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媒体视觉文化的审美语境①

2010-04-12 21:58伊卫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趣味传统文化

伊卫东

(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科学系,山东济南 250023)

当代新媒体视觉文化的审美语境①

伊卫东

(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科学系,山东济南 25002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媒得到广泛的运用,传统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人们开始用消遣的眼光,关注着近距离、原生态的生活,不再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通俗化、商业化的图示文化是当下新媒体视觉文化追求的新语境,艺术和生活不再有距离.

当代新媒体;视觉文化;审美语境

随着影像技术和多媒体制作系统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影像制作、数字形成、图像传输的手段和方法上都有了大的改进,新媒体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现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对传统的中西方绘画艺术乃至整个时代的文化体系都是一个冲击和颠覆.新媒体文化传递信息的方式、语言和辨识度都和传统的视觉传达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网络和传媒技术为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和背景支持,另一方面,媒体技术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文化的传达.因此,新媒体文化在这一时代发展也是一种必然.

新媒体文化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交流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图像信息.数字图像传媒的广泛运用和快餐式消费文化的泛滥,传统和谐的文化语境被冲击.当虚拟的、现实的、中西杂烩的新媒体视觉文化吞噬着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文化艺术也在这全新的语境中开始了新的洗牌.

一、新媒体视觉文化审美语境产生的根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数字图像和网络技术不断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把我们推向了视觉文化大潮的洪流中.

首先,快餐消费式文化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艺术也开始了市场化的变革,大量的艳俗艺术如洪水猛兽般向我们袭来,不管我们愿意与否,我们的审美口味和审美倾向都被打上"快餐消费"的烙印,文化园地再也不是一方净土.在传统的文化艺术审美创作和欣赏中,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彰显主体的"心灵和谐"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①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版,第23页.然而,当今的消费时代,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了商业价值,文化领域也难逃商业价值的蹂躏,文化和消费全方位的对接,导致审美取向从此不再追求精神内涵取而代之的是表象化、世俗化的多元态势.带有革新性质的文化消费趋势从理念上颠覆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秩序,为"图示文化"的倡导和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其次,快餐式文化的盛行,审美取向也随之产生系列变化:平民化、精神缺失替代了"英雄主义""现实主义"理想美的追求;近距离、原生态、对生活"泼皮"式的调侃替代对生活崇高境界的体验;个性化的"大众趣味"取代"精英趣味",这一步步的转变彻底摧毁了古典和谐审美文化格局.生活在当代的人们都会面临高强度的生活节奏、职场上的残酷竞争、房子、车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人们如何逃避生活的无奈和排挤心理压力,"浅白"、"表象化"、"无深度"时尚和流行的文化迎合了时代的潮流,满足了人们日常性的文化需求. "泼皮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小资的浪漫情怀"……这些偏离艺术中心的表现样式通过报章、电视、杂志、网络轮番登场,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的愉悦、嬉戏,人们不再关注文字阅读,键盘一击,你想要的信息伴着精美画面来到你的眼前,既简单快捷又省了你不少的时间,视觉文化的通俗化和便捷化的改变冲破了文化修养的藩篱,最大程度上满足各层次对美的需要.

第三,科技的进步,网络传媒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新媒体视觉文化的发展搭载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1世纪是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最近几年网络传媒技术日臻成熟,使得影像生成、处理、传输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可以通过PhotoshopCS修改图片的瑕疵、用3DMAX营造真实虚幻的空间,这些技术手段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图像技术手段,并导致大众文化的图像与信息的泛滥.在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所提供的技术平台成为弘扬视觉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首先,网络传媒技术为当今的图示阅读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全球视觉文化浪潮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影像制作和传输技术为文化的传播消除了国界和地域距离,借助科技的图示文化书写方式在大众层面得到广泛普及.

二、新媒体视觉文化的美学特点

卡西尔说过:"假如一个人不懂得这些直觉符号,不能感觉到颜色、形状、空间形式、图案、和声和旋律的命运,那么他就同艺术作品无缘.这样,他不仅被剥夺了审美快感,而且还失去了接近实在的一个最深刻方面的机会.①于晓等译:《语言与神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版,第166页.新媒体视觉文化在带给我们审美愉悦的时候,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修改着我们的"视觉空间"和"心灵空间".

(一)审美趣味通俗化

中国的古典艺术崇尚形与神、景与情的融合,用形象和形式彰显诗意般的审美境界,追求境生象外的审美效果,中国的古典美学追求的是借景生情,通过表现事物对象的内在精神,来表达对客体的情感与评价,倡导"意境"、"神韵",一方面,追求主体对客体(自然造化)的心理感受(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另一方面,借助笔墨趣味进行审美体验,构建富有文化哲理的"心灵空间",这种传统的审美写照主要是通过主观对客观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化的再现实现主观客观的平衡统一,而西方的古典艺术推崇的,庄严典雅式的模仿自然,追求形式上完美逼真的镜像效果.古典和谐美作为古典美学的理想,主张将构成艺术的诸多因素如再现与表现、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间与空间等处理和组织为一个平衡、和谐、稳定、有机的统一.②周来祥:《古典的美 近代的美 现代的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版,第95页.而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视觉文化,由于受到金钱、消费意识的全方位渗透,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距离被彻底打破,审美不再是少数人玩味的阳春白雪而变成人们日常消费的大众行为,审美距离的缺失,"艳"、"俗"、"丑"、"荒诞"的内容和形式被无限放大作为当下主导趣味来满足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审美趣味的通俗化降低了对文化背景和素养的要求,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审美群体.

