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花
氟西汀相关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潘桂花
氟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失眠、出汗、视物模糊、焦虑、震颤。这些反应通常较轻且很快消失[1]。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一种严重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长期大剂量使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后[2]。国内尚无氟西汀与TD相关的报道。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患者,原无TD史,在使用碳酸锂联用氟西汀治疗4个月后,出现TD的症状,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3岁,因兴奋话多、激动与情绪不悦、失眠、卧床不起交替发作20余年,于2009年10月27日来本院门诊。既往外院治疗情况:1987年至2009年一直服阿米替林或多塞平合用碳酸锂治疗,病情不稳定。2009年5月换氟西汀(10~40 mg/d)和碳酸锂(750~1 000 mg/d),根据情绪波动(抑郁或兴奋)及睡眠等情况调节氟西汀剂量,偶停服一二天。2009年10月27日门诊时观察到有明显的口-唇-舌不自主运动,追问病史发现已有1个月左右,2009年9月出现咀嚼样动作:舔舌头、咬牙、撅嘴等,家人观察到亦未予以重视,2009年10月19日因胃痛停氟西汀,家属反映不自主运动消失,但1周后面部异常运动再次出现并加重。拟诊考虑: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TD(原因待查)。治疗:丙戊酸钠缓释片500 mg/d、喹硫平200 mg/d,2009年11月3门诊时不自主运动的频率明显减少,几乎消失,随访至2010年1月19日未再出现。
一般认为抗抑郁药物不会引起TD的发生[3],国内至今尚无氟西汀引起TD的报道,国外曾报道氟西汀单用或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氟西汀联用碳酸锂均可引起TD。Dubbelman等[4]报道1例26岁的瓦解型且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联合应用氟西汀和利培酮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TD。Dubovsky等[5]先后报道了3例:第一例患者在氟西汀治疗加用了多塞平和锂盐后4周开始出现面部异常运动,而在停用氟西汀后缓解。第二例患者在开始服用氟西汀4年后出现口和手的异常运动,而且一直持续到停药后1年。第三例患者口面部的运动障碍在停用舍曲林和帕罗西汀后缓解而在使用氟西汀后重现,并且一直持续到停用氟西汀8个月以后。Bilen等[6]报道了1例11年前服用氟哌啶醇后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停用氟哌啶醇,并用biperiden(哌立登)联合苯二氮卓艹类药物治疗10天后消失;本次氟西汀治疗15天后出现扭转痉挛,停用后一直持续存在。
氟西汀引起TD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5-HT再摄取而拟5-HT能,通过激动5-HT2A受体而抑制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A)释放,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震颤、运动过缓、僵硬,偶有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老人、脑损伤、亚临床帕金森病以及服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和锂盐的患者,服氟西汀更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5,6]。另外,氟西汀抑制P450酶(特别是CYP2D6),既可能提高自身的血药浓度,产生与它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从而促使TD的发生,例如与利培酮合用时,此时TD的产生不一定是氟西汀本身的作用。
本例患者接受阿米替林或多塞平和碳酸锂治疗多年,并无TD,换用氟西汀后才出现,且随氟西汀的增减、停用而加重或减轻,提示TD可能与氟西汀有关;可能与本例患者系女性,40岁以上,为TD的易患人群有关。提示临床医生对此应予重视。
1 陈彦方,顾牛范.新编临床精神药物手册.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3-94.
2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4.
3 Damsa C,Bumb A,Bianchi-Demicheli F,et al.“Dopamine-dependent”side effects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a clinical review.J Clin Psychiat,2004,65(8):1064-1066.
4 Dubbelman YD,Thung FH,Heeringa M.Severe tardive dyskinesia during treatment with risperidone and fluoxetine.Ned Tijdschr Geneeskd,1998,142(26):1508-1511.
5 Dubovsky SL,Thomas M.Tardive dyskinesia associated with fluoxetine.Psychiatr Serv,1996,47(9):991-993.
6 Bilen S,Saka M,Ak F,et al.Persistent dystonia induced by fluoxetine.Intern Med J,2008,38(8):672-674.
2009-11-02)
(本文编辑:张红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电子信箱pan.pan88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