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以“和”为贵的养生思想

2010-04-13 06:27梁峰岗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灵枢内经素问

王 平,梁峰岗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养生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进行的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1]。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医学典籍之一的《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预防疾病的养生思想,《素问》前四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和 《金匮真言论》均为专论养生之作,而《内经》全书则有四十多篇内容涉及养生[1]。

《内经》养生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以“和”为贵。所谓“和”者,可以理解为清静平和、天人和谐、饮食调和。

1 清静平和,防病祛疾

现代医学理论及实践早已证明,健康不仅包括机体的健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如果一个人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的亢奋紧张,或悲伤哀愁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和生理健康,会出现诸如躁郁症、精神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2]。因此,调畅情绪、平和养神是保健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内经》养生学说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清静平和,方能防病祛疾。如《灵枢·本藏篇》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通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亦云:“是以圣人为无之事,乐恬澹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相反,如果人为七情所伤,则必生疾病。《灵枢·本神篇》云:“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停地思考忧虑则伤神恐惧,过度悲哀则脏器衰竭而失去生机,喜乐过度则神散,忧愁则气闭不行,恐惧则神不收。由神气不足或散失而导致百症丛生,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素问·举痛论篇》进一步阐释道:“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即:气机失调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基本机理。而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保持清静平和的心态,则思想上没有负担,正气充盈,腠理紧密,即使有强大的外来致病因子,也无法侵害人体。因此,清静平和,有利于防病祛疾,保持健康,是养生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2 调节阴阳,和谐天人

人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外在的环境时时刻刻都对人的形体和精神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内经》提出:人必须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寒暑往来变化,主动地调节自身的阴阳,与大自然相呼应,从而避免或减少外邪对人体的侵袭,预防疾病发生,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灵枢·岁露篇》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对此阐发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本神篇》讲得更为透彻:“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在这里出现了“养生”一词,这也是这个词在先秦典籍中的最早出处之一。

《内经》其他篇章还详细阐述了调节阴阳时应注意的细节。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首次提出治未病的理念,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精华所在[3-4]。 又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又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3 调和饮食,平衡有节

饮食是人们从外界摄取营养,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对此,《灵枢·五味篇》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内经》之以“和”为贵的养生思想在饮食方面的原则是调和饮食,平衡有节。

首先,要做到膳食平衡。饮食宜保持多样化,不要偏食、偏嗜某种食物。《内经》认为,各种食物都有它固有的营养元素,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平衡。如果偏食、偏嗜,则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因此,全面、平衡的饮食,适量的营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说,以谷类为主食,以肉类为副食,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这些食物的营养素之间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只有进食结构合理的混合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摄取的需求。

此外,《内经》将食物的性味归纳为五味:酸、苦、甘、辛、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脏腑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五味调和,才有利于健康。如果偏重其中某一种,则会导致气机紊乱,对身体产生伤害。《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其次,《素问·上古天真论》特别强调:“食饮有节。”为此,饮食宜定时定量。《素问·痹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之后,食物须藉脾胃消化、吸收来完成。饮食定时定量,恰到好处,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维持正常,人体便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以确保各种生理机能活动的需要。反之,过度饥饿或饱食,都对健康不利。

总而言之,《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初步建构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雏形。其所提倡的以“和”为贵的养生思想并不是消极的保养或单纯地延长寿命,而是促进人类进化、提高自我素质的积极实践活动,是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使生命尽可能地延长,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1]谭颖颖.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

[2]岳燕.浅谈预防保健中的精神卫生与身心健康问题[J].甘肃科技,2010,26(2):168-169.

[3]张登本.《内经》阴阳理论的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4-8.

[4]李俊德.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和精髓[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5-6.

猜你喜欢
灵枢内经素问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