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特切夫诗歌研究的新创之作——读曾思艺先生的《丘特切夫诗歌美学》

2010-04-07 17:40:49张能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美学意象诗人

张能泉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在《丘特切夫诗歌美学》一书中,作者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从哲学和美学高度对丘特切夫的诗歌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专著。因此,面对这一研究的薄弱环节,生性喜爱诗歌的曾先生克服各种困难,运用美学、文艺心理学、比较诗学等方法,在阐述丘特切夫哲学和美学观的基础上,立足文本,从抒情艺术、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方面具体阐释其诗歌独特的艺术世界,进而分析其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全书视野别样、内容丰富、富有逻辑、系统性强,是一部丘特切夫诗歌研究的新创之作。

该书除导言、结语外,还包括七个章节和附录。导言部分,作者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综述。在其看来,俄国对丘特切夫研究可分为起始阶段、兴盛阶段和深入阶段。为了论证该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者凭借其良好的俄语功底,大量引用俄文资料,使其论述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针对国内已有成果,作者加以归纳和整理,从丘特切夫诗歌自身研究、影响研究、中俄诗歌对照研究以及有关丘特切夫诗歌综述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地阐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2000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丘特切夫诗歌研究》。该书不仅是曾先生首部专著,也是国内有关丘特切夫研究的首部专著。全书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从丘特切夫诗歌与现代人的困惑等七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深入论述。该书也因此在国内外反响强烈。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述,作者不仅为新著找到了切入点,而且也为新著奠定了基石。

从第一到二章,作者着重从宏观角度介绍和评述丘特切夫的哲学观与美学观。第一章标题为“丘特切夫的哲学观”。在该章中,作者独具匠心,用颇具见地的话语论述了丘特切夫与谢林同一哲学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丘特切夫结合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深刻思考,创造性地转化了谢林同一哲学,形成了自己从一切皆变与和谐思想以及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观念的独有哲学观。第二章标题为“丘特切夫的美学观”。作为一个具有深邃而又独特哲学观的诗人来说,丘特切夫必然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学观念。然而,从现有资料来看,论述该问题具有极大的困难。可是,作者依靠自身扎实的功底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对丘特切夫诗歌原文的解读,提出丘特切夫美学观念的内核为悲剧意识。在作者看来,这种悲剧意识是一种与哲学紧密联系的广义的悲剧。“它是面对生存困境的张力,从自然、社会、政治、心理等方面对人之存在的关心与思考。”(61页)因此,这种悲剧意识表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具体来说,作者认为该悲剧意识在诗歌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奋斗与宿命感;第二,孤独感;第三,心灵分裂;第四,悲悯情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分析这四点时,并非清汤寡水式的轻描淡写,而是紧扣主旨,立足文本,依托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对问题层层深入。譬如,在论述孤独感时,作者首先结合 19C俄国文学史,向读者真实展现诗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并从中指出深受世纪病感染的诗人时常将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如《当模糊的忧伤入心底》就是诗人借海涅的首诗传达类似的情感。接着,作者扩大了诗人孤独感的对象,由他人转向自我。如《从城市到城市》中诗人“以爱情已落在你的身后”为由,部分表现诗人因爱情逝去而茫然、痛苦的生存体验。最后,作者深入剖析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由外在转向内在。如曾先生自译的《我的心是灵魂的乐士》。全诗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因孤独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内心称作乐士的一种无可奈何。

从第三章到第五章,作者从微观上紧扣文本分析,分别从抒情艺术、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丘特切夫诗歌美学的艺术性。这三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为此,作者用了全书一半的篇幅来说明问题。第三章标题为“丘诗的抒情艺术”。作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丘特切夫在抒情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作者结合具体诗作,从多变的抒情角度和完整的断片形式展开分析。该部分是全书着墨最多、最为厚重、最具学术功力的部分。关于前者,作者突破传统叙事学理论的局限性,打破以往一个中心的逻辑思维方式,从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现代思维方式出发,多角度、全方位阐述观点。具体来说,作者抓住丘特切夫多变的内心世界,从第一人称主观视角、第一称复数式视角、第二称对话式视角、第三人称客观式视角和多人称变化式视角解读诗歌,论述其抒情艺术。为了让每个分论点论述充实、可信,作者在丘特切夫近四百首诗歌里精心选取了数十首加以细读。譬如,《好似海洋环绕着地面》就是代表。作者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不仅读出了诗人正将个体生命的体验转化为人类共同的感受,而且还分析出诗人正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赋予大众,使之普泛化,从而真实反映诗人的审美情感。作者在研究问题时,还不时从发生学角度对诗人创作的历史语境加以诠释,且不乏精彩的论断。关于后者,作者另辟蹊径,独具慧眼。选择从精致、即兴和完整三个宏观视域研究诗歌含蓄而又凝练、精致而又深沉、优美而又忧郁的美学内涵的同时,将上述三个方面逐一细化,从微观视域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单篇诗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譬如,即兴中的因景生情,作者紧扣诗人天性敏感且极富想象力的特性,立足于自然和女性,结合具体的作品,对因景生情进行了精辟论述。其语言之优美、用词之精当、论述之精彩令读者拍案叫绝。

