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武功 712200)杨增芳 田惠琴 葛玲霞 周麦宁 冯晓莉
手足口病是由肠管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 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斑丘疹,溃疡,个别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我院传染科于 2009年 4月至 2009年 7月共收治 340例,其中 3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男 19例,女 13例,年龄 0.6~ 12岁 ,平均 2.7岁 ,其中 0.6~ 1岁 3例 ,占9.4%;1~ 2岁 8例 ,占 25%;2~ 3岁 6例 ,占 18.7%;3~ 4岁 5例 ,占 15.6%;4~ 5岁 4例 ,占 12.5%;5~ 6岁 3例 ,占 9.4%,大于 6岁 3例 ,占 9.4%。住院天数 3~14d,平均 6.5d,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第 3天 (21例,占 65.625%)。治愈出院 30例,好转 2例。其诊断均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
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多数患者不能准确描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自觉症状,临床表现为 :皮疹 32例,发热 32例,均占 100.0%;精神差 28例 ,占 87.5%;头痛 24例 ,占 75.0%;呕吐 23例 ,占 72.0%;易惊 22例 ,占 68.8%;嗜睡 16例 ,占50.0%;颈抵抗 14例,占 43.8%;肢体抖动 10例,占31.3%;肌阵挛 9例,占 28.1%;无力或瘫痪 5例,占15.6%;共济失调 1例 ,占 3.1%。
3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 8例,32例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性 (±)~ (+)之间,糖和氯化物在正常范围,32例均做脑脊液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 7例、中度异常 3例,主要表现为广泛性中~高波幅θ或δ波 9例、阵发性同步高波幅,θ或δ波 2例,局限性高波幅慢波 1例,地形图显示各相应频率段功率值明显增高。头颅 CT检查 3例,未发现异常。病原学检测,由于条件有限,我们仅做了 1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肠管病毒 71型阳性。
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及时隔离,给予利巴韦林或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并给维生素 C、维生素 B6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细菌感染者,适当加用抗生素,有神经系统损害者,均给 20%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给予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
5 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发热 3~5d体温正常,4~ 7d皮疹干燥结痂、并消退,神经系统症状 28例治疗 5d症状减轻,7~ 10d症状消失,10~14d痊愈出院,无一例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管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1~3]。引起手足口病的肠管病毒包括肠管病毒 71型 (EV71)和 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N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大,肠管病毒感染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这些病毒同样有嗜神经性。我院发生的病例中,1例病原学检测查到了 EV71阳性,证明了这一点。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多发于 5岁以下患儿,症状首先发生于病程第 2~ 4天,由于本病主要累及婴幼儿,多数患儿不能准确表达头痛、头昏、心慌、憋气等自觉症状[4],因此,治疗过程中通过密切观察、定期检测、早期发现重症迹象。基本危险因素:(1)年龄小于 5岁;(2)发热 3d或持续高热;(3)出现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无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增高 (> 15× 109/L)或明显减低 (<2× 109/L);(5)血糖轻度升高;(6)肢体循环不良。有上述症状之一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腰穿、脑电图、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治疗,给予对症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法[5],目前尚无对脑神经损害的特效方法。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此药为广谱抗病毒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酐单磷酸脱氢酶、RNA方聚酶和 MRNA鸟甘酸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或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受抑,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20%甘露醇每次 0.5~ 1.0g/kg,静注 20~ 30min,1次 /4~ 8h,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速尿。甲基泼尼松龙每天 1~ 2mg/kg,分 1~ 2次,重症者可予短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或给予中医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4~6]。总之,早发现、早诊断、第一时间给予积极治疗、尽力阻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1]宋紫霞,孙春莉,刘树平.手足口病 16例报告.陕西医学杂志,1992,21(7):64.
[2]景秀萍.手足口病.陕西医学杂志,1988,17(10):35-36.
[3]段雪飞,李 贲,徐艳利,等.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59例临床分析.传染病信息,2009,22(1):39-41.
[4]陶建平,杨思达,邓 力,等.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6(24):423-426.
[5]伍亚辉,邵贵强,张金风.利巴韦林分散片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09,7(4):85
[6]王丽梅,冯 静.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发热病 65例.陕西中医 ,2005,26(5):445-446.
[7]丁艳玲,王丽冬,丁福民.中药内外兼治带状疱疹 70例.陕西中医,2006,27(5):593.
[8]韩香英.中药外敷治疗输液渗出水肿 32例.陕西中医,2006,27(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