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2010-04-13 06:27:06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西安710068石一宁综述石广礼审校
陕西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视盘胎龄生长因子

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西安 710068) 石一宁 李 静 综述 石广礼 审校

1942年 Terry[1]报道的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ia,RLF)引起学者们的注意,1984年 RLF被正式改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 P)。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水平和围产医学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特别是低体重,甚至是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增加,相应的RO P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属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因其对儿童的视力可造成严重损害,现已成为眼科以及新生儿科学者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对其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迄今尚未清楚。本文就 ROP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流行病学

RO P已成为西方国家儿童主要致盲病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早产儿中,ROP的发病率为10%~34%,其中英国 ROP的致盲率占到总发病人数的 3%,美国为13%,在墨西哥 ROP的致盲率更是高达 62%[2]。我国现尚无以人群为基础的 RO P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资料,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统计 ROP的发病率为19.7%,20世纪 90年代初,大陆报道为 20.3%,黎晓新[3]教授曾统计北京地区 ROP的发病为17%。我省及西北地区尚缺 ROP发病率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 发病机制

2.1 经典学说 “相对缺氧”一直是被认为是 ROP发病的本质因素。 Owens等[4]在 1949年首次提出了高氧与 ROP发病有关。并且 Owens还第一次做出了“plus病变”的表述。人的视网膜在胚胎 16周前是无血管的。视网膜血管从孕16周开始生长,32周时血管达到鼻侧边缘,而颞侧缘则在生后 4周左右(即孕 40~ 44周)完成血管化。因此 ,早产儿其周边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存在着血管未发育区域。这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基础。早产儿胎龄越小,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成熟。此时如果暴露在高浓度氧环境中,高氧却促使早产儿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收缩、闭塞,视网膜组织相对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生长因子大量分泌,促使新生血管大量生成,导致 ROP的形成[5]。Campbell[6]最早认为 ,低浓度吸氧是允许的,但高浓度的氧疗则会对 ROP的产生不利 ,这与现在的研究相符,即近年多数学者研究也表明[7],氧气浓度(FiO2)>40%者 ROP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故吸氧时必须严格限制氧气的浓度,用最低的氧浓度使 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 85%。并且吸氧时间越长,吸入氧浓度越高,动脉氧分压越高 RO P的发病率越高。同时,不同的吸氧方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或机械通气给氧者 RO P的发生率比头罩 /面罩吸氧者高 ,这可能是因为 CPAP或机械通气患儿病情重吸氧浓度较高的缘故。与缺氧有关的细胞因子:目前研究与缺氧学说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 EGF),目前认为是启动新生血管形成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物质,外国有学者[8]研究发现,高氧状态能使V EGF表达下降,正因为V EGF的表达下降,从而有潜在的防止血管增生的作用。但是回到正常氧浓度环境中,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相对缺氧,又导致了 VEGF大量产生,形成新生血管,甚至出血和渗出,最终形成 RO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

2.2 相关因素 研究与 RO P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已公认的早产低体重仍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的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研究显示[9,10]出生体重 <750g,1 000~ 1 250g的早产儿 ROP的发病率分别是 90.0%和 46.9%。胎龄≤27周、28~ 31周、≥32周的早产儿 ROP的发病率分别是 84.3%、55.3%、29.5%,且随着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增加,ROP Ι期以上的发病率也逐步减少。其它如宫内窘迫、脑室内出血[11]、感染、血 pH、二氧化碳分压[12]也与 RO P的发生关系密切。

2.3 最新进展 目前研究发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与 ROP的发病关系密切,已可以成为独立的一个影响RO P发生的重要因素。早在1990年[13],临床上就开始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早产儿贫血,所用剂量从200U/kg◦周到5 000U/kg◦周不等。并且在部分医疗机构已经成为减少新生儿期输血的方法之一。Watanabe等[14]2005年在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候就发现,rhEPO有着与VEGF一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强大作用。Chen等[15]认为在 RO P形成的第一阶段,高氧的环境抑制了血管的生长,当高氧的因素解除,到第二阶段正常供氧的时候刺激大量的V EGF产生,并同时上调了EPO的释放,其再反作用于V EGF,使得新生血管的发生的进程大大增加和增多,促进了 ROP的形成。这一点也是动物实验[16]得到了证实。 Kevin等[17]学者做了从1994~ 2002年的 264例早产儿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其中包括人口统计、临床特征、rhEPO使用情况、ROP的严重程度等等,结果发现,使用rhEPO的量与 ROP的严重程度正相关,使用 rhEPO的 ROP的发病率是未使用组的 4倍。

3 诊断及筛查标准

3.1 诊 断 根据 1984年建立了 ROP国际分期标准[18](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ICRO P),包括分区、分期、“Plus”病 (即阈值前病变,阈值病变)。(1)按病变范围分为3区:1区:以视盘为中心,从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 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 ,从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3区:1、2区以外的部位。(2)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 5期:1期:分界线期;2期:嵴期;3期:嵴伴视网膜外血管纤维化增殖期;4期:部分视网膜剥离期;5期:全视网膜剥离期。 (3)“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阈值前病变”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要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Ⅱ区的 2期+ ,Ⅱ区的 3期,Ⅱ区的 3期+;“阈值病变”是必须治疗的病变,包括:Ⅰ区和Ⅱ区的3期+病变连续达 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其中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 ROP临床特有体征,是早诊断,早治疗最佳的着手点。