(二)审美趣味商业化

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当代文化产业化、工厂化的趋势越加明显.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抢占更大的市场,不断地制造大量的视听产品,以此满足不同阶层的猎奇心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媒体视觉文化不可能坚持古典的美学理想要求"写实"与"表现"不能超越美学语言规范的审美原则,只能将"文化、娱乐、消费、商品"统统打包,一次次改版一次次升级,满足人们的消费期待,新媒体视觉文化所倡导的"写实"与"表现",是建立在主体意识基础上的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和创造性,因此它的"写实"与"表现"都是以超越传统文化的语言模式并彰显当下的精神理想和新的艺术感悟.如果说传统的文化审美是一个静观的自觉行为,那么今天的新媒体视觉文化的狂轰滥炸就是一种不自觉的商业行为,商家采用文化折中原则,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大量复制生产商品化了的文化艺术,麻痹人的神经.文化娱乐商业化的导向,必然带来直白的、表象的审美泛化.文化的转型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网络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不断变换着带有商业目的图像符号,"超级女生、网络选秀、3D大片……"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歌舞升平中不断强化它的消遣功能、娱乐功能、商业功能,将大众审美趣味染上厚厚的铜臭气息.

(三)审美趣味奇观化

新媒体视觉文化通过移植、拷贝、嫁接、类像化等表现手段,将图像、文化信息以互动、多维的形态呈现出来.新媒体视觉文化采用的媒介技术与传统的视觉文化相比,有着独特的自由度,拼贴和移接是新媒体视觉文化的惯常手法,观者沉迷于影像图示带来的虚拟世界,情感得到体验,精神得到愉悦.个性化的生活追求,助长了大众审美趣味的发展,并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乃至审美品位等一系列影响,新媒体视觉文化在当下文化体系中空前的发展和扩张,动摇了文字的至尊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图像的泛滥.文化媒介通过与网络媒体技术的整合,将大众媚俗的文化趣味作为主流趣味放大使其以奇观化态势呈现于世人面前:报纸杂志为了争夺受众群体大肆弘扬媚俗;电视节目融入电脑特技,led技术、电脑灯等将画面打造的精致完美,吸引人们的关注度;电影运用声光电、电脑特技、数字技术重新构架惊险奇幻的情节,换取高票房和上座率…….在市场经济驱使下,人们不断地生产奇观化的文化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成本实现利润,美的创造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20世纪初,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精英"引西入中",力图通过借鉴西方绘画技法来改变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样式,将西方的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形式相结合,将中国的写意品格与西方的审美追求相融通,突破中国视觉文化的水墨语言,今天新媒体视觉文化通过奇观化把与传统文化秩序、美学规范的对立作为个性语言加以展示,拒绝古典审美原则,强调互动交流,通过"另类"的语言模糊我们现实的"肉身世界",以此达到新的审美体验.数字虚拟世界中的审美体验紧密关联着生理感受,一种综合的、动态的生理和感官刺激,在使用者和参与者(传统概念中的读者、观众或审美主体)身上生成伴有意识和意义的特殊审美经验.

三、新媒体视觉文化对当下大众审美趣味的引领

新媒体视觉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传统的意识、理念、生活都受到了冲击.电影、电视、广播、网络、3G手机……,这些被网络、媒体重新包装的、虚拟的、超时空的影像信息不断变换角度颠覆传统的审美文化.当文学名著、历史被当代导演运用电脑技术重新演绎的时候,当广大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 "精英趣味"推崇的古典理想美被逐渐地边缘化.的确,在新媒体视觉文化发展的今天,图像信息正以迅猛的态势覆盖着每一个角落,从美学视点来看,我们的审美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与今、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怀、时尚体验与文人色彩在新语境中转化为"雅"与"俗"、"传统"与"极端"的判断.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包容的状态,它为大众参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媒体视觉文化在当下文化层面上不只是一个借助媒体技术手段的点,也是一个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泛着涟漪的动态的面,它不断地给人们带来美感泛滥和艺术样式翻新,也把传统审美理性的一面通过平民化的追逐而变得缺乏深度.审美品格的平民化是当代新媒体视觉文化具有平等的社会文化地位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过度休闲、娱乐、快感式的趣味追求,会带来人们对审美价值的冷漠.休谟认为,趣味是主体经由想象而产生的辨识美丑善恶之能力.趣味作为一种共时态的社会生活和历时代的文化传统交汇处的特指性精神现象标志,实际上是通过个性的审美偏爱与特定社会的变迁及生活价值改变相联系的.文化审美意识的全面泛化,人们已无法逃避视像的冲击和左右,如何把握图示符号、主体、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媒体视觉文化促成了图像书写形式的完善与发展,单纯的文字语言描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感知需要:一方面,人们被虚幻的数字图像所牵制,另一方面,类象化的数字语言进一步造成主体精神的缺失.今天,无数个像《阿凡达》那样场面恢弘、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在我们面前不停地闪烁吸引我们视神经的时候,我们每时每刻都被那些想象放大的奇观场景感染、震撼的时候,传统的文化艺术被逐渐地边缘化,静观的审美方式也随之被消遣娱乐的审美方式所取代.因此,新视觉媒体文化全面改变了传统审美文化的生存空间及其审美接受方式,开始了人类消遣娱乐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艳红)

G206.3

A

1003-4145[2010]06-0112-02

2010-03-10

伊卫东,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

猜你喜欢
趣味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