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舜华
钢琴演奏美学的情感探析
孙舜华
演奏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艺术的核心特征。拟从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的统一、情感表现与民族风格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探讨钢琴演奏中关于情感的美学原则问题。
钢琴演奏;情感表现;美学原则
钢琴演奏中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美学思想,传达了精神上的一种美,在贴切、有效的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内容的同时,显示出音乐艺术独特的形式美的光彩。钢琴演奏艺术是美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既富有美学的启发,又蕴含着美的特性。钢琴表演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作为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是建立在遵循作曲家风格的基础上、并具有表演者个性风格特点的作品再现。在钢琴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的运动:一种是表演者把自身的思想内涵与底蕴结合作曲家的原意化为音乐,二是观众把演奏者的这种音乐信号传入大脑,再通过大脑的理解转化为精神享受。
音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是否具有丰富的感情内容,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手段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所以,在钢琴表演艺术中,以情感人是演奏艺术的灵魂。而情感的表达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音乐形象,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是所有演奏者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演奏者揭示音乐艺术美学价值的过程。要达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演奏效果,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美学原则。
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演奏者除了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因为每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特定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特定的创作思想,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要充分理解乐曲的含义,不能停留在乐曲的表面,做一般粗浅的理解和表现,而是要深入挖厥它潜在的内容,对内在的潜意进行分析、感受和表现。内在的潜意指导并决定着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了对乐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乐曲思想感情的认知,演奏时才能用准确的情感揭示乐曲的深层含义,达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
一个成功的演奏者,总是既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有特点的去表现乐曲,这是与作曲家共同创作的结果。演奏者不仅传达着作曲家的心声,而且在作曲家创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着审美的再创造,也就是说,音乐表演的创造要以正确传达和再现作曲家的意图为基本原则,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不可能把握音乐表演艺术的真谛。美国钢琴家兼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曾说:“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的个性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往往恰到好处地、平衡显灵般地出现之时,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
如果演奏者缺乏对乐曲的理解,缺乏再创作的热情和对作品的感知,缺乏艺术的想象力,表现出来的音乐就会让人感到贫乏、苍白、缺乏深度。演奏者的音乐能否感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情感的强烈、真挚。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演奏效果,有的感人,有的不感人,除了技能、技巧上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则在情感的表现上,而情感的表现则是对乐曲情感基调的准确把握,基调准确,才能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的发挥。这是因为,情感基调是作品情感表现的总趋势,它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种综合正是高度概括主题表现所需要的。为此,只有加强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准确把握情感基调,使情感的表达与乐曲的内容达到完美统一,才能达到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也才符合弹奏的审美原则。
演奏中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演奏者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它与演奏艺术的舞台表演紧密相联。作为一名好的演奏演员,除了要求具有全面的演奏技巧、深厚的功底之外,尤其要善于用舞台形体表演——这个无声的语言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奏。
演奏者的艺术情感体验,是表达乐曲情感的最佳途径,如果不进行内在情感的体验,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德国美学家玛克思·德索认为:“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活跃着一种无意识的东西——或者恰当地说,是潜意识的东西,那些意念仿佛是独立地、并在不断加重意识负担地进行着工作。但艺术家必须不时地查看这些意念发展的程度,以便在他们正当成熟的那一时刻抓住它们。”情感体验越深刻、越丰富,演奏就越真挚,感染力也就越强烈。也就是说,演奏者将已经化为自我感情的情感、情绪用音乐表达出来,并辅之以恰如其分的形体动作予以充分的艺术表现。优美的声音作用于观众的听觉感知器官,形体表演则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器官。演奏艺术就是在同时作用于人的肌体、多种感觉器官的方式下,完成和实现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与情绪交流的。因此,完美的演奏应当也必须是作品情感与演奏者的绝美技巧与演奏者的表演形体动作的高度协调、高度平衡、高度统一的完美结合。在这中间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协调与平衡的破坏,导致艺术表现的失败或挫折。
表演中投入的情感是建立在所表演作品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时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求演奏者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或是体验得很不充分而却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乐曲情感是通过演奏者的亲身体验和间接体验而获得的,也就是说演奏中投入的情感不仅是表演者自己平时的真实情感的投入,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的深邃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内心感受,是对现实事物敏感的捕捉,而且能够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印象转换成为与之相对应的知觉表象,并使这些表象心灵化,成为艺术形象情感发生的基础。而这种演奏的情感体验,最终还是要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表情动作应包括:演奏者的形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与眼神的综合运用。