3.2 筛查指征 (1)1984年 ROP国际分类法[18]:所有出生体重 <1 251g和 (或)胎龄 <32周早产儿均应接受筛查性眼科检查,每周1次,共4~ 6次,以后每 2周 1次 ,直至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2)2001年美国国家儿科学会和眼科学会制定的RO P筛查标准[19]:出生体重 <1 500g,胎龄 <28周的早产儿应接受筛查性眼科检查,选择性对临床全身情况不稳定的早产儿放宽到体重 1 500~ 2 000g。首次检查时间应在生后 4~ 6周,或矫正胎龄31周。检查由有足够经验和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3)2004年黎晓新[3]等提出我国的 RO P筛查标准:入选:体重<2 000g,胎龄 <32周;高危因素早产儿可以到 2 200g、胎龄 <34周。随诊时间:阈值前病变每周检查1次;血管仅发育到 1区时、无 ROP,1~ 2周检查 1次;2区不严重的病变每 2周检查 1次;2区无 Plus病时 ,2~ 3周检查 1次。终止检查的条件:视网膜血管化(鼻侧已达锯齿缘,颞侧距锯齿缘 1个视盘直径);矫正胎龄 45周,不曾有过阈值前病变;视网膜血管已发育到 3区,以往不曾有 2区的病变。

4 治 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现有的治疗原则如下:(1)观察:1期、2期和 3期病变定期随诊。 3期的阈值前病变密切观察病情。(2)治疗:①对 3期的阈值病变 (Ⅰ区和Ⅱ区的 3期+病变连续达 5个钟点,或累积达 8个钟点):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疗。②4期和 5期病变:手术治疗仍是现在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巩膜环扎术,玻璃体切割术等。药物治疗辅助,主要为新生血管抑制剂,其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活化,抑制活化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抑制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基因抑制剂等。另一类就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E等。但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仍处于实验阶段,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还有一大类就是基因治疗,正处于研究阶段,有望成为新型的治疗 RO P的有效方法。

5 结 语

综上所述,由于 ROP的致病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单一的预防手段,故而对高危病例的筛查尤为重要。ROP虽然表现是眼科的疾病,但与新生儿科和产科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是预防该病的根本。在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合理使用氧疗、严格掌握氧疗指征、控制用氧浓度和时间、规范操作技术,进行必要的监测以避免过量或过长时间给氧。通过人为控制或改变上述风险因素对降低 ROP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完备有效的 RO P筛查制度,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现阶段预防 ROP的发生和降低 RO P发病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尽早建立陕西省早产儿普查和高危早产儿筛查制度和规范化流程。

[1] Terry TL. Extremeprematurityand fibroblastic overgrowth of perisistent vascular sheath behind each crystalline lens: I,preliminary report[J]. Am J Opthalmol,1942,25:203-204.

[2] Adams GGW.Editorial o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8,84:75-76.

[3] 黎晓新.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和筛查指南 [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6):384-386.

[4] Owens WC,Owens EU.Retrolental fibroplasia in premature infants[J].Am JOphthalmol,1949,32:1-2.

[5] Smith LE.Pathogenesis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Semin Neonatol,2003,8(6):469-473.

[6] Campbell K.Intensive oxygen therapy as a possible cause of retrolental fibroplasia;a clinical approach[J].Med J Austral,1951,2(2):48-50.

[7] 王玉环,陈 超.早产儿视网膜病病因及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5):435-438.

[8] PierceEA,Foley ED, Smith LE. Reg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y oxygen in a model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Arch Opthalmol,1996,114(10):1219-1228.

[9] The STOP-ROP M ulticenter Study Group.Supplemental therapeuticoxygen forprethreshol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STOP-RO P),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Ⅰ:Primary outcomes[J].Pediatrics,2000,105(2):295-310.

[10] Plamer EA,Flynn JT,Hardy RJ,et al.Incidence and early course of 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J].Ophthalmology,1991,98:1628-1640.

[11] Andrew S,Gurwood OD.Risk factors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Br J Ophthalmol,2008,92(3):320-325.

[12] 徐巧岚,金立秀 ,戴荣林,等.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1172-1173.

[13] Halperin DS,Wacker P,Lacourt G,et al.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infants with the anemia of prematurity:A pilot study[J].J Pediatr,1990,116:779-786.

[14] Watanabe D, Suzuma K, Matsui S, etal.Erythropoietin as a retinalangiogenic factor i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N Engl J Med,2005,353:782-792.

[15] Chen J,Lois EH.A double-edged sword:Erythropoietin eyed in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 Journal of AAPOS,2008,12(3):221-222.

[16] Chen J, ConnorKM, Aderman CM,etal.Erythropoietin deficiency decreases vascular stability in mice[J].J Clin Invest,2008,118:526-33.

[17] Kevin K. Suk,M D,JenniferA,et al.Human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 and the incidenc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J].Journal of AAPOS,2008,12(3):232-238.

[18] Commit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 rematurity.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Arch Ophthalmol,1984,102:1130-1134.

[19]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Pediatrics,2001,108:809-811.

猜你喜欢
视盘胎龄生长因子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