心的是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将会因为新政而改变,因为德国走上纳粹专制的道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摆在美国的面前。为什么胡佛的担忧没能博取美国人民的认可,而是罗斯福呢?周葳先生再度链接材料二。他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这一材料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培养了学生充分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国会准许”、“非常状况”、“外部入侵”等信息纷纷被学生找出,显示出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而是在维护民主制度的前提下,为应对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周葳先生接着向学生展示了三幅漫画,结合书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展开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前提下的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
最后在向学生展示新政成果说明新政作用的同时,周葳先生不忘补充展示三段材料,通过这三段材料的展示和演绎,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既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危机,得以恢复和发展,避免了革命的爆发,维护了自由民主制度。但新政也存在诸多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至此,“罗斯福新政这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的命题就得到完美的诠释了,周先生向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罗斯福新政历史场景。
通过这样的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胡佛、罗斯福、经济危机、自由民主制度、新政等历史知识都是鲜活的、真实的且富有生命力的。正因如此,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认识也不会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的、机动的。这样一种课堂教学走出来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态度肯定是主动的、充满激情而又富有理性的。无论考试怎么考,无论是会考还是高考,学生都会从容应对,辩证思考,科学作答。总之一句话,周先生的课是成功的。而其能做到成功关键在于他很好地用史实说话。那么,周崴先生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案例反思——高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用史实说话
首先,用史实说话,史实选择要有针对性。周葳先生之所以很好地做到了用史实说话,关键在于他所选择的全部史实都很具有针对性。纵观他上课所选的史实,既有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说词——被视为第一手史料的文字史实,也有反应那时代美国不同政见的漫画、政治评论。不管是文字史料,还是漫画、政治评论,他都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30年代的美国危机以及解决危机的新政这一核心问题。他很少对书本上的结论进行直接的灌输,而是努力用自己所收集到的史料对20世纪二三十年的世界历史进行了成功的再造。正是在这些史实的烘托下,周先生才很好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历史的生动画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竞选、德国法西斯势力崛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给学生营造出了一幅真实的历史场景。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中,学生就能积极地思考、仔细地斟酌、准确地判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因此,在我们平常的历史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用心地去寻找、发掘和积累具有史味的资料,以便自己教学设计时运用。
其次,用史实说话,要选出具有核心价值的史实来统领课堂教学。周葳先生的这堂课,其之所以能很成功地用史实说话,就是他能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出了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则材料——胡佛和罗斯福两位总统的发言(即材料一、二)。围绕着材料一、二这两则材料,辅之以其它相关材料,通过对胡佛、罗斯福两位总统的言论进行层层挖掘,使学生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两位总统对自由民主、新政的各自看法,使学生明白胡佛总统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也正是通过与胡佛总统的对比,认识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是在维护美国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的改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的调整。因此,平时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在众多的史实中去精选那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史实。
再次,用史实说话,史实选择要紧扣课标。中学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课标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课标解读是否准确,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周葳先生能将历史场景精彩而又生动的再造,对课标的准确解读和理解就是一个重要原因。罗斯福新政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在解读的时候是很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周葳先生在解读时充分注意了这个结论的完整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这几个关键词做了充分的关注,才会在教学设计时随意取舍“自由民主制度”、“新政内容措施”、“非常时期”等相关素材作为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这一结论。但与此相反的是当前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课标的理解和解读,致使教学过程缺乏正确的指导,使得教学重点无法落实,教学难点难以突破。
第四,用史实说话,史实选择要符合师生教学的需要。中学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功能与价值不是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因此,在历史再造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上述几个因素外,还需关注所选材料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一定的趣味性,材料要包含可供挖掘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周葳先生的所选的两则关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就是具备了这个特点,它蕴含了丰富的思维因子,使周先生的课能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给学生以无尽的思维空间,因此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才会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的价值和理念。
第五,用史实说话,需要对所选史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设计。比如对于周先生的这堂课,即使一般老师找到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也不一定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因为,很多老师在演绎这些史料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停留在周先生的第一层面的演绎上。当然,也有些中学历史老师可能连上述的演绎都做不到,只是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因此,我们在收集到相关史实后,还要依据课标要求,用心雕琢材料,深入挖掘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心智。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课才具有生命和活力。
总之还是那句话,用史实说话并非易事,并非每个历史老师都能做到,它需要历史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涵养。因此,我们中学历史老师要博学、善思、乐教,这点做到了,或许我们就能象周葳先生那样,不断地制造精彩,体验成功,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