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 白丽梅
文学语境中隐喻的诗意效果探析
陈娟娟 白丽梅
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是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产生于通过一系列弱隐含来达到最佳关联的过程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隐含义与文体。隐喻越新颖及其弱隐含越多,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也越强。在此重点探析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语境中的概念隐喻及创造性隐喻等的诗意效果。
诗意效果;关联理论;隐喻;文学语境
诗意效果(poetic effects)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效果,是由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的关于反语还有隐喻等修辞性文体或特殊语言所产生的效果,也称诗学效果,诗体效果,诗学效应等。在关联理论中,隐喻是作为比喻(trope)的一种而被纳入有关文体和诗学效果的讨论。语境效果是一个概括性词语,包括信息效果、人际效果、幽默效果,还有诗意效果等等。诗意效果属于隐喻语境效果的一部分,既是隐喻的一种修辞效果也是一种认知功能。关联理论自问世已引起多方关注,很多隐喻学者都视其为一大进步,关联理论从心理的角度,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弥补了传统理论在隐喻的成因和工作机制方面的不足。尽管关联理论提出了诗意效果这一概念,针对其尚无具体定义和分析,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模式下试浅析文学语境中隐喻的诗意效果。
自亚里士多德始两千多年来隐喻因其特殊性而占据重要位置,关联理论却认为隐喻仅是语言的一种“松散”用法,这种将隐喻“非特殊化”的论调颠覆了人们对隐喻的认识。既然隐喻与其它语言没有什么区别,那就需要找到一种特征去区分其与非隐喻性语言,因此诗意效果等语境效果就成为了一种判断标准。但诗意效果并不专属于隐喻,转喻、提喻和反语等也都可能产生诗意效果,因此独属于隐喻的诗意效果值得研究。关联理论将通过一系列的弱隐含而达到最佳关联的话语所产生的特定效果称之为诗意效果。关联理论模式下文体和隐含义是与诗意效果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
1.隐含义。
在关联理论中,话语分为明示义和隐含义。其中的隐含义与诗意效果紧密相关。构成隐喻的一系列弱隐含可以增强语境效果。“潜在的隐含义越多,同时听话人为构建它们付出的努力越多,则诗意效果越强烈,该隐喻也就越具有创造性”。隐喻的隐含义越多越弱,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就越强。关联理论认为诗意效果来自于为达到最佳关联而得到的一系列极弱的隐含,而文体差异仅在于达到关联的方式不同而已。语境效果与关联性成正比,即语境效果越强则关联性越大。而诗意效果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因此诗意效果不仅其产生机制与语境效果相同,而且其也影响到关联性的强弱。
2.文体。
文体的一般定义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方式。其定义本身界限模糊,因此Leech做了一个争议相对较少的解释:在特定的语境下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使用语言的方式。根据其出现的文体,隐喻可分为小说隐喻、诗歌隐喻、广告隐喻、新闻隐喻等,其中文学与隐喻最密不可分。同时隐喻的诗意效果以及诗性隐喻与诗歌虽有一定联系但并非必然,诗性隐喻并不只出现在诗歌中,诗意效果也并不是诗歌所独有的。所谓诗性隐喻,并不一定局限于诗歌或文学作品,它被广泛地扩展到电影艺术、宗教、科学、政治,以及其它种种生活领域。而被喻为“隐喻的天堂”的诗最能代表隐喻,以诗为隐喻的特殊效果命名最恰当不过。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说过“没有隐喻,就没有诗”。可见诗歌离不开隐喻。
1.隐喻的诗意效果。
隐喻的诗意效果源自其语境效果、文体效果、审美效果等等。
首先,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用法,尤其是一些具有很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能创造出很新颖的隐喻。尽管诗歌中大量运用隐喻,但诗性隐喻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以及随之而来的突然性、新颖性、美学性等。即使是一些所谓的“消亡隐喻”其本身而言也非常具有创造性。作者也可运用他的隐喻和想象,给他的诗歌赋予生命。诗意效果不仅来自于其趣味性也来自于其常规性。有些隐喻因其常闻常见而让人几乎意识不到它是隐喻,但它们并非完全没有诗意效果。例如: “his eagle-eyes”, “it is Victorian”,“bite one’s head off”, “sweep one off his feet”等,这些说法因其司空见惯并不能给本族语者带来太多的联想,但可以令外族语者产生很多想象。
其次,隐喻的一系列弱隐含义均来自人类丰富的联想,可以说隐喻是一个启动器,在一定语境下它可以激发一系列甚至是无限的想象。“如果说语境是语言认知的外部环境条件,那么联想就是语言认知的内部语义连接条件。最容易引起语义联想的是相似的,相反的和相关的语言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认知主体在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影响下可以通过联想进行正确的语义匹配,恰当理解所接受的语言信息”。从隐喻产生的必然性角度来看,语用学家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诸如“经济原则”,“美学原则”等语用原则的内涵……从隐喻的作用机制和理解过程的心理特点来看,语用学家可以与心理学家携手合作,探索“物质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联想”等对隐喻理论中的解释力。
第三,隐喻的特殊效果中其美学性是不可或缺的。诗意效果作为隐喻的一种功能及特征,它还包括隐喻所带来的诗意和美感等,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尤其普遍具有这一特征。作家们就是因为隐喻的这一特点而大量使用隐喻。通过隐喻这一工具,能够在作品中产生出足够甚至是强烈的诗意效果。
2. 文学语境中隐喻诗意效果的产生。
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其语境的构成涉及到很多因素。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是一个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的心理建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互动推理过程就是话语的理解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是在关联原则的支配下进行的。人类认知趋向于最大关联,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而人类的交际则倾向于最佳关联,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设想为具有最佳关联,对其的理解在付出有效的认知努力后能获得足够的认知效果。对最佳关联的追求作家在其作品中使用大量隐喻的原因。