丘特切夫诗歌之美,不仅表现为多样化的抒情方式而且还表现为新颖的结构与独有的语言。就结构而言,作者以第四章的形式,从个性化的意象艺术和多层结构与多义之美加以阐述。丘诗个性化的意象艺术主要表现为意象分列、象征和意象叠加三种方式。作者认为意象分别是一种以情感或思想为中心的意象运用方式;意象象征是一种以意象为中心的表达形式,它往往具有象征特性;意象叠加是以一系列表面上毫无无关的意象并置组合而成而产生具有新的艺术效果的意象排列组合。至于多层结构,作者认为主要表现为出现客观对应物、运用总体象征以及把思想巧妙隐藏于风景背后。作者通过大量具体诗歌的解读,发现丘特切夫时常会在自己的诗歌中“让自然景物作为思想与情绪的客观对应物,平行、对称地出现,从而使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互相呼应,可见的景物与不可见的精神相互契合,在诗歌结构中形成两条平行的脉络,出现两组对称的形象。两组平行脉络的相互交错,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两组对称形象的交相叠映,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177页)这种独特新颖且极具感染力的多层次结构,在深化诗歌思想内涵的同时,也产生了多又美的效果。例如《杨柳啊》,作者再次通过自译诗文发现该诗不仅具有双重结构,而且具有多义性。诗歌表层结构是极力铺写杨柳,深层结构则是由物及人、由个体及他者、由局部及整体,隐喻着个体的悲剧性与人类社会的悲剧性。作者将借用流畅、清晰地语言将诗歌之美跃于纸上,令读者陶醉之余而顿生沉思之心。为了体现丘诗语言之美的原貌,作者在第五章有限篇幅里,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俄文诗句或诗篇,借用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为丘特切夫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为以多种感觉的沟通和以多样的语言方式来形象地表现宇宙的美,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想。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分内容不仅深刻地论述了丘特切夫语言之美,而且在翔实的原点基础上,为我们描绘了丘诗一幅又幅的优美画卷,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品味丘诗,玩味丘诗的同时,不禁折服于作者良好的双语功底和精辟论述。

第六章标题为“丘特切夫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该部分是作者从总体上对诗人创作的高度评价。首先,作者结合诗人生平、家庭、社会、文化环境与诗歌创作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问题。然后,立足于诗人的代表之作论述其自然中融合新奇、凝练里蕴涵深邃、优美内渗透沉郁的三大艺术风格。其中,作者对优美内渗透沉郁的诗风进行了最为详尽的阐述,并用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该诗风的具体表现:第一,他大多数诗歌都是以优美简短的诗歌形式表现十分深刻而又富于悲剧美的哲理思想,并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第二,他特别善于通过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象、女性来表现悲凉、悲哀及至悲壮的心境或主题;第三,往往把优美的东西融合在一首诗里。

结语部分,作者再次用画龙点睛的笔墨对丘特切夫诗歌之美加以评述。另外该书值得再次一提的是书后有三个附录:其一为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诗意的活自然与生命的哲理》的论文。文章着重论述了丘特切夫的自然诗对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影响,其文观点新颖、史论结合,论述详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二为费·伊·丘特切夫。该文是作者与他人合作翻译的论文。为国内深入了解诗人情况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材料。其三为丘特切夫生活与创作年表。这是作者参照多种俄文材料、呕心沥血的结晶。

勿庸自疑,《丘特切夫诗歌美学》是国内迄今为止对丘特切夫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理论著作。通观这部著作,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始终沉浸在丘特切夫优美而又沉郁、凝练而又深邃、自然而又新奇的意境世界中,在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立足于诗歌原点,力图剖析诗歌的原滋原味,向人们呈现诗人独特而又深刻审美情怀。此外,作者流畅优美的文风,将丘特切夫诸多诗歌描述的形象生动,让人心旷神怡、如坐春风、受人匪浅。总之,作者以严谨的治学精神、良好的语言功底、缜密的思维逻辑为读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

(曾思艺著《丘特切夫诗歌美学》,人民出版社 2009年出版)

猜你喜欢
美学意象诗人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诗人与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