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辉 周子韵 西宁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西宁 810000)
肛裂是指肛门内扩约肌表面的肛管上皮组织的全层裂开,局部表现为纵行的梭形溃疡,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愈合,而逐渐形成慢性肛裂,是一种较为顽固和多发的常见病,以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伴有便秘及便血为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于 2005年3月,采用化腐生肌散与扩肛方法治疗肛裂患者1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8例,男性90例,女性68例;年龄 15~76岁,其中 20~40岁青壮年发病最多,占总数66%;病程15~20年,以陈旧性肛裂患者居多。诊疗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Ⅱ期肛裂:反复发作。创面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有脓性分泌物。Ⅲ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①取截石位或侧卧为,肛周常规消毒,用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②先一手食指轻轻纳入肛内,待患者耐受后,再纳入中指,然后纳入另手食指及中指(注意:此时四指均以纳入中节为度)。③扩肛:当四指中节均纳入肛内后,两手外旋分开,分别向肛门后外方用力,牵扯肛门后正中位。使溃疡裂口加深,深度达陈旧性溃疡的基底,长度不超过 2厘米,以术者感觉后正中位肛管皮下组织有轻微断裂感为度。④如果肛裂发生在肛门的前位,亦应在后位扩肛即可治愈。⑤术毕效果检查,以两指末节可顺畅进入肛门为度,行肛管直径测量。⑥创面渗血点及活动性出血点均要逐一结扎止血,创口内放置止血明胶或凡士林纱条,以无菌辅料,宽胶布加压固定。化腐生肌散:红升丹2.5g,硼砂 50g,麝香 2.5g,血竭 50g,生石膏 150g,朱砂50g,冰片25g。将诸药研细末过筛和匀后备用。术后第二天可排便,便后温水坐浴清洁肛门,然后用蘸药油条置入肛2~3cm,敷料加压固定。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一般 15min左右完成,每日换药 1次,观察疗程 2周。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裂伤或溃疡愈合。好转:症状明显好转,裂伤或溃疡愈合不全或治愈后复发,但症状较前为轻。无效:症状减轻,裂伤或溃疡不愈合。
治疗结果 本组Ⅰ期肛裂病人术后 10d内均愈合,Ⅱ期、Ⅲ期肛裂均在 15d内愈合,未发生不良反应。治愈 149例,好转 9例,总有效率 100%。随访 1年无复发。
讨 论 目前认为内括约肌痉挛是引起肛裂疼痛及不愈合的主要原因,降低内括约肌张力,使肛管皮肤血液供应恢复正常是治愈肛裂的关键。临床上治疗陈旧性肛裂常用侧切术,其为闭合性手术,能较好地降低内括约肌张力,创口小,愈合快,术后瘢痕小,但该术式未切开皮肤及黏膜,断端回缩较小,肛管松解不如后位切开彻底,还可能因引流不畅导致脓肿形成。而本研究采用肛裂的扩肛治疗技术是在局麻下行肛门后正中位扩肛,使溃疡裂口加深,术者感觉后正中位扩肛肛管皮下组织有轻微断裂为度彻底解决了这样问题。如果肛裂发生在肛门的前位,亦应在后位扩肛既可治愈。肛裂合并哨兵痔、肛乳头肥大、皮下瘘管等,一并常规手术处理。若创面渗血点及活动性出血要逐一结扎止血,创口内放置止血明胶或凡士林纱条,以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固定。后正中位扩肛可在直视下开放性地将肛门内括约肌松解,并将肛裂感染创面一并切除,降低了肛管张力,恢复了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肛裂愈合;此方法不仅缩小了切开,减少了出血,加快了创面愈合,还扩大了肛门开口,避免了肛门狭窄。术后配合中药化腐生肌散,方中红升丹、硼砂、麝香、血竭、生石膏、朱砂、冰片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去腐生肌之功效;以利于创面的早期愈合。
应用后正中位扩肛治疗肛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防止盲目扩肛:是指扩肛时不在后位用力,却随意地在肛管四处用力,造成后位没有达到治疗标准,而其他部位却出现裂伤。②防止暴力扩肛:是指扩肛时不按规定的双指中节纳入为度,而纳入更多手指过度扩肛或突然发力,造成肛门失禁或造成会阴撕裂伤。③术后换药时用蘸药油纱条填塞创面,防止桥形愈合。
综上所述,采用扩肛术配合中药治疗肛裂操作简单,出血少,感染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一次性根治肛裂。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化腐生肌散与扩肛治疗肛裂功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