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思路

2010-04-07 07:36:35吴十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隐性普通话语感

吴十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205)

回归生活: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思路

吴十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 410205)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通过内隐学习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隐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普通话教育中,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使用之中,因此,“回归生活”,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生活化,是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回归生活;普通话教育;隐性教育

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甚至超过某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不同语种,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学习第二语言。为什么学生学习普通话比习得母语要艰难得多?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校的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占主导地位,学习语言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教师进行的是一种实验室的语言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一些僵死的语言符号,使语言直感可望而不可及。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曾说:“我周围的成人没有用什么方法教我语言,是我自己学会的语言。”[1]可见,儿童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语言,周围的成人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人类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还发现,学习者在课堂上操练语言点时注意力会有意识地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由于交际压力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把分离出来的、相对静止的语言知识点呈现给语言学习者,不能够成为他们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怎么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好普通话?我们认为,在普通话教育中,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回归生活”,则是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 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优势

教育可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是现今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即教师通过外显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获取显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通过内隐学习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隐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各自的优势,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共同对人的成长发生作用。

人们学习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学会使用目的语。用王尚文等人的“语感中心论”来说,即语感。普通话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何为语感?怎样获得普通话语感?“语感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直觉能力”[2]。“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也许可以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3]。根据语感的定义,语感的基本特征是直觉性,具体地说,语感具有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快捷性、直接性和整体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隐性知识,主要通过内隐学习机制获得,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唯一途径。普通话语感包括对语音的感知、对语义的感知、对语法的感知,但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普通话语音系统是由音类、音值、音变、词语的轻重音、语句重音、语调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很多时候普通话语音存在模糊现象,这样的知识尤其适宜于用内隐学习的方式获得,因为,内隐学习具有任务复杂性优势。我国学者虞旻泓和刘爱伦曾以浙江大学本科生为被试,以符合德语语音规则的人造无意义单词作为刺激材料,并直接通过听觉呈现给被试,考察被试在不同学习方式下对语音规则的掌握情况,得出了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存在着优势效应的结论[4]。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通话语感的培养,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普通话教育针对的是习得了汉语方言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系统的母语知识,产生了“语言自我”(所谓语言自我,就是对自己语言的认同,它像一堵墙一样保护着母语,保卫着自我。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要建立一个新的语言自我,或者说,要扩展自我疆界),拥有了方言情结。按照一些语言学家的观点,他们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已过,普通话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内隐学习具有抗干扰性,不易受到机能障碍或者失调的影响,不受年龄和智商的影响,而且个体或者群体的差异相对较小等等。关于年龄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国外有人做过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内隐学习对不同年龄的被试具有同样的效果。美国鲁特根大学成人教育学家雪伦·梅里安也曾提出,非正式学习和偶发学习是成人教育的核心。[5]在这里,梅里安的偶发学习实际上就是内隐学习。同时,要打破“语言自我”,学习普通话,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隐性教育具有信息传递方式暗示性的特点,能充分利用接受者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宽松的思索环境,消除思想顾虑,打破方言定势。而且,隐性教育的这种暗示的、间接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避免了强制的、外加的意图,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个性得到尊重,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能从根本上提高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改变学习态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普通话教育中,一方面,我们应给予显性教育恰当的位置,但更应该认识到,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一个完整的普通话教育体系应包括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基于现实中显性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优势效应,我们有理由认为,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普通话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普通话教育改革的一条非常现实的途径。

