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2010-04-07 22:32张万玉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文化

张万玉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关于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

张万玉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转变河南发展模式、改变河南形象以及满足河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以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投资融资体制、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路径,不断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课题。

河南;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的概念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正式使用,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又有复兴中原文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总结经验,群策群力,促进河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决策层、学术界和大众都在关注和深思的课题。

一、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河南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逻辑需要

由于文化产业不仅具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率回报高、受益周期长、准入门槛低、吸纳劳动能力强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且文化产业与各个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塑造河南新形象的现实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河南”两个字一直有着被污名化、妖魔化的趋势,丑化河南人从偏见上升为地域歧视,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河南形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防火、防盗、防河南”等顺口溜到“深圳横幅事件”,从来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一样被如此地群体性歧视,而这种群体性歧视往往被放大至商业环境层面,也带来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窘境,河南形象的改变迫在眉睫。而形象的改变只能靠河南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河南的文化优势,通过对河南文化的营销改变河南文化形象,建立文化认同,进而改变河南整体的形象;通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以自身的发展赢得外部的尊重,解决与外部的交流沟通,改变外界对河南的误解,最终彻底改变河南的外部形象。

(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河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强度上、实现方式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普通市民到文化人士,从大众娱乐到艺术精品,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者都表现出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相比之下,河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面临这种全社会日益高涨的大规模、多层次、快节奏的文化需求,单靠原先文化事业的“统管”模式已根本无法满足,它迫切地要求与之相应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运作模式。

二、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现有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与其具有的潜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1],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观点滞后

目前思想观点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走出文化“事业型”的传统思路,对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的重要支柱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文化滞后而导致今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定位不准。过去传统的文化观念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质及其经营性。今天“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观念还比较浓厚。另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存在思维误区,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文化完全市场化、利润最大化,完全取消其意识形态和精神形态功能。三是对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自然论”误区。认为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就自然发达,“等靠要”等不作为的思想和依赖情绪依然存在。

(二)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河南省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市场存在条块分割、区域壁垒和行政干预,导致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化市场发育缓慢。二是文化市场层次低、规模小,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文化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三是文化市场监管滞后,对思想反动、盗版侵权、封建迷信的“文化”产品打击不够,对文化品牌保护不力。四是文化消费观念陈旧落后,满足于一般生存,忽视文化情操等精神需求的消费。

(三)文化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当前,河南省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既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又带有转型期经济体制的烙印,一些经济体制的弊端在文化管理体制中同样存在。主要表现:首先,是文化行政管理结构不合理。行政管理机构分工过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责不清,难以统一,不便协调。其次,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不到位,“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再次,文化行政部门经营机制落后。由于缺乏竞争、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人浮于事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现象严重,运行机制效率低。最后,文化管理手段单一。文化管理倚重行政手段,管理手段以内部文件形式为主,设置较多的行政许可和前置审批,忽略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

(四)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投融资瓶颈制约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作保证。目前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瓶颈制约。一是投融资过分依赖政府,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不足,民间资本与外资投资渠道不畅。二是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过大。既对市场预测和投资分析的精确度难以保证,又对文化产业政策缺乏足够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信心和投资规模。三是文化产业融资体制不畅。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介入程度低,支撑力度小,造成文化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四是文化产业投入结构不合理。文化设施的重复建设、超预算和“拍脑袋”工程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文化产业的创意投资力度不够。

(五)文化产业人才紧缺

伴随着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人才匮乏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善经营、懂专业、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二是缺乏创意人才。对文化资源缺少有创意的开发利用,市场附加值比较低。三是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四是人才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

(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发展苗头

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热情高涨,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竞相上马,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各种资本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这一方面体现了各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出现有的文化项目前期考察、研究、论证不够,盲目上马,效益不佳,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的不顾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顾市场规律,出现了获奖不卖座、专家叫好群众不买账的现象[2]。

三、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促进河南文化产业需要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从而壮大河南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更新思想观念

制约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先进理念、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河南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不断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充分认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市场机制才能打造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一是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二是要合理划分文化产业中的竞争性行业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对非公益性文化领域,要进一步打破垄断经营,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公有文化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三是要在现有文化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四是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群众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五是要建立充满活力的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发展文化中介组织。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第一,要将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作为突破口,做到防止越位,改正错位,弥补缺位;第二,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三,要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第四,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制定和完善金融、税收、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四)完善投资融资体制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要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拓宽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第一,在投资主体上,要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第二,在投资范围上,要完善文化产业的准入机制。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体育和文化娱乐、文化产品制造和流通等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第三,在政策上,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投资政策与法规,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投资倾斜和税收优惠;第四,在资金投向上,要引导企业投资于基础性文化设施和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五)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首先,要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安排专项培训经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创意、经营管理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其次,多渠道引进短缺人才,积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的新机制。再次,要完善用人激励机制,探索多类型的分配新路径,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后,要综合运用各项优惠政策,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良好服务。

[1]高珊珊.关于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的思考[J].领导科学,2006,(6).

[2]张秀山.新形势下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2009,(12).

The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bout Promoting Henan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ZHANG Wan-yu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To promo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ransforming the Henan development model,on changing the Henan image and on meeting the Henan people energetic culture need.To renew the ideological concept,to enhance the marketability degre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to deepen culture organizational reform,to consummate the investment financing system,to take the cultural talented person troop construction as the way,and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leap frog development are the front topics.

Henan;Cultural industry;Problem;Countermeasure

G124

A

1008—4444(2010)06—0038—03

2010-09-10

200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研究》(2009BSH001)阶段性成果

张万玉(1970—),男,宁夏西吉人,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王晶)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