文学语境中除了作者本身以及作者假定的读者的背景百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作品本身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文学因素,可以说在文学语境中,文化与语言本身交织在一起共同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密切相关,在文学语篇中尤其如此,作者选择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就决定了其相应的艺术效果。隐喻因其丰富的语境效果而备受在创作中追寻诗意的文学家们的青睐,奠定了文学隐喻在文学以及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
作者为特定的创作目的和塑造特定的形象,会围绕特定的主题使用一些概念隐喻去制造特定的意象,甚至作品标题中就会包含与作品内容主题相关的隐喻,标题与内容相呼应。例如,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题目本身就有很多隐含义,“红楼”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代指贵族小姐的闺房,而关于“梦”则有“黄粱一梦”, “春秋大梦”等说法,含有飘零易逝之意。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的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整个作品以与“吃”为主线,与之相关的隐喻比比皆是。
文学作品的标题中的隐喻多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概念隐喻,而具体文本中则多是一些作者付出了创作性活动的新颖隐喻。例如,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众多女子飘零的命运早已在这隐喻式的篇名中预示出来了。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主人公玛丽安看待世界的眼光总是与食物联系起来,比如她将房子看作“一块夹层的冰激凌三明治”。文学语境中的隐喻与作品主题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围绕着其出现的。作品中具体出现的创新性隐喻需要读者去发挥想象力,将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产生各种假设,由此产生的诗意效果可以帮助作品艺术氛围的营造,也大大增加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隐喻以其特质能产生诗意效果。在文学语境中,虽只是简单的表达却可以产生一系列弱隐含,引发读者千丝万缕的遐想并激发惊喜或美感等情感体验,由此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即诗意效果,它是语境效果以及审美效果等的综合体。不少语言学家在研究文学文本时只关注语言本身而忽略其思想和美学效果,而一些文学批评家仅从文学批评的视角研究文学作品。文学文体学旨在讨论作品如何通过对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为其主题和艺术效果服务,将文学批评与语言学连接了起来。诗意效果的提出有助于我们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进行文学欣赏。另外除文学外还有很多语境如日常对话,广告等情境中隐喻及其诗意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1.Atwood, M. The Edible Woman [M]. Toronto: McCelland and Steward Limited, 1986.
2.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 ed.) [M]. Oxford: Blackwell, 1986/1995.
3.Leech Geoffrey N. & Michael H.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Stevens. Wallace, the quotations are all from Adagia, in Opus Posthumous, London, 1959.
5.胡壮麟:诗性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3-8
6.李海辉:隐喻的关联性解释[J].外语教学,2000(2)
7.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 [J].外语学刊,1996(2)
8.王小潞:联想的语义连接功能[A].语言与认知研究[C].唐孝威,黄华新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9.严世清:论关联理论的隐喻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10.赵艳芳:语境效果的特性与最佳相关[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2)
OnthePoeticEffectsofMetaphorinLiteraryContext
Chen Juanjuan Bai Limei
Poetic effects are special effects of utterance in relevance theory, being one part of contextual effects, emerging from an array of weak implicature in pursuiting of optimal relevance; the implicature and style are the two influencing elements . The more creative a metaphor and the wider the range of weak implicatures, the stronger the poetic effects of the metaph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etic effects of conceptual and creative metaphors in such literary contexts as poetry and fictions which are used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to which the authors intend .
poetic effects; relevance theory; metaphor; literary context
ClassNo.:H05DocumentMark:A
黄其辉 蔡雪岚)
陈娟娟,硕士,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白丽梅,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1672-6758(2010)02-0139-2
H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