二 回归生活是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

语言起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首先,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常常结群劳动,这样可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活的能力。在群体中人们需要相互配合和协同劳动,产生了交流的需要,促成了语言的产生。其次,语言是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服务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每天都在听别人说话,从中获取大量信息;我们也通过说话的方式使自己被别人理解。语言的交流使生活中的人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基础,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在失意之时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体会到珍贵的友情;伤心之时从家人那里获得安慰,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同时,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比如 2008年出现的新词“山寨”、“三聚氰胺”、“堰塞湖”、“水立方 ”、“鸟巢 ”、“抄底团 ”、“金融救市 ”等 ,2009年十大新词“被时代 ”、“躲猫猫 ”、“蜗居族 ”、“钓鱼执法 ”、“甲型H1N1流感 ”、“临时性 ”、“翻墙 ”、“穷二代 ”、“70码 ”、“压力差”,无不是年度热点社会事件及社会现象。由此我们可看出,语言是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语言交流的情境。语言教育只有走向生活,融入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语言,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语言学习的情境。正如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语言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要学习一门语言就是要进入一种生活方式。

(二)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使用之中

对于一个正常的、具有语言能力的人来说,语言如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众所周知,Saussure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贡献之一是区分了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所谓语言,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所谓言语,是语言的“运用”(execution),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语言现象。Chomsky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代替了 Saussure的语言和言语,他指出,人的语言能力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潜在的,只有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观察到,语言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语言行为是对语言知识的具体运用,是语言能力的表现。Halliday也作了类似 Saussure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提出了语言行为潜势 (linguistics behaviour potential)和实际语言行为 (actual linguistics behaviour)[6]。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在于:语言是 a form of‘doing’,即人“做事情 ”的方式,而不是 a form of‘knowing’,即不是人的知识方式;语言是说话人 can do,即“能做”什么,是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一个人所作选择的范围,是语言行为潜势,而言语是说话人 does,即“实际做”什么,是对可能性所做的实际选择,是根据交际需要对语言系统所做的选择,是语言潜势的实际应用,是实际语言行为。在言语、语言行为、实际语言行为这三个概念的解释上,Saussure、Chomsky、Halliday并没有实质性区别,但 Halliday更重视对真实语言运用的研究[7]。Halliday所提出的“做事情”“能做”给我们以启示: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我们的使用之中。第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现实世界的需要是第二语言学习最根本的促动力,即:人们之所以学习第二语言,是要用第二语言“做事情”,要完成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第二语言使用任务。

(三)隐性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

显性教育仅指学校的封闭式学科教学,有明确的计划和完备的步骤,这样可使学习更集中,更有效。而隐性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不仅发生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内,也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种环境中;既包括学校文化、学习风气、人际关系、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这些因素潜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隐性教育是一种无课堂、跨时空的教育,它的途径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是广泛的,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隐蔽的、潜在的教育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发挥教育的最佳效益,是普通话隐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活时空都可以描述为由家庭、路途和工作单位 (或学校等)三个区域构成的“哑铃形结构”。在家庭和路途中,理性对行动的反省性监控处于相对松懈的状态,支配行动的主要是行动主体不知不觉的“无意识动机”和不言而喻的“实践意识”,而清晰的推理意识则较少介入行动的监控。由于理性监控的松懈状态,家庭内和路途上的教育现象往往能够直接影响行动主体人格的深层。这种潜移默化是缓慢的,但却是持久的。同样,在工作单位、学校等社会组织的教育场所中,各种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8]。以上这些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大都是以隐蔽的形式发生的,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教育。

因此,普通话教育走向生活、融入生活,将普通话能力看作是一种基本生活手段和生活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教育资源学习普通话,是实现普通话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 普通话隐性教育生活化的实施

(一)教育理念生活化

在这里,我们首先应区分教育与教学两个概念。“教育”不等同于“教学”,并不是简单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过程。《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这个定义可看出,教育本身与生活相关。杜威早在 1897年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曾师从杜威的陶行知先生,受杜威思想的影响,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他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9]。有学者从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的视角对语言教育进行了探讨,指出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间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10]。普通话隐性教育自然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偏离了生活,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普通话隐性教育理念生活化,就是要扩展普通话教育的视野。普通话不应该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习普通话是为了掌握一种语言;普通话教育不仅仅指的是课堂教学,我们要把普通话教育的视野放在社会生活中,打破课堂教学对普通话教育的束缚,让普通话教育回归生活,由“静态”的教学变为“动态”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语境,在现实生活语境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言语实践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语境中的听说能力,让普通话教育体现“应生活之需”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内容生活化