钢琴表演中的姿态是表演者在体验、表现音乐的形体反应,它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及音乐的律动规律的制约。音乐的感觉带动了姿态的变化,通过姿态的变化进一步深化。音乐作品情绪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使表演者内心体验发生变化而流露于姿态;手势在钢琴表演中伴随音乐的律动更加细腻地揭示出音乐的内涵。除此之外,手势作为形体的延伸,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更有利于加强情绪、营造气氛。有经验的演奏家在演奏时,从音乐一开始,他的形、神都已进入音乐。手势已成为音乐流动的一部分,已化为整个造型之中。如对最后一个音的处理,如果是嘎然而止、干脆有力的结束音,演奏者的单手或双手悬空保持住;如果是渐弱或渐远之宁静的长音结束,演奏者常常把手轻轻贴在键盘上,演奏者沉浸在音乐中,屏住呼吸,用静止、似乎凝固了的演奏动作与神态营造了乐曲的意境与气氛。此时,音乐已化为自身的血肉和灵魂,一切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留人为之痕迹。这有型而无声的结束让听众在饱享充满动感音响的优美音乐之后,仍然感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给视觉造成音乐仍在继续的印象。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人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技巧的训练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钢琴表演诸能力的训练,这是教学中的不足。正如李石天先生说的那样:“表情是全身的,而不仅是脸部,更不仅是在眼珠上,一个人的痛苦,几乎全身的每一条皱纹都处在痛苦的心理畅流中。如果脸部在哭,身子却没有哭,心理节律就是混乱的,就不能使人信服。”由此可以看出,钢琴表演中情感表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表演者通过演奏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统一的结果。
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世界的不同区域,其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因此,作为一位专业的钢琴表演者,准确地掌握、理解、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风格特征就尤为重要。周广仁先生曾说过“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准确地把握。音乐风格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对于演奏者而言,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要求他在指触、用力、踏板、音响、分句、呼吸、速度、力度、色彩、装饰、结构、层次、线条、气息等等几乎涉及钢琴演奏的所有环节,都要相应地作出不同的处理。用不合适的声音、速度、力度、结构来处理一首特定风格时期的乐曲,是最严重、最不可容忍的“战略错误”。每个时代、每个人、每首作品都有其风格的特征,如:巴洛克时期有三位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亨德尔,多明尼卡、斯卡拉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对人类音乐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虽然也生于德国,但主要的音乐活动场所在伦敦,实际上代表了十八世纪英国的音乐风格;多明尼卡、斯卡拉蒂则代表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韵味。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作出种种不同凡响的特殊处理,却不能在大的方面,哪怕一丝一毫,都不能偏离原作的风格规范。一个演奏者是否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也只能根据他在演奏中对音乐作品风格把握的正确与否来作出判断。每一部钢琴作品表现的情感都渗透了一定的民族精神、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心理审美,再加上民族语言的不同特点,便产生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表现方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的差别,表达情意的方式也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也就各具色彩,在情感的表现上也有所区别。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风民俗都是音乐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情感的表现只有适应民族特点、地域特点,才能为听众接受。所以,情感表现只有与民族风格统一起来,才能使演奏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歌德说:“古人的最高原则就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从美学的角度来探究钢琴演奏艺术,以美学原则来指导钢琴演奏艺术,关注钢琴演奏中情感表现的美学原则,对其加以研究,对钢琴表演美学理论及钢琴演奏水平的深化、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 [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62
2.舒 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38
3.德玛克思·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80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 [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18
5.李石天:艺术心理学论纲 [J].美术,1983(2)
6.黑格尔:美学 [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24
OntheEmotionalAestheticsIssuesinthePianoPerformanc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es some aesthetics principl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iano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unity of emotional cognition and content of the music , the unity of the inner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external expression of music and the unity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national style.
piano performance ; emotional expression; aesthetic principles
ClassNo.:J601DocumentMark:A
郑英玲)
孙舜华,副教授,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福建·泉州。邮政编码:362000
1672-6758(2010)02-0149-2
J6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