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601)
护理教学的创新教育
张小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601)
创新 护理 教育
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后指出:“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温总理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做到的就是创新教育。从广义上讲,创新教育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方法途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涉及教育领域的改革与突破。从狭义上看,创新教育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
就学校教育的育人性而言,创新教育要围绕学校育人的总方向、总目标,任何脱离学校育人功能的创新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创造性是一个人发展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学校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创新教育要打破旧的教学行为模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新的观点来认识、消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完全抛弃旧的或人类已经形成的富有逻辑体系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将创新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几次科技活动、几个标本制作、几段话剧的编排等等,这些活动只是创新教育的载体和操作手段。创新教育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采用合适的载体呈现出来,课程教学就是最重要的载体。要将创新教育真正落实在课堂之中,要通过各门课程教学进行渗透和熏陶,努力寻找创新教育的课程渗透与课外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使创新教育在课内外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创造性要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辅导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师生要在平等、和谐、共同参与的关系中实施学校创新教育。只有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础和氛围。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教育比美国教育扎实雄厚,但是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出现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美国却占了全部获奖的 70%?为什么不少中国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平平淡淡甚至碌碌无为?为什么美国学生虽然很少在死记硬背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却能在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中展露才华?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后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对前人或他人观点的否定与超越。要实现这一否定与超越,没有评判性思维与求异性思维是不可能的。2006年刘明等以国际护士会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I CN)2003年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建立了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框架,该架构中,“护士职业核心能力”被定义为护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这 3个基本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并反映在 8个维度中,“评判性思维”为其中一个重要维度。2009年胡爱招等对我国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是我国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核心能力之一。2009年宋春燕等对临床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核心能力中“评判性思维、科研”分最低,30岁以下年轻护士得分明显低于30岁以上的护士。可能与护理教师对创新教育比较陌生,护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搬医疗模式、公式化、条条化、照本宣科的现象,学校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差距较大等因素有关。高等护理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教育,护理专业学生不敢质疑、不敢探索、不敢发散思维,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临床医学、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5.1 改变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M 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掌握知识的效果作了很有意思的表述:在“自己动手做”和“教别人或学了就用”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最好。可见,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都局限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本讲义或教材的作法,改变“满堂灌输”“当堂讲懂”的传统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07年我校创建了“中央职业教育护理实训基地”,打破了“固定式”教学格局,在“护理工作仿真环境”里配置推拉椅、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同一场地既是理论教学场所,又是实践教学场所,既是技能示教场所,又是技能训练场所,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耳闻目睹教师演示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联想操作原理,不断产生疑问,引发讨论,加深理解,活化了所学知识。我校护理教师还在该基地发明了“传染病教学模型”(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模型采用透明材料间隔,学生既可以在观摩区内观看教师的仿真操作,又可以进入模型内,扮成医生、护士、学生等,进行模拟训练,增加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模型内设施均可移动,能随时换成其他设备,布置成其他仿真环境,进行其他仿真教学,起到了“一室多用”作用,既充分利用教学实训场地,又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2 引导学生向探索式学习转化 在传授式教学中,学生一般容易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态,以死记硬背为主,不能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以致创新思维匮乏。为此,我们在《传染病护理技术》教学中,借助微机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向探索式学习转化。即第 1节课教师讲授某传染病基本概念,第 2节课学生上网搜索该疾病有关资料 (包括图片、视频、课件、进展、新闻等),课后作业为:“简述您学到了哪些‘关于 ×××病护理’老师未讲到的知识?简述老师需要改进之处。”巩固所学基本理论,拓展学生知识面。
5.3 面向社会,培养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功能,服务社会是大学创新的意义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激发他们索取知识的愿望,培养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如在讲授《传染病护理技术》的同时,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社会上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为达到宣传效果,学生们根据各类人群特点,想方设法设计出不同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受到热烈欢迎。活动后,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社会对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量太大了,我们不但要学好传染病防治知识,还要设法大力普及这些知识。在讲授《内科护理技术》时,我们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病房观察患者,了解护理工作过程,找出学校教学与临床的差距,且每周与学校教师交流信息。学生们反映这样做不仅打破了他们对知识的思维定势,而且还促使他们了解临床,学会了在临床这个未来就业的特殊环境下如何与人沟通,锻炼了解决困难的能力。
5.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没有唯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评价都应该是学生积极向上的阶梯和进步的推进器,都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都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测验为常采用的测量工具,考前背书、考后忘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于 2007年开始将“护理综合实验”作为教学评价指标之一,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为,要求学生在见习中认真观察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做护理综合实验,模拟反映临床护理工作过程。通过学生们扮演临床不同的角色,模拟临床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护理方案,促使学生反复思考临床,将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设计的护理方案虽然来源于临床所见,但不死搬硬套临床情况,而是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设计的更加完善,达到了“来源于临床,超越临床的目的”。
5.5 开展创新活动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十分重视,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地位,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以来我校护理专业连续 3年开展了“小发明、小创新”活动,有364名学生参加该活动,发明作品 373件,其中 22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另有 37件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活动期间,学校为参加活动者提供实验室、设备,安排教师对学生小发明作品进行指导。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项目除一般奖励外,学校还支付所有专利审批费用。所有小发明作品均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为主题,均有自制的作品模型,均配有设计思路文字介绍,且所有参加者都要亲自向大家介绍作品。促使学生主动深入临床,观察临床护理工作,了解患者需求,训练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我校学生持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证书就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5.6 将技能竞赛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首次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选拔中,我们让学生自学参赛项目,然后逐层选拔。此外,在短短 1个月的备赛期间,我们先后请了十几位临床护理老师对选手的护理操作进行点评,然后让选手自己到不同的医院进行临床调研,与同学、学姐、临床护士进行讨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钻研相关书籍,研究相关视频,形成操作方案后再请指导教师点拨,使备赛过程成为培养选手创新能力的过程。由于竞赛操作方案是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所形成的,所以比赛期间选手们发挥自如,所有参赛选手均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摘取了团体一等奖的桂冠。
总之,创新教育不是一个项目、一门课,而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理念、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方法。只有在护理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将创新教育融入进去,才能培养出符合临床需求,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1] 葛明贵.学校创造学习心理与教育[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79
[2] 黄黎明.批判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与创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1,(2):67
[3] 刘 明,wipada kunaiktikul,wilawan senaratana,等.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8):22
[4] 胡爱招,章晓辛.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91
[5] 陈 曦.大学生科技创新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3
[6] 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0
(2010-03-01 收稿)(陈 迁 编辑)
R 47
A
1008-6633(2010)03-429-02
安徽省高校重大教改计划项目“高职高专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