语言是随着时间而流动的,范本的过时及与现实生活的脱节,造成学生与他人之间的“离间”,形成交际障碍。普通话隐性教育内容生活化就是要使普通话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普通话隐性教育的内容应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心灵,提供给学生具有时代感的活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与教师互动,充分发挥主体性。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的历史文化、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节日和风俗,这些内容都跟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感情紧密相连,都可成为普通话教育的内容。

人具有社会属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各类言语信息中,学校生活中教师的语言、同伴的语言都会对学生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生活中父母、长辈的语言也会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社会生活中亲朋好友的语言同样会影响到学生个体,学生个体在接受他们的言语信息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然后输出信息与之交流。听说不但是学习普通话的方式,而且还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注意到他们身边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语言的影响,这些都应该成为普通话教育的内容。

语言具有交际性,学习普通话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是要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的。第一次见面怎样介绍自己,主持班会怎么组织语言,竞选干部怎样做演讲,参加同学聚会怎么表达离别之情,怎么跟陌生人沟通,怎样打跟老师电话请假,怎样向异性表白爱慕之情,等等,都可以成为普通话训练的内容。

(三)教育方式生活化

普通话教育方式生活化就是要使普通话、教育、生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普通话、用普通话,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使普通话教育充满活力,充满乐趣和情味。传统普通话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学生属于接受式学习,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和情感被忽视,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被动的,这是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结果。因此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该向生活化方式转变。1.在交往中学习和提高普通话

教师与学生长期在一起学习、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交往关系。教育即交往,意味着教育是在交往中展开的,以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是主动积极的行为,也是愉快而富于建设性的行为,师生都能从教学交往中获得满足。师生之间如此,学生与家长之间也是如此,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亦如此。

2.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普通话

普通话隐性教育具体教育途径开放性的特点,可以采用情景暗示、艺术暗示、榜样暗示等多种手段,指导让学生聆听名人名家的经典言语作品,欣赏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感受优秀播音员的语言风格,观看热播电视、电影作品,收听新闻报道、校园之声等等都是普通话隐性教育生活化的方式。

3.在表现中展示与完善普通话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实现自我、表现自我的需要。教学就是要给学生实现自我、表现自我、舒展个性提供机会和舞台,就是要让每个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体验自己获得成功、发现自己潜能的快乐和兴奋。为此,让学生当一回主持人,做一次小记者,或者参加诗歌朗诵会,参加演讲比赛等等都是普通话隐性教育生活化的方式。

[1]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34.

[2]王培光.语言能力与语法教学[J].中国语文,1991(4).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5.

[4]虞旻泓,刘爱伦.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6,29(3):631-634.

[5]梅里安.黄健,等译.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9.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23.

[7]刘壮.语言能力和国际第二语言教学 Can do理念[J].语言文字应用,2009(1):115-123.

[8]项贤明.教育的场所:一种对教育现象时空特性的尝试性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71-74.

[9]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 [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215.

[10]旷剑敏,刘明景.大学语言教育的进场与退场:以语言游戏说为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8(1):75-79.

(责任编校:文中)

Returning to L ife:Tra in of Thought to Perform Implicit Education ofMandarin

WU Shi-ri

(Elementary Curricula Department,Hunan Finance and Economy College,Changsha,410205,China)

Implicit education is an activity or a processwhich is beneficial to learners in their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rough opaque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InMandarin education,implicit education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comparedwith transparent education.Language,awayof life in nature,its vitality lies in its application.Therefore,“returning to life”,that is to say,making educational ideology,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its teachingmethods vitalize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erform implicit education inMandarin teaching.

return to life;mandarin education;implicit education

H193.2

A

1673-0712(2010)03-0128-04

2010-03-07.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XJK06CGD076).

吴十日 (1971——),女,湖南涟源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隐性普通话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学生天地(2016年19期)2016-04-16 05:15:26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
17