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琼,王洪波
(重庆市潼南县畜牧局,重庆 潼南 402660)
11.2.1.3 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母猪分娩前20 d连续应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减少继发感染。发病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仔猪断奶前后、转群时,按预防量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1.2.1.4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清洁,减少饲养密度,注意通风、降温,改善饲养环境,调整日粮结构,给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及矿物质含量,注意氨基酸平衡。
11.2.1.5 防止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出售猪只,禁止从外地引猪,隔离治疗病猪。健康猪群应停止移动或少移动,以减少疫病传播。
11.2.2 未发生猪蓝耳病地区的综合防疫
11.2.2.1 疫苗免疫。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时间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11.2.2.2 种源控制。严禁到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场应坚持自繁自养。
11.2.2.3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粪、猪尿。严格消毒制度,全场每2周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带猪消毒。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注意改善猪舍环境。
11.2.2.4 加强对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器官传染病。本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其多发于晚秋、寒冷的冬季及早春,多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率高,潜伏期2~7d,但病程很短,一般经1~3周病猪可恢复。发病期间若遇管理不当,继发感染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胸膜肺炎、链球菌病时,猪的病死率升高。
12.1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热,体温达42℃甚至更高。患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横卧于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咳嗽,眼、鼻流黏液。患病母猪极度衰竭,嗜睡,呼吸用力,咳嗽,产子数减少,产木乃伊胎、死胎。
12.2 治疗
12.2.1 发病猪紧急接种流感疫苗,或使用猪用干扰素+敏感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12.2.2 重症病猪用青霉素600万单位/头+链霉素300万单位/头+病毒灵 70 mL/头+安乃近50 mL/头,再添加适量地塞米松一次性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d。
12.2.3 已发生继发感染的,在进行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2.2.4 饲料中可添加庆大霉素原粉0.2%+病毒灵原粉饲喂7 d。
12.2.5 治疗过程中用电解多维饮水,补充维生素,促进病猪恢复。(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