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洁,朱爱华,邵 纯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ICU,江苏无锡,21404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综合征,以反复发作性面部剧烈疼痛为特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0.56/10万[1],由于其反复发作剧烈的颜面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4]。目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药物治疗失败后的首选治疗手段,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5]。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配合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组患者共有84例,男34例,女50例,年龄33~76岁,平均57.4岁。其中54例(64.3%)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所有病例均经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全部病例均选择全身联合麻醉,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采用德国蛇牌硬质脑室镜辅助观察三叉神经的受压部位。在三叉神经根与责任血管之间垫以Teflon涤纶棉,以达到隔离,减压的目的。手术时间1.5~2.6 h,平均2.4 h。
本组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达95.2%(80例),44例术后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减退或麻木,23例出现一过性周围性面瘫,14例出现术侧听力下降和/或耳鸣,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3例,无颅内血肿发生,无1例死亡。
环境准备:病房内保持整洁,内有多功能病床、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心电监护仪。为保护患者隐私,床边设有隔离带,严格控制陪护人员及人流量,保持病房的安静和空气流通。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24 h内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变化,每30~60 min记录1次。若出现意识改变、瞳孔不对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配合护理。注意调节输液量及速度,以免输液过多过快或者不足,防止出现心功能衰竭、血糖过高等并发症。
术后体位及饮食护理: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麻醉清醒后,头部可以抬高10°~15°,头偏向健侧,以免压迫伤口,并有利于术后伤口消肿。48 h后逐渐采用半卧位、坐位并逐渐下床活动。避免过快坐立,以防止诱发术后低颅压性头痛、头晕情况的发生。手术后6 h可少量进食流质,次日逐渐增加进食量,无不适情况后可以逐渐进食半流质、软食,乃至普食。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品为主,避免辛辣、高脂饮食。
术后低颅压头痛、头晕:多为术中释放较多脑脊液所致[6-8]。低颅压导致的头痛、头晕需要排除术后出血。患者可采用去枕平卧,或者头低脚高位24~48 h,同时加快输注等渗溶液,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血肿:因术中损伤岩静脉而致出血或者小脑表面小血管出血,少部分是由于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术后出现血肿[9]。术后需要严密观察有无烦躁、嗜睡、昏迷、剧烈头痛等情况,必要时需急查脑CT,根据出血情况,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感染:常表现为术后发热、广泛头痛,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人出现精神症状。体检常可发现脑膜刺激征。术后3 d后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情况,需要行腰椎穿刺检查。术后需要观察体温变化,遵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颅内感染情况,经过腰椎穿刺检查及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术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多由于术中牵拉邻近颅神经如面神经、听神经、前庭神经等所致,术后出现周围性不全面瘫、听力下降、耳鸣等情况。术后患者面部麻木常由于三叉神经术后牵拉所致[10-11]。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嘱患者从健侧进食,避免烫伤、咬伤及口腔炎症,开始以流质为主,少量多餐。由于面瘫导致的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需要每日涂金霉素眼膏,以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除给与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外,可给与针灸理疗,指导患者做患侧肌肉的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颅神经损害症状常为一过性症状,术后早期出现,本组患者颅神经损害症状都在术后1~4周恢复。
脑脊液漏和皮下积液:术中打开乳突气房未有效封闭,脑脊液自咽鼓管流出,表现为脑脊液鼻漏或者咽部有液体流出。伤口愈合不佳,脑脊液自伤口流出。术后频繁呕吐、憋气、咳嗽、打喷嚏等情况可以诱发脑脊液漏。护理人员应观察手术切口辅料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液体自咽部流出或者鼻腔有无色清亮液体流出。向患者交代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及用力大便等,以免增加颅内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脱水药降低颅内压,采用头高脚低位,防止脑脊液持续流出。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情况,保守治疗后恢复。术中严密缝合硬脑膜,术后持续加压包扎切口是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12]。
口唇疱疹:由于手术导致抵抗力下降,可激活潜伏在半月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唇侧周围出现疱疹[13],一般术后2~4 d出现。保持局部清洁,使用金霉素软膏局部外用,辅以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告知患者避免手抓引起感染,均于1~3周痊愈。
神经内镜技术由于具有能多角度观察、掌握病变全貌、深部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14-15]。而神经内镜辅助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减少以往单纯开颅手术带来的创伤,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变,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同时施以细致入微的护理观察,效果满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岳树源,赵 林,雪 亮,等.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探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43.
[2]潘在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400.
[3]张 莉,姜 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4例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2):156.
[4]孙 英.鼻内镜下行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3):62.
[5]ANNI A,FARISELLI L,ZEM E S.Trigeminal neuralgia.Non-invasive techniques versus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It is really available any further improvement[J].Acta Neurochir,2008,101(Suppl):27.
[6]顾 锐,王慧娟,朱宏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18.
[7]张 弋,郭之通.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4):423.
[8]董明昊,出良钊,陈益民,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3):287.
[9]刘学宽,李光华.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339.
[10]葛培林,刘仁忠,陈谦学,等.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颅神经并发症[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1):1166.
[11]凌 芳,沈梅芬,徐 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3):31.
[12]倪红斌,梁维邦,徐 武,等.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七例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3):103.
[13]朱宏伟,李勇杰,胡永生,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69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17(1):25.
[14]马 骥,温振东,苏 杰,等.神经内镜辅助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11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2):180.
[15]林 鹏,蒋宇钢.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