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燕,刘建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宋晓燕,刘建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展开了调查问卷,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女大学生实现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监督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此现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而出现的。特别是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的“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等不公平要求更加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情况,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以郑州某高校3 120名正常毕业且寻找过工作的大学生(不包含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6月11日展开了调研。共收回问卷2 527份,回收率达80.9%,其中有效问卷2 476份,回收有效率为97.9%。另外,发给女生的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8%,高于男生的96%。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投递简历的比例大于男生。男生中投递10份以下简历的比例为32%,比女生多出14个百分点;而投递20份以上简历的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47%,远大于男生的31%。获得5~10个面试机会的女生比例超过男生10个百分点,简单看来好像是女生获得了较多的面试机会,而其他三个统计量却表明男生获得了更多的面试机会,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道理类似于“田忌赛马”,因为实际情况是女生投了30份以上的简历才换来了5~10个面试机会,而男生只投了或者10份,或者20份就得到了相同的机会。那怎样才能反映出这种差别呢?笔者采用了另外一个指标,即获得一个面试机会平均投递简历数量,结果表明女生需要投递4.9份简历,而男生只需3.7份。由此可见,男生获得面试的机会多于女生。
女生在3个月内获得工作机会的比例为27%,比男生低13个百分点;而最终的签约比例也比男生低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从时间成本上看,女生要比男生付出的更多,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学校类别、政治面貌、所学专业、父母的职业、家庭所在地、就业自信心、对将来工作的了解程度、收入标准等。根据调查结果,选取了几个指标加以分析。
受家庭、亲朋好友和社会的影响,女生多重文轻理,正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为将来女生在就业竞争中埋下了隐性障碍——就业扎堆。接受调查的1 092名女大学生中,来自英语、法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将近78%。而根据相关权威部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上述专业均在就业困难之列。
自信是个人发展的心理基础,根据调查结果,30%的女大学生首先选择依靠父母、亲戚等社会关系找工作,明显缺乏与男生竞争的自信。另外,女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付出的努力都要多于男生,而且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所以有些女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得悲观不主动,面试时带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从而在自己一次次犹豫徘徊中贻误机会。另外,她们的不自信还表现在对就读学校和所学专业的不满意上,尤其是当所学专业不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也规定:“妇女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是这些条文过于抽象,没有针对性别歧视的罚则,也没有规定由谁来监督性别歧视,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女大学生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
性别歧视的表现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注明“男生优先”、“只招男生”等即为显性表现;而隐性的集中表现为:“询问女生有没有男朋友”、“计划工作几年后生小孩”、“公司规定工作几年内不允许生小孩”等。调查结果显示,当女生面对这种现象时,29%的人表示无奈,22%的人表示愤怒,13%的人表示可以理解,11%的人对此深恶痛绝。由此可见女生的一种复杂心态。
另外,用人单位对于女生的身高、容貌等个人自然条件上要求比较苛刻,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女生容易打动面试主考官的心。
在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材中,性别分工、角色定型情况非常突出。据调查,幼儿读物中100%的科学家和工农兵是男性,100%的教师和75%的服务员是女性。人教版(1994—1996)六年制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出现率仅为20.4%,而且男性多为社会型、事业型、管理型、悠闲型,而课文中涉及的49位女性,其中32位出现在家庭私人领域。结果,在儿童心目中,从小就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意识,直接导致就业观念的畸形[1]。
(一)从个人方面看,努力做到解放思想,积极寻找锻炼的机会,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提高自身修养,争取就业机会
1.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素质是指“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是人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思想成熟程度,心理与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方面特点的综合”[2]。第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女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对行业内的前沿问题有一些了解,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能力。第二,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用人单位最青睐于思想素质高,责任意识强,大局观念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员工。适者生存,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弱势群体更应该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的重要性,所以在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塑造一个满足社会需求标准的成功者。
2.转变观念,争取做到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女大学生一定要解放思想,抛弃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思想,凭借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强、工作认真细致等,运用自己的一腔热情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另外,女大学生一定要自尊、自爱。受找工作压力和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有些女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职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应该严厉禁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从学校方面看,应该更加关注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制定科学的指导体系,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顺利就业
1.加强就业指导,促使科学、理性就业
帮助女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市场及人才需求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帮助女大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开展就业及社交礼仪培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强自信心。
2.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优秀,在各种奖学金的评定中可见一斑,但实际工作中的女强人比成功男性要少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男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学校应该为在校的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其自身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帮助她们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从社会层面看,应该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1.继续倡导男女平等,创造和谐就业环境
政府要造就关怀女性的人文氛围,继续大力倡导性别平等,摒弃性别歧视,加强对传统性别文化和男权制度的改革,消除社会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建立就业公平的意识,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对于成功女性自强、自立的先进事迹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女大学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美好形象,改变用人单位的偏见心理,为女大学生成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完善人才市场建设,搭建广阔就业平台
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新职业)已经开通,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利用该平台寻觅到工作的比例仍不高。所以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仍需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全国各高校、用人单位、中介组织各司其职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各方交流的渠道。
3.制定法律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当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想维权却找不到合适的法律条文做依据。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条款来保障就业的公平性,并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由政府来解决。比如女性在怀孕及生产期间的工资及奖金可以通过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形式由社会承担补偿,使生育成本社会化,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另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歧视监测部门,不定期地到用人单位调查走访女性工作者,对于存在性别歧视的企业要采取相应处罚措施[3]。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帮助。女性要想成功,就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敢于和男性竞争,坚信自身的力量、潜能和优势,成功迈好人生每一步。
[1]何钧.当代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唐晓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李荣华,常丽霞.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Femal 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
SONG Xiao-yan,LIU Jian-t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problem of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and points out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then raises some suggestions:particularly,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issue,and formulate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protect femal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Female university graduates;Employment;Quality;Intendance
G473.8
A
1008—4444(2010)06—0151—03
2010-09-20
宋晓燕(1979—),女,河南新乡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