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少丽
(广东省英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广东 英德 513000)
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罗少丽
(广东省英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广东 英德 513000)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广大中小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并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改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还要加强培训,提高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学生要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合作学习技能。
合作学习; 师生关系; 能力; 技巧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什么是合作学习?有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五方面的优势: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②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⑤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从理想状态来说,合作小组学习应该有以上五方面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环节都是为合作而合作。不看教学内容,不看学生实际,不看是否需要,每课必有合作学习环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学生方面
(1)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没说几句,有的甚至还未真正进入交流状态,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合作学习显得匆忙、凌乱。比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四人一组,分别讨论:春雨沙沙沙,( )乐得( )。(学生很兴奋,不加思考,四个人马上凑在一起,开始讨论。)生1:(是组长)“谁先说?”生2:“桃花乐得张嘴笑;小草乐得探出头;柳树乐得长绿发……”(生3急了,开始抢嘴,组长示意听听生3的意见。)生3:“我认为还有青——”(才说出个“青”字,只听见老师“啪啪啪”三击掌,全班同学立即坐正。生3还想往下说,被组长瞪了一眼,讨了个没趣。实际上生3想说的是“青蛙乐得敲起鼓”。多好的句子啊,可惜没有让他说下去。)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3)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实际上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很多,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总是很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也多。
(4)缺乏合作技能,效度不高。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出现这种状况,一来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二来是学校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取胜。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社交的技巧了。
2.教师方面
(1)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在讨论教学中,教者提出的问题浅显,答案直白,要么思考价值不大,要么根本没有思考的价值;提出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争论,没有讨论的必要,合作学习显得多余、牵强。比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请小朋友读课文(《勇敢的孩子》),然后两人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勇敢的孩子是谁?”(两个学生读课文,一个只读了一半,一个更少,两人笑眯眯地凑在一起,似乎觉得太简单了。)生:“这个勇敢的孩子是南南。”很显然,这样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采用合作小组学习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2)指导不得法。一方面,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对指导的度把握不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失时机地中间插话:“要怎么怎么样,不能怎么怎么样,这样是不对的,应当那样。”想一想,这样还叫小组合作学习吗?和教师直接讲授有什么差别。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争论焦点、合作效果,教师“导”的功能没有很好发挥,使得学生的争论越来越偏激,合作学习显得形式、异位。请看一个教学片断:师:“请小朋友两人一小组合作,一个扮演小鸟,一个扮演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开始吧!”(老师说完,站在讲台上观望。)(学生先各自准备,后开始争论。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中间走动。)小鸟:“我在天上飞了100多里,飞得嘴都干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青蛙:“鬼才相信你呢!反正我知道天只有井口这么大。”小鸟:“你怎么这么笨哪!不相信你就跳出井口来看看。”(此时,老师停在学生中间,继续观望,未发现不良的苗头。)青蛙:“你才笨呢!我不跟你多费口舌了。”小鸟:“我也懒得理你。”(两人已互不理睬,老师却还未发觉。)
(3)评价不科学。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
对于合作学习存在的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师缺乏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缺乏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合作学习有它的程序、策略和方法,教师掌握好了相关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去运用它,从而取得应有的实效。比如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怎样合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程序是怎样的?哪些内容需要采用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等等这些方面,仍然有不少教师是一知半解的。
2.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这样小组成员间就不具备合作的条件和倾向性,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也就不可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3.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基础,但在教学时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中的某些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对全体的评价和奖励。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互动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1.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与时俱进。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了,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都要本着这样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建构属于他们自己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解释和评价他们思维结果的权利。
(2)加强培训,提高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我们知道,实施新课程,首先需要培训师资,让教师接受培训,走进新课程。对于合作学习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让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它应有的效能。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合理分组。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划分小组既要考虑合作学习的内容,又要考虑合作学习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程度高和程度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在一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优势互补。这样的小组划分,与座位编排一致,相对比较稳定。当然有时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临时组合小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是按学习内容的不同组合,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合作学习小组要形成一定的机制。合作学习小组如果自由松散,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就不能有高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内可实行轮流组长制,组长要起组织的作用,让全组成员责任明确,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
第三,采用合作学习的适合情况。什么情况适宜采用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以下三种情况适合采用合作学习: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该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②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③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四,小组的学习形成与其他学习形式的有机结合。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小组学习之前,组成学习的群体的个体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小组成员合作的效果则不会理想。
第五,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教师应该统观各学习小组的情况,并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提出要求;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当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第六,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你的见解真棒",“你回答的真响亮",“你听得真仔细",“你们小组的方法真多"等,使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让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学生方面
(1)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新事物,教师要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要靠学生积极的参与。成功的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那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呢?首先,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我们知道,一般的班级学生都在50人以上,这在全班开展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很少,锻炼交流的机会有限。而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化整为零,使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经验的机会,能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别人尊重的机会。其次,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再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就能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2)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小组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和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学会“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培养学生“三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实践,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了合作学习的科学内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贵新,侯国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世贵主编.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1).
[5]周耀威.简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责任编辑 靳荣莉)
2009-10-11
罗少丽(1976-),女,广东英德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G633
A
1008-469X(2010)01-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