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PBL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0-04-07 16:38王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情景

王晶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湖南 郴州 423000)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各行各业都对人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高校计算机教育而言,必须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目标为主导,没有形成自身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也仅仅是为了拿到计算机应用合格证书,并没有形成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结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从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出发,试将PBL学习模式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PBL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思路

(一)、PBL概念和特点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发现学习、协作学习、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真实性问题,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PBL 就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学习工具,通过解决一定的问题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将复杂的螺旋式、网络化结构的计算机知识以“问题”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知识重新进行整合,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PBL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建构主义思想

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理论,在PBL学习模式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学习前,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的责任,要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PBL中是指导者和监控者,其主要职责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并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

2、以问题为核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PBL中的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可以来自实际生活,也可以是学生解决问题时出现的新的问题。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PBL学习模式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计算机教学注重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在PBL学习模式中,由于学习活动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属于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而应该鼓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以信息资源为支撑,以提高能力为宗旨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主导理念和方向是以能力为本位。也就是说,基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熟练操作计算机技能的劳动者和信息社会中所需的管理人员为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实现自身的特点。

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南》,笔者认为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采用PBL学习模式,在多种信息资源的支撑下,通过学生有效地查找、筛选信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进行综合、抽象、批判甚至创造性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二)、PBL设计原则

1、创设问题,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PBL学习模式面向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运用PBL学习模式时,首先应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要做到这点,需要计算机教师查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资料,将设计结合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未来工作中,并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加以提炼,创设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的问题情景。这种设计可以视为“问题连锁”,即一个问题包含在另外的一个问题中,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这样,学生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不自觉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积累,培养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有胆量创新

创新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只有为创新积累好动力,才能创,才可能新。

在运用PBL学习模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这样操作“是什么”结果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不然会出现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作业。

3、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体,都与外界是相互联系的。在PBL学习模式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愉悦、宽松、民主的问题情景和心理氛围,巧用不同形式的讨论,使设疑、质疑、释疑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发现规律,学得新知学得方法,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 Powerpoint应用时,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设定某个主题,用 PowerPoint将小组成品进行汇报。学生在小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小组设计。教师在每个小组进行设计时,要给予监督与指导,让所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当小组设计完毕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设计提出相关的问题,小组成员给予解答。在整个设计和汇报过程中,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大家都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

(三)、PBL设计流程

PBL 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其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师首先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为参照,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组织并启发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和集体等多种活动共同完成发现和体验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将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PBL学习模式的设计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项目→学生制定计划,分组讨论→ 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汇报评价→问题反思。

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项目

只有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问题情景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专业型问题情景:即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联系,提出具有专业特色的问题。

(2)悬念型问题情景:创设悬念,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愿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网线这一操作技能时,可以提出悬念,怎么样来制作网线?网线如何与计算机相连,网线钳是如何使用的?设置这些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比较,去探究。

(3)复合型问题情景:所谓复合型问题情景,就是学生在解决教师创设的问题时,要面临多种情景。教师提问时必须注意问题的四大特性:一是问题性,就是所提问题必须经过思考、论证才能回答;二是障碍性,就是所提问题能够形成思维阻碍,引起焦虑情绪,产生求知欲望;三是探索性,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探索的冲动;四是可接受性,就是问题或情景能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满足他们的需求。

2、制定计划,分组讨论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间制定探究计划和步骤,并相互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3、查找资料,探究问题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找相关资料,将以前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的概念、原理和学习策略。

4、汇报评价:即小组将自己探究问题的结果和收获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分享。

5、问题反思

这一环节也是强化迁移的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古人云:“学起于疑,成于思”,可以通过教师总结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将知识内化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

三、“PBL”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高校旅游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powerpoint课堂教学为例,说明这一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由于学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具备旅游行业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我打算创设旅游解说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PPT制作解说演示文稿。我首先展示了一副学生作品“中国八大菜系”演示文稿,创设“点菜”的情景,让学生“点菜” ,由一位学生上台操作,向点菜“顾客”介绍他所点的菜肴。然后提出问题:在点菜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接着我展示另一副教师作品,创设相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点菜,引导学生比较两次点菜的体验,找出不同之处,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超级链接”。接着学生探索制作“超级链接”的方法。让学生总结三种方法,指出其中的区别,特别是对链接目的地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请学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的预先设计,学生肯定会碰见“超级链接”看不见了的问题。这个时候,进入到教学难点和重点,即更改超级链接的颜色。学生探索如何更改超级链接的颜色,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再次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美化与优化设计。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抽签分为若干小组,小组之间共同制作演示文稿,并写好解说词,请小组代表上台模拟旅游的导游工作,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参观者,可以向“导游”提问。

通过本章节的设计,笔者反思设计过程,发现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资料必须丰富,课时安排也必须充分,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思考问题,并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前续知识掌握不牢,导致新知探究问题学习时,容易出现气馁的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总体上说,通过学生的努力,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中,不仅可以学会PPT中的超级链接的制作方法和高级技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目的在于通过问题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它不仅能够克服高校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者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照搬 PBL的设计流程,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专业学生,灵活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问题与探究相连接,这样才能使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现彻底的改革与发展。

[1]徐丽欣.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J].华章,2008,9:63.

[2]江国粹.基于PBL学习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6):1423.

[3]燕丽.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6):1454-1455.

[4]韩玉波. 实用技能类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D]. 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 2000.

[5]刘明生, 王救文. 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讨[D].2000 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2000.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专业情景
情景交际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