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敏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现代教育技术】
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郭秀敏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别。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的保障,对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明确网络课程的概念,分析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作好网络课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从而制作出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服务。
远程教育;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Internet的出现及应用为个别化学习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远程教育的成败,所以它一直是远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的保障,对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指出:网络课程(Network Course)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资源,这里的教学资源具有很广泛的含义,包括各种媒体类型的资源,电子书、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多媒体课件、小课件、各种图表、存储教学内容的数据库、案例库、题库、多媒体资源库等,都可以作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包含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软件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具有展示教学内容和交互两大功能,不包含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是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因依托于网络而具有共享性、非线性、交互性和时空的非限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都花费大量的心血致力于网络课程设计与改进,尽管我国网络课程的发展势如破竹,成绩喜人,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①注重内容呈现,忽略教学设计;②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或者是素材大杂烩,华而不实;③缺乏适当的“监控”,师生间交互不足,学习者自主学习效率较低。
电大系统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讲授型模式。即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向学员传送。在Web页面中,内嵌表单等程序,供学员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员的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这种模式同步或异步进行,具有单向性、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哈佛TFU(Teaching for Understand,简称TFU)网络课程兼顾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体现个性化,广泛采用讲授型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由于大多数课程开发人员是由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很少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参与,所以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教学策略往往是靠教师以往面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来完成,没有专业的、系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步骤,这必将影响网络课程的设计和使用,严重的是很多开发者从思想上根本就不重视教学设计理论。因此,建议或者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技术专家,或者对参与开发的人员进行有关“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体现“协作学习"方式,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对象的分析
我国目前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的对象十分复杂,既有在校学生,也有许多在职人员,包括下岗职工。课程设置也五花八门,从短期职业培训到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正确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他们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接受能力和主流喜好等,将这些特点融入课程中。例如在同一课程名称下,考虑不同的授课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设计。另外,不同学科的课程不仅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别,其授课方式和课程结构也往往不同,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设计。
2.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组织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进行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不同多媒体表现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选取适宜计算机网络表现的信息内容。其次,把选定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形成节点。再次,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热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加入交互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精神。最后,还应建立一个动态的、庞大的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参考资料、背景知识、案例、素材、网址资源以及学习工具等。另外,资源库内容与相关教学内容之间要有链接。但是不应太多,同时应注明链接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度,或给出建议阅读的等级。
3.选择媒体素材
网络课程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各类媒体学习资源要十分丰富。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段,表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由多媒体表现。
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宽学习者知识面。
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习者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医学网络课程结合网络和计算机的特点,增加了计算机虚拟效果,用大量的网上实验取代传统实物的部分实验,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将抽象的病理、药理和生理现象抽象为具体的形象运动的图像,让学习者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突破了课程的难点。
4.学习环境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应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①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既能体现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又能为学习者开辟展现自我和进行自我评价的空间。因此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超文本方式组建的知识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建立自测题库。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包括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网络课程应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设计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不同时空的学习者在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其设计应包括:搭建学习社区,在该社区中,学生之间可以就某论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提供协作工具,如BBS、E-mail、ICQ、电子讨论室等;设计讨论议题,等等。
5.确定教学策略
网络课程由于其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学习者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导航方式通常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在线帮助等多种。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程,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学习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提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根据前面对教学对象、学习内容的分析结果,网络课程能为学生建议一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有探索法、情境法、讨论法等。学习组织形式包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种。
6.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尽量不要采用教材上已有的案例,当然在没有现成案例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原例。我们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习对象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习者在充足的教学资源中自主建构学习。如果我们设计的网络课程达不到这点,就很难谈什么自主学习,更谈不上网络课程的优越性了。
7.设计评价手段
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一方面对学习者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体系模块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每章节、单元自测题,能及时反映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明确。
(2)采用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避免教师主观命题所造成的偏差,并采取结构评分方式,将考试结果与平时成绩加权,综合考虑。
(3)考虑到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的特点,小论文及实验均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每学期进行教学信息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给每个学生,内容涉及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因此获得真实的教学信息反馈。
以上课程评价组成一闭环系统,并根据教学评价结果的实际情况,反馈给网络课程设计者及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计划等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正,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网络教学各要素即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环境及评价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是网络课程实现其教学功能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注意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特点:首先它是一个“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既注意教师的教,更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也就是说既重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它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设计过程,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对它的优化和完善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实现的。教学系统设计只有在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实践中进行反复的修正和改进,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R.赖丁,S.雷纳著.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跃.中英远程教材编制的差异[J].中国远程教育,2002,(6).
[3]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习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肖隽.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3).
(责任编辑 宋 悦)
2009-11-01
郭秀敏(1964-),女,河北元氏人,正高级工程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广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研究。
G434
A
1008-469X(2010)